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施予压力而触发开关的微动感应开关。该微动感应开关,包括壳体、触动开关以及触动压块;触动压块连接触动开关;触动开关包括第一插脚、第二插脚、活动触片、弹性复位组件和连杆;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上部均位于壳体内,下部伸出壳体下方;第二插脚上端设有横向折弯部;活动触片横向设置且位于第一插脚上部和第二插脚上部之间;活动触片的固定端卡接在第一插脚的上部,活动触片的自由端设于横向折弯部的下方,活动触片上设有一隆起的折弯收缩段;连杆外端铰接在触动压块上,连杆中部铰接在壳体内,连杆内端伸入活动触片下方,弹性复位组件上端连接在壳体顶侧内壁上,下端固定在活动触片的中部。该微动感应开关结构新颖且合理、触发灵敏、稳定性好,误触发几率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动感应开关
本专利技术属于传感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施予压力而触发开关的微动感应开关。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热水壶都分为底座和加热壶体,加热壶体放入底座中,就用到微动开关,该微动开关由开关壳体、安装在开关壳体内的触动开关以及触动压块,通过碰触触动压块,从而开启微动开关内侧的触动开关加热才开始。当然,这种微动感应开关在其他领域中也普遍使用。目前,依靠施予较小压力而触发的微动感应开关具有以下不足:一、带动微动开关的部件较多时,在装配时各部件之间需要较高的装配公差,导致装配困难且稳定性较差;二、现有的微动开关在触发件的附件一般都有弹簧来实现开关,弹簧是随压力波动线性伸长或压缩的,不仅在振动时会不稳定,而且还容易疲劳而改变,因此稳定性差,容易发生误触动或接触不良等情况,使用效果差。三、现有微动开关不仅缺少过热保护,自身的安全性不高,而且内部结构复杂,布局过于紧凑,即使设置过热保护电路,也造成其整体结构太过复杂,成本高。四、外加的过热保护电路通常利用保险丝,一次电流过大就熔断,造成一次破坏就要维修,使用寿命短。因此现有的微动感应开关还有待于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且合理、触发灵敏、稳定性好不易出现误触发,且安全性较高的微动感应开关。为实现解决上述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微动感应开关,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触动开关以及触动压块;所述触动压块活动安装在壳体外侧,并连接触动开关;所述触动开关包括:第一插脚、第二插脚、活动触片、弹性复位组件和连杆;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均纵向设置,其上部均位于壳体内,下部伸出壳体下方;第二插脚上端设有指向第一插脚的横向折弯部;活动触片横向设置且位于第一插脚上部和第二插脚上部之间;活动触片的固定端卡接在第一插脚的上部,活动触片的自由端设于横向折弯部的下方;连杆外端铰接在所述触动压块上,连杆中部铰接在所述壳体内,连杆内端伸入活动触片下方并连接活动触片;所述连杆中部铰接处的水平位置高于所述活动触片的水平位置;弹性复位组件上端连接在壳体顶侧内壁上,下端固定在活动触片的中部。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复位组件的下部是推压柱部,上部是一环绕并固定连接在推压柱部顶部外周壁的环形形变膜,所述推压柱部底部固定在活动触片的中部,所述环形形变膜顶部边缘抵压在壳体顶侧内壁上。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插脚上部设有可供连杆穿过的活动槽口;所述活动触片固定端设有可供连杆穿过的活动间隙。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插脚上部是呈Y形结构的第一分叉部,活动槽口位于第一分叉部中间;所述活动触片固定端设有呈Y形结构的第二分叉部,活动间隙位于第二分叉部中间。作为优选,第一插脚上部设有弧形缺槽,所述活动触片固定端的端面呈弧形,并卡入所述弧形缺槽内。作为优选,所述活动触片自由端上设有动触点,横向折弯部底面上设有与所述动触点配合的静触点;活动触片上设有一隆起的折弯收缩段,环形形变膜形变状态而改变的间距大于所述动触点和静触点之间的最大间距。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形变膜和推压柱部均是软质的硅胶材料制成,且推压柱部的顶部外周壁与环形形变膜内端连为一体;所述推压柱部外周部还固定套设有一硬质连接套,推压柱部通过硬质连接套固定连接在活动触片的中部。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形变膜由内凹口指向斜上方的弧形凹面围成。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形变膜上设有至少两个平衡通孔,其中至少两个平衡通孔的位置相对称设置。作为优选,所述活动触片是热敏记忆金属片。与现有的微动感应开关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首先,本专利技术的微动开关的部件较少,结构新颖且合理,在装配时配合比较容易,通用性强,又保证稳定性。其次,本专利技术的微动开关在触发件利用了连杆的杠杆原理,放弃使用弹簧,再利用弹性复位组件保证每次松开后会即使回弹复位,确保断开,降低误触发的可能性,使得触发开关中的开和关状态更加明晰,不再具有弹簧弹性疲劳、振动以及配合不良带来的误触动或接触不良等情况,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微动开关结构更加稳定,使用寿命更长。最后,本专利技术的微动开关在上述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活动触片利用热敏记忆金属,不仅没有增加结构的基础上实现了过载过热保护,提高了微动开关自身的安全性,而且,利用热敏记忆金属,即使出现过载,也不是破坏性保护,降温后该微动开关可以继续使用。