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隔热窗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29787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0 15: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明隔热窗膜,由耐磨层、第一透明PET基膜层、水性隔热涂料层、胶粘剂层、第二透明PET基膜层、安装胶层复合为一体构成,水性隔热涂料层包括纳米ATO水性浆料35-45份、改性聚氨酯(RU-3106)56-64份、交联剂0.4-1.2份、紫外吸收剂0.3-1.3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制成的隔热窗膜透光率高,隔热效果好,环保性高,且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明隔热窗膜
本专利技术属于窗膜
,尤其是涉及一种透明隔热窗膜。
技术介绍
隔热窗膜是对日光中的红外光区具有选择性吸收剂有效阻隔的薄膜材料,主要用于粘贴在建筑物门窗玻璃和汽车玻璃窗表面,起到隔热节能的功能,其具有贴装方便、更换便捷的特点。目前市面上的隔热窗膜其隔热涂料层通常为油性涂料,其采用甲苯等物质作为有机溶剂,制成的隔热涂料层气味较重,环保性能较差,且成本较高,而现有技术采用水性涂料制成的隔热涂料其成膜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热效果好,分散均匀,透光率高,且采用水作为溶剂更加环保的透明隔热窗膜。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透明隔热窗膜,由耐磨层、第一透明PET基膜层、水性隔热涂料层、胶粘剂层、第二透明PET基膜层、安装胶层复合为一体构成,水性隔热涂料层包括纳米ATO水性浆料35-45份、改性聚氨酯(RU-3106)56-64份、交联剂0.4-1.2份、紫外吸收剂0.3-1.3份。作为优选,纳米ATO水性浆料与改性聚氨酯RU-3106的重量比为1.0-3.3:1-3。作为优选,隔热窗膜厚度为7-10微米。作为优选,水性隔热涂料层为配制成的水性隔热涂料经过升温加热除水处理制成。作为优选,加热除水时间为2-10分钟。作为优选,基膜层经过底涂剂改性聚氨酯乙酸乙酯溶液处理,改性聚氨酯乙酸乙酯溶液由重量比为0.1-0.2:1的乙酸乙酯和聚氨酯配制而成。作为优选,基膜层经过底涂剂氯偏乳液处理。作为优选,胶粘剂层为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SH-PS-02)。作为优选,胶粘剂层为仿硅胶(SiW-1)。作为优选,安装胶层为纯丙乳液(JXY-4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窗膜不仅膜体均匀透明透光率高,而且隔热效果好,与玻璃的贴合紧密,环保性高,在实现油性隔热涂料相同功能的情况下成本较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对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1.水性隔热涂料中纳米ATO水性浆料含量对窗膜性能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当水性高分子树脂与纳米ATO水性浆料相互分散均匀时,由于窗膜的隔热性能主要由纳米ATO水性浆料的性能决定,从而纳米ATO水性浆料含量越高窗膜的隔热性能越好,具体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表1.ATO含量对窗膜性能的影响ATO/聚氨酯(重量比)红外阻隔率(%)可见光透过率(%)紫外阻隔率(%)透明度(视觉)0.6667778浅蓝透明1.2807480浅蓝透明1.5827082浅蓝透明*采用50微米线棒涂布器由表1可知,当纳米ATO水性浆料的含量大时,窗膜的红外阻隔率就高,透光率相应降低。2.水性高分子树脂的选择为了得到无雾影、无鱼眼的优质透明隔热窗膜,水性高分子树脂与纳米ATO水性浆料需要相互分散均匀,从而水性高分子树脂的选择显得尤其重要,具体实验数据如表2所示:表2.树脂种类与窗膜性能的关系种类红外阻隔率(%)可见光透过率(%)紫外阻隔率(%)备注水性聚酯807079膜有雾影水性有机硅628133与1130不溶PU-116687082膜较多鱼眼RU-3106876890膜呈浅蓝,透明丙烯酸酯乳液膜不透明,浅白色由表2可知,水性聚酯树脂与纳米ATO水性浆料相互的分散性虽然比较好,但是烘干后涂膜有一定的雾影,影响窗膜的透明可视性。水性有机硅与纳米ATO水性浆料相互的分散性虽然比较好,成膜也没有雾影,但是其与紫外吸收剂1130的相溶性比较差。在对各类水性聚氨酯树脂进行试验过程中发现,水性聚氨酯PU-116与纳米ATO水性浆料混溶后直接涂在玻璃上,然后烘干,其涂膜呈浅蓝色,没有雾影也没有鱼眼,但涂在PET膜上再烘干则发现有较多的鱼眼,尝试很多方法都没有办法完全排除鱼眼。