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30019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0 16: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在方向盘转动增加和转动复位之间不产生或者不易产生转动感觉的差异的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为具备在外周面上具有小齿轮的小齿轮轴、和具有与小齿轮啮合的齿条的齿条轴的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还具备:齿条罩,在内周面上具有凹部,并容纳齿条轴;齿条引导件,具有被形成为比凹部在齿条轴的轴线方向的宽度小而配置于凹部内的凸部,且与齿条轴的外周面和齿条罩的内周面抵接,并引导齿条轴沿其轴线移动;分隔件,与凸部的齿条轴的轴线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抵接,并被配置于凹部的内表面与凸部的外表面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例如如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利用被安装于罩的齿条衬套支撑齿条轴并使其能够滑动,且供齿条轴穿过的齿条衬套的卡合突起通过与罩的卡合槽进行卡合使齿条衬套得以固定。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3102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如上所述的卡合突起与卡合槽之间必然会形成有空隙。这是部件装配所必需的,且在设计误差的范围内每个转向装置的间隙有少许差异。另外,通过该间隙,齿条衬套以松动状态进行卡合,所以在连续的转向操作时,齿条衬套有时会处于受到前面的转向操作的影响的状态。由此,比较转向操作中的方向盘转动增加时和转动复位时的转动感觉,有时会产生差异。因此,本专利技术将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在方向盘转动增加和转动复位之间不产生或者不易产生转动感觉的差异的转向装置。作为解决前述课题的手段,转向装置为具备在外周面上具有小齿轮的小齿轮轴、和具有与小齿轮啮合的齿条的齿条轴的转向装置,还具备:齿条罩,在内周面上具有凹部,并容纳齿条轴;齿条引导件,具有形成为比凹部在齿条轴的轴线方向的宽度小而配置于凹部内的凸部,且与齿条轴的外周面和齿条罩的内周面抵接,并引导齿条轴沿其轴线移动;分隔件,与凸部在齿条轴的轴线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抵接,并配置于凹部的内表面与凸部的外表面之间。优选地,在上述转向装置中,分隔件为具有弹力的弹性部件。优选地,在上述转向装置中,凹部被形成为环绕齿条罩的内周面的一周,分隔件为两个环状部件,分别被配置于凸部在齿条轴的轴线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优选地,在转向装置中,凹部被形成为其在齿条轴的轴线方向的宽度朝向齿条轴的径向外侧变小。根据本专利技术,在转向操作时,通过与齿条引导件的凸部抵接的分隔件,使凸部不会从初始位置移动、不易移动或者即使移动也易于恢复原状。由此,能够提供在转向操作的方向盘转动增加和转动复位之间不产生或者不易产生转动感觉的差异的转向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转向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A)和图2(B)是图1所示的转向装置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图3是示出转向操作时的对齿条轴施加的应力的大小与齿条轴的移动距离的关联性的曲线图。图4㈧和图4(B)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缓冲部件的变形例的部分放大剖视图。符号说明I: 转向装置2:小齿轮轴3: 小齿轮罩4、41:齿条罩5: 保持架罩6:固定部7:转向拉杆8:保护罩9: 齿条轴10: 球窝接头11、111:凹部12、121:齿条引导件13、131:凸部14:槽部15:O 形环16、161、162:弹性部件【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转向装置能够适用于需要进行转向操作、具备具有小齿轮和齿条的转向机构而成的相应的车辆。对于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转向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下述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转向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I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转向装置I具备小齿轮轴2、小齿轮罩3、齿条罩4、保持架罩5、固定部6、转向拉杆7和保护罩8。