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微动感应开关断开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微动感应开关触发闭合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活动触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插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弹性复位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弹性复位组件未压缩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弹性复位组件压缩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壳体1;铰接支柱11;第一插脚2;弧形缺槽21;活动槽口22;分叉板23;第二插脚3;横向折弯部31;静触点32;活动触片4;折弯收缩段41;动触点42;活动间隙44;分叉端子45;触动压块5;连杆7;上盖8;弹性复位组件9;硬质连接套90;环形形变膜92;平衡通孔920;推压柱部9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举例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7所示的一种微动感应开关,由壳体1、触动开关以及触动压块5组成。壳体1的顶部是上盖8,触动压块5活动安装在壳体1外侧,并连接触动开关;触动压块5随压力作用可上下活动,从而带动触动开关完成开和关的动作。上述触动开关主体安装在壳体1内,上盖8盖在壳体上将触动开关封在壳体内侧,完成组装。其中:触动开关包括第一插脚2、第二插脚3、活动触片4、弹性复位组件9和连杆7,第一插脚2和第二插脚3均纵向设置,其上部均位于壳体1内,下部伸出壳体1下方。开关断开时,第一插脚2和第二插脚3之间不连通,开关闭合时,第一插脚2和第二插脚3通过活动触片4电连通。具体地,第一插脚2如图4所示,第一插脚2上部是呈Y形结构的第一分叉部,第一分叉部包括左右一对对称的分叉板23,左分叉板23和右分叉板23之间留有可供连杆7穿过的活动槽口22,即活动槽口22位于第一分叉部中间。第二插脚3上端设有指向第一插脚2的横向折弯部31。上述活动触片4横向设置且位于第一插脚2上部和第二插脚3上部之间,活动触片4的固定端卡接在第一插脚2的上部,活动触片4的自由端设于横向折弯部31的下方。具体地,活动触片4固定端设有呈Y形结构的第二分叉部,第二分叉部也包括左右一对对称的分叉端子45,左右分叉端子45之间也留有可供连杆7穿过的活动间隙44,即活动间隙44位于第二分叉部中间。第一插脚2的上部即左右分叉板23上均设有弧形缺槽21,活动触片4固定端即左右分叉端子45的端部均呈弧形,且左右分叉端子45分别对应卡入左右分叉板23的弧形缺槽21内。活动触片4自由端上设有动触点42,横向折弯部31底面上设有与动触点42配合的静触点32。上述连杆7外端铰接在触动压块5上,壳体1内侧设有铰接支柱11,连杆7中部铰接在壳体1内的铰接支柱11,连杆7内端伸入活动触片4下方并与活动触片4接触连接,而连杆7中部铰接处的水平位置高于活动触片4的水平位置,连杆7中部铰接处作为支点,采用杠杆原则,下压触动压块5时,动触点42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微动感应开关,包括壳体(1)、安装在壳体(1)内的触动开关以及触动压块(5);所述触动压块(5)活动安装在壳体(1)外侧,并连接触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动开关包括:第一插脚(2)、第二插脚(3)、活动触片(4)、弹性复位组件(9)和连杆(7);第一插脚(2)和第二插脚(3)均纵向设置,其上部均位于壳体(1)内,下部伸出壳体(1)下方;第二插脚(3)上端设有指向第一插脚(2)的横向折弯部(31);活动触片(4)横向设置且位于第一插脚(2)上部和第二插脚(3)上部之间;活动触片(4)的固定端卡接在第一插脚(2)的上部,活动触片(4)的自由端设于横向折弯部(31)的下方;连杆(7)外端铰接在所述触动压块(5)上,连杆(7)中部铰接在所述壳体(1)内,连杆(7)内端伸入活动触片(4)下方并连接活动触片(4);所述连杆(7)中部铰接处的水平位置高于所述活动触片(4)的水平位置;弹性复位组件(9)上端连接在壳体(1)顶侧内壁上,下端固定在活动触片(4)的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1.微动感应开关,包括壳体(1)、安装在壳体(1)内的触动开关以及触动压块(5);所述触动压块(5)活动安装在壳体(1)外侧,并连接触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动开关包括:第一插脚(2)、第二插脚(3)、活动触片(4)、弹性复位组件(9)和连杆(7);第一插脚(2)和第二插脚(3)均纵向设置,其上部均位于壳体(1)内,下部伸出壳体(1)下方;第二插脚(3)上端设有指向第一插脚(2)的横向折弯部(31);活动触片(4)横向设置且位于第一插脚(2)上部和第二插脚(3)上部之间;活动触片(4)的固定端卡接在第一插脚(2)的上部,活动触片(4)的自由端设于横向折弯部(31)的下方;连杆(7)外端铰接在所述触动压块(5)上,连杆(7)中部铰接在所述壳体(1)内,连杆(7)内端伸入活动触片(4)下方并连接活动触片(4);所述连杆(7)中部铰接处的水平位置高于所述活动触片(4)的水平位置;弹性复位组件(9)上端连接在壳体(1)顶侧内壁上,下端固定在活动触片(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正直,
申请(专利权)人:朱正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