最后试验脂肪族耐黄变水性聚氨酯RU-3106,将其涂在PET膜上再烘干,成膜无雾影无鱼眼,得到较理想的PET涂膜层,其呈浅蓝色,无雾影,亦无鱼眼,各种性能均能达到各项指标要求。3.水性隔热涂料的粘度对涂膜层厚度的影响当纳米ATO水性浆料与水性高分子树脂进行配制时,由于纳米ATO水性浆料的含量在30%左右,粘度较小,而水性高分子树脂,如以水性聚氨酯RU-3106作实验,其固含量也在30%左右,粘度较小,用B-4涂料杯测得的粘度约13秒,将上述两种液体相互配制加入其它助剂后总固含量也不超过30%,因此配制成的涂料B-4杯粘度仅在13秒左右。工业生产中,粘度大的涂料可采用刮涂,粘度小一些的可采用辊涂,根据生产经验,涂料液粘度在大于20秒的情况下即可采用辊涂法,并可获得一定厚度的涂膜,若粘度过小,辊涂时其涂料液可能挂不住辊筒,使得涂膜过薄,从而影响涂膜性能。为此,研究了提高涂料分散液粘度的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是加入增稠剂,具体数据见表3:表3.增稠剂对涂料粘度的影响种类用量(%)涂料粘度(B-4杯)现象聚氨酯增稠剂013干膜浅蓝透明聚氨酯增稠剂0.260膜不透明泛白聚氨酯增稠剂0.5稀浆状膜不透明泛白*以RU-3106为准由表3可知,以改性聚氨酯RU-3106为准,加入聚氨酯类增稠剂,粘度虽提高了,但得到的PET涂层膜却不透明,呈泛白状。反复试验后采用浓缩法,即将配制好的涂料采用升温加热的方法除去一部分水分,结果发现即使直接加热到100℃液体沸腾,涂料中水分逐步去除的情况下,整个涂料体系仍很稳定,没有发生凝胶、固体折叠等情况,具体数据见表4、表5:表4.涂料脱水工艺对涂料粘度的影响涂料重量(g)脱水温度(℃)脱水时间(h)脱水量(g)粘度固体含量(%)255未脱水--13282551000.5452435*ATO/RU-3106的重量比为35/50表5.脱水前后涂膜性能对比涂料粘度(秒)红外阻隔率(%)可见光透过率(%)紫外阻隔率(%)备注13(脱水前)677975浅蓝透明24(脱水后)807384浅蓝透明*以75微米线棒涂布器为准由表4、表5可知,采用浓缩法得到的涂料液其粘度可达到20秒以上,便于辊涂法涂布,其涂膜的性能相较于未浓缩涂料液提高了,从而涂层膜的厚度也相应提高,使得整个涂膜性能更佳。4.水性隔热涂料对PET膜附着力的研究表6.底涂剂对PET基膜附着力的影响底涂剂种类红外阻隔率(%)可见光透过率(%)紫外阻隔率(%)附着力备注无底涂剂826585撕开浅蓝透明氯偏乳液826484未撕开浅蓝透明PU-318RNT816385未撕开浅蓝透明注1:制膜时,先在PET基膜上涂上底胶,然后烘干,再在上面涂上含有ATO浆料的RU-3106水性隔热涂料,再烘干,然后进行测试。注2:附着力测试采用最简单的压敏胶带法,即取一段市场上购置的玻璃纸透明胶带,压在涂膜表面,然后用手缓慢撕开,看涂层膜有无撕下,以不撕开为达到所需要求。由表6可知,将配制的水性隔热涂料直接涂于PET膜表面,烘干后对PET膜虽有一定的附着力,但用透明胶带纸粘于表面时涂层膜还是会被撕开。因此对PET基膜必须进行预处理,由于采用电晕处理的方法效果达不到要求,对各类底涂胶进行了试验,发现某一些改性聚氨酯乙酸乙酯醇液,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明隔热窗膜,由耐磨层、第一透明PET基膜层、水性隔热涂料层、胶粘剂层、第二透明PET基膜层、安装胶层复合为一体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隔热涂料层包括纳米ATO水性浆料35‑45份、改性聚氨酯(RU‑3106)56‑64份、交联剂0.4‑1.2份、紫外吸收剂0.3‑1.3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明隔热窗膜,由耐磨层、第一透明PET基膜层、水性隔热涂料层、胶粘剂层、第二透明PET基膜层、安装胶层复合为一体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隔热涂料层包括纳米ATO水性浆料35-45份、改性聚氨酯RU-3106为56-64份、交联剂0.4-1.2份、紫外吸收剂0.3-1.3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隔热窗膜,其特征在于:纳米ATO水性浆料与改性聚氨酯RU-3106的重量比为1.0-3.3: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隔热窗膜,其特征在于:其厚度为7-10微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隔热窗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隔热涂料层为配制成的水性隔热涂料经过升温加热除水处理制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连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能源与核技术应用研究院浙江天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