小齿轮轴2为大致呈圆柱形状的轴体,一端部上连接方向盘、转向轴和相应的连结部件(均未图示),另一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小齿轮(未图示)。小齿轮轴2为在通过方向盘的旋转进行转向操作时,以小齿轮轴2的轴线为中心能够旋转的部件。小齿轮罩3为容纳小齿轮轴2的另一端部的形成有小齿轮的部位的管状壳体。另夕卜,齿条罩4为向配置转向装置I的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被齿条轴(图1中未图示)穿过的管状壳体。此外,保持架罩5为容纳齿条保持架(未图示)的管状壳体。通过设置于保持架罩5内的势能赋予部件对齿条保持架进行施力,齿条保持架在将齿条压向小齿轮侧的同时与齿条轴抵接。由此,能够维持齿条与小齿轮的啮合状态。小齿轮罩3、齿条罩4和保持架罩5在一处交叉,并一体形成。固定部6为用于将转向装置I通过适当的固定手段固定安装于车体的构成部件的一部分,例如横梁等的部件,齿条罩4上设置有多个。转向拉杆7为分别连结于穿过齿条罩4内部的齿条轴的两端的轴体。转向拉杆7的轴线与齿条轴的轴线大体一致。转向拉杆7与齿条罩4的延伸方向同样,向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通过适当的连结部件连接于左右前轮。进行转向操作时,通过转向拉杆7与齿条轴均沿各自的轴线沿车体的宽度方向移动,能够改变左右前轮的朝向,其结果能够改变车辆的行进方向。保护罩8为覆盖转向拉杆7与齿条轴的连结部位的部件。接下来示出的图2(A)是图1中虚线所包围的部位,即齿条罩4的一端部的剖视概略图。另外,图2(B)是将图2(A)所示的齿条引导件附近进一步放大的剖视概略图。应予说明,图2所示的剖视图是与转向装置I的齿条罩4和后述的齿条轴的各轴线平行进行剖切得到的。如图2所示,齿条罩4内配置有具有与齿条罩4的轴线一致的中心轴线的齿条轴9。齿条轴9配置为其端部从齿条罩4的一端开口部突出。在齿条轴9的端部与转向拉杆7的连接部位,夹设有球窝接头10。在转向拉杆7的一端部设置有作为球窝接头10的一部分的大致球状部件,并通过嵌合进形成为覆盖该大致球状部件的嵌合部中,使转向拉杆7也能够向车体的宽度方向以外的方向移动。齿条轴9为剖面大致呈圆形的棒状部件,在外周面的一部分排列设置有与前述小齿轮轴2的小齿轮啮合的齿条(未图示)。通过转向操作旋转前述小齿轮轴2时,由于小齿轮和齿条的啮合,齿条轴9能够沿其轴线移动。即,齿条轴9可以向图2(A)的左右方向移动。齿条罩4的内周面上沿周向形成有凹部11。另外,在齿条罩4内,齿条罩4的一端开口部附近配置有齿条引导件12。应予说明,虽然凹部11被形成为环绕齿条罩4的内周面的一周,但是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通过适当变更后述齿条引导件的凸部的形状和分隔件的形状等,不在一周而是只在特定的位置上设置凹部。特别是,如图2(B)所示,齿条引导件12为设置于齿条轴9的外周面和齿条罩4的内周面之间的管状部件,并在齿条罩4的开口部侧的端部边缘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状的凸部13。凸部13为与齿条罩4的凹部11卡合的部位,并被形成为在齿条轴9的轴线方向,凸部13的宽度比凹部11的宽度、即图2中凹部11的左右方向的宽度要小。在齿条引导件12的管状部位的外周面上,沿周向形成有两个槽部14。应予说明,作为设置于齿条引导件12的管状部位的外周面上的槽部的数量,只要能够使齿条轴9的动作稳定即可无特别的限制,也可以是一根或者三根以上。另外,在各槽部14内,配置有O形环15。在齿条引导件12的径向上,O形环15的内侧与槽部14抵接,外侧与齿条罩4的内周面抵接。由此,无论有无转向操作,都能够使齿条引导件12的轴线与齿条罩4以及齿条轴9的轴线尽量一致。因此,齿条引导件12通过凸部13向凹部11的卡合和O形环15的配置,被限制在齿条罩4内的位置。进一步地,齿条引导件12通过与齿条轴9的外周面抵接,来引导齿条轴9沿轴线方向移动。应予说明,齿条引导件12配置为能够在齿条罩4内沿齿条轴9的轴线方向稍微移动。关于齿条引导件12的移动,在后面进行描述。在齿条轴9的轴线方向上,对凸部13的一个侧面和另一侧面分别抵接设置有弹性部件16。弹性部件16被配置于凹部11的内表面和凸部13的外表面之间。对于图2所示的弹性部件16而言,使用适当的弹性体等形成为剖面大致呈圆当前第1页1 2&n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装置,为具备在外周面上具有小齿轮的小齿轮轴、和具有与小齿轮啮合的齿条的齿条轴的转向装置,还具备:齿条罩,在内周面上具有凹部,并容纳齿条轴;齿条引导件,具有形成为比凹部在齿条轴的轴线方向的宽度小而配置于凹部内的凸部,且与齿条轴的外周面和齿条罩的内周面抵接,并引导齿条轴沿其轴线移动;分隔件,与凸部在齿条轴的轴线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抵接,并配置于凹部的内表面与凸部的外表面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光晴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