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定心式中心架,它包括电机、三个蜗轮蜗杆减速箱、四个滚轮、两个支架、底座和平台等;电机和三个蜗轮蜗杆减速箱均固定连接在平台上;在两个支架内,均设置有两对齿轮副,两对齿轮副的输出轴上分别设置有滚轮,通过选取相同型号的蜗轮蜗杆减速箱、齿轮副以及滚轮,从而保证四个滚轮的转向、转速和扭矩相同;两个支架分别通过两根心轴与底座铰接,当工件放置在四个滚轮上时,两个支架分别绕各自心轴转动,使得工件达到平衡,从而实现自定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定心准确,可方便加工某些需要旋转的工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心架,尤其涉及一种自定心式中心架。
技术介绍
在各类机床上,大部分公司采用了起夹紧作用的中心架。该夹紧中心架在操作人员使用时,需要人工调整中心架位置来定心,从而使得操作麻烦且不能带动工件转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定心式中心架,能够达到既可自定心,又可自动转动以方便加工某些需要转动的工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定心式中心架,包括:电机、主轴、第一蜗轮蜗杆减速箱、第一传动轴、第二蜗轮蜗杆减速箱、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第三蜗轮蜗杆减速箱、第四传动轴、第五传动轴、第一心轴、第二心轴、第一滚轮、第一支架、底座、第二支架、平台、第一支架主动齿轮、第一支架第一从动齿轮、第二支架主动齿轮、第二支架第一从动齿轮、第六传动轴、第二滚轮、第三滚轮、第四滚轮、第传动轴、第八传动轴、第一支架第二从动齿轮、第二支架第二从动齿轮;其中,电机、第一蜗轮蜗杆减速箱、第二蜗轮蜗杆减速箱、第三蜗轮蜗杆减速箱均固定联接在平台上;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主轴与第一蜗轮蜗杆减速箱的输入轴固定联接;第一蜗轮蜗杆减速箱的输出轴通过第一传动轴与第二蜗轮蜗杆减速箱输入轴固定联接,第二蜗轮蜗杆减速箱的第一输出轴与第二传动轴固定联接,第二蜗轮蜗杆减速箱的第二输出轴通过第六传动轴与第三蜗轮蜗杆减速箱的输入轴固定联接,第三蜗轮蜗杆减速箱的输出轴与第四传动轴固定联接;所述第一支架内设置有第一支架主动齿轮、第一支架第一从动齿轮、第一支架第二从动齿轮、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和第八传动轴;第一支架主动齿轮通过键与第二传动轴固定联接,第一支架第一从动齿轮通过键与第三传动轴固定联接,第一支架第二从动齿轮通过键与第八传动轴固定联接,第一支架主动齿轮分别与第一支架第一从动齿轮、第一支架第二从动齿轮啮合传动;第一滚轮固定联接在第三传动轴上,第二滚轮固定联接在第八传动轴上;第一支架通过第二心轴与底座铰接;所述第二支架内设置有第二支架主动齿轮、第二支架第一从动齿轮、第二支架第二从动齿轮、第四传动轴、第五传动轴和第七传动轴;第二支架主动齿轮通过键与第四传动轴固定联接,第二支架第一从动齿轮通过键与第五传动轴固定联接,第二支架第二从动齿轮通过键与第七传动轴固定联接,第二支架主动齿轮分别与第二支架第一从动齿轮、第二支架第二从动齿轮啮合传动;第三滚轮固定联接在第七传动轴上,第四滚轮固定联接在第五传动轴上;第二支架通过第一心轴与底座铰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该新型结构可以实现自定心,方便工人操作且定心准确;2、本技术中的滚轮可以带动工件旋转,方便加工某些需要旋转的工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支架内部齿轮传动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支架内部齿轮传动原理图;图5为本技术传动原理图;图中,电机1、主轴2、第一蜗轮蜗杆减速箱3、第一传动轴4、第二蜗轮蜗杆减速箱5、第二传动轴6、第三传动轴7、第三蜗轮蜗杆减速箱8、第四传动轴9、第五传动轴10、第一心轴11、第二心轴12、第一滚轮13、第一支架14、底座15、第二支架16、平台17、第一支架主动齿轮18、第一支架第一从动齿轮19、第二支架主动齿轮20、第二支架第一从动齿轮21、第六传动轴22、第二滚轮23、第三滚轮24、第四滚轮25、第七传动轴26、第八传动轴27、第一支架第二从动齿轮28、第二支架第二从动齿轮2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包括电机1、主轴2、第一蜗轮蜗杆减速箱3、第一传动轴4、第二蜗轮蜗杆减速箱5、第二传动轴6、第三传动轴7、第三蜗轮蜗杆减速箱8、第四传动轴9、第五传动轴10、第一心轴11、第二心轴12、第一滚轮13、第一支架14、底座15、第二支架16、平台17、第一支架主动齿轮18、第一支架第一从动齿轮19、第二支架主动齿轮20、第二支架第一从动齿轮21、第六传动轴22、第二滚轮23、第三滚轮24、第四滚轮25、第7传动轴26、第八传动轴27、第一支架第二从动齿轮28、第二支架第二从动齿轮29 ;其中,电机1、第一蜗轮蜗杆减速箱3、第二蜗轮蜗杆减速箱5、第三蜗轮蜗杆减速箱8均通过螺钉固定联接在平台17上;电机I的输出轴通过主轴2与第一蜗轮蜗杆减速箱3的输入轴固定联接;第一蜗轮蜗杆减速箱3的输出轴通过第一传动轴4与第二蜗轮蜗杆减速箱5输入轴固定联接,第二蜗轮蜗杆减速箱5的第一输出轴与第二传动轴6固定联接,第二蜗轮蜗杆减速箱5的第二输出轴通过第六传动轴22与第三蜗轮蜗杆减速箱8的输入轴固定联接,第三蜗轮蜗杆减速箱8的输出轴与第四传动轴9固定联接;如图3所示,第一支架14内设置有第一支架主动齿轮18、第一支架第一从动齿轮19、第一支架第二从动齿轮28、第二传动轴6、第三传动轴7和第八传动轴27,第一支架主动齿轮18通过键与第二传动轴6固定联接,第一支架第一从动齿轮19通过键与第三传动轴7固定联接,第一支架第二从动齿轮28通过键与第八传动轴27固定联接,第一支架主动齿轮18分别与第一支架第一从动齿轮19、第一支架第二从动齿轮28啮合传动;第一滚轮13固定联接在第三传动轴7上,第二滚轮23固定联接在第八传动轴27上;第一支架14通过第二心轴12与底座15铰接;如图4所示,第二支架16内设置有第二支架主动齿轮20、第二支架第一从动齿轮21、第二支架第二从动齿轮29、第四传动轴9、第五传动轴10和第七传动轴26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定心式中心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主轴(2)、第一蜗轮蜗杆减速箱(3)、第一传动轴(4)、第二蜗轮蜗杆减速箱(5)、第二传动轴(6)、第三传动轴(7)、第三蜗轮蜗杆减速箱(8)、第四传动轴(9)、第五传动轴(10)、第一心轴(11)、第二心轴(12)、第一滚轮(13)、第一支架(14)、底座(15)、第二支架(16)、平台(17)、第一支架主动齿轮(18)、第一支架第一从动齿轮(19)、第二支架主动齿轮(20)、第二支架第一从动齿轮(21)、第六传动轴(22)、第二滚轮(23)、第三滚轮(24)、第四滚轮(25)、第七传动轴(26)、第八传动轴(27)、第一支架第二从动齿轮(28)、第二支架第二从动齿轮(29);其中,电机(1)、第一蜗轮蜗杆减速箱(3)、第二蜗轮蜗杆减速箱(5)、第三蜗轮蜗杆减速箱(8)均固定联接在平台(17)上;电机(1)的输出轴通过主轴(2)与第一蜗轮蜗杆减速箱(3)的输入轴固定联接;第一蜗轮蜗杆减速箱(3)的输出轴通过第一传动轴(4)与第二蜗轮蜗杆减速箱(5)输入轴固定联接,第二蜗轮蜗杆减速箱(5)的第一输出轴与第二传动轴(6)固定联接,第二蜗轮蜗杆减速箱(5)的第二输出轴通过第六传动轴(22)与第三蜗轮蜗杆减速箱(8)的输入轴固定联接,第三蜗轮蜗杆减速箱(8)的输出轴与第四传动轴(9)固定联接;所述第一支架(14)内设置有第一支架主动齿轮(18)、第一支架第一从动齿轮(19)、第一支架第二从动齿轮(28)、第二传动轴(6)、第三传动轴(7)和第八传动轴(27);第一支架主动齿轮(18)通过键与第二传动轴(6)固定联接,第一支架第一从动齿轮(19)通过键与第三传动轴(7)固定联接,第一支架第二从动齿轮(28)通过键与第八传动轴(27)固定联接,第一支架主动齿轮(18)分别与第一支架第一从动齿轮(19)、第一支架第二从动齿轮(28)啮合传动;第一滚轮(13)固定联接在第三传动轴(7)上,第二滚轮(23)固定联接在第八传动轴(27)上;第一支架(14)通过第二心轴(12)与底座(15)铰接;所述第二支架(16)内设置有第二支架主动齿轮(20)、第二支架第一从动齿轮(21)、第二支架第二从动齿轮(29)、第四传动轴(9)、第五传动轴(10)和第七传动轴(26);第二支架主动齿轮(20)通过键与第四传动轴(9)固定联接,第二支架第一从动齿轮(21)通过键与第五传动轴(10)固定联接,第二支架第二从动齿轮(29)通过键与第七传动轴(26)固定联接,第二支架主动齿轮(20)分别与第二支架第一从动齿轮(21)、第二支架第二从动齿轮(29)啮合传动;第三滚轮(24)固定联接在第七传动轴(26) 上,第四滚轮(25)固定联接在第五传动轴(10)上;第二支架(16)通过第一心轴(11)与底座(15)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雪明,沈海明,王依群,杨涛,陈伟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申达机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