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LED灯筒状均光装置,一种LED灯筒状均光装置,包括灯罩、灯座、灯板、灯珠、主控板、主板支架、PC透明筒、孔膜、混光膜和驱动板;所述灯板固定在圆筒状灯罩和灯座的结合部,所述灯珠包括白光灯珠和RGB灯珠,均匀地固定在灯板上;所述主控板安装于灯罩顶部的主板支架上,并通过FFC线与灯板相连接;所述PC透明筒上部与主板支架底部的凹槽卡接固定,其下部和灯板相连接,起上下支撑的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LED灯筒状均光装置采用底部发光的形式,无光斑,使白光在整个筒状灯罩上下的亮度均匀;且使用的灯珠的数量少,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功率低,节能环保,同时能够实现其他发光方式不能够达到的光学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ED灯筒状均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LED灯
,尤其涉及一种从底部发光的LED灯筒状均光装置。
技术介绍
高品质的LED照明灯,要求整个筒状的灯罩上R、G、B混光必须非常均匀,不允许灯罩上有不同颜色的色斑出现,并且不允许整个筒状灯罩上出现上下亮度不一致的情况。目前,尚没有一种LED灯均光装置能够实现筒状灯罩顶部到筒状灯罩底部通过导线连接,并且LED光源在筒状灯罩底部,能够让R、G、B彩光在色域混光均匀,同时使白光在整个筒状灯罩上下亮度的均匀,使其光损失达到最小。目前筒状的台灯的基本结构是:上部是圆筒状的灯罩,下部是圆筒形的灯座,控制电路放在灯座里面。灯板的发光方式有两种:一种灯珠放在灯罩底部的灯板上从下部发光,另一种是灯珠上下均匀地分布在灯罩中间的四面或六面的灯板上。现在的筒状的灯罩为了实现在灯罩的顶部通过触摸调节亮度,将几个按键放到顶部,实现开、关灯,调出不同颜色的光模功能,因此从灯罩的顶部必须有很多导线,为了达到整个柱状灯体360度光线均匀,目前的设计是在筒状灯罩中间放置一个长条四面柱,在四面柱的每一面上均匀地分布有4颗白光和4颗RGB合一的灯珠,再配合具有一定透光率的灯珠,达到白光在整个灯罩上光线均匀,彩光混光均匀。但是,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灯珠数量太多,白光需要16颗,R、G、B合一的灯珠需要16颗,灯珠的成本非常高,并且因为每一块灯板都需要和驱动板相连接,因此会用8对连接器,组装工艺也非常复杂。而采用底部发光的方式,并加上混光膜和孔膜,灯珠的数量会大大减少,连接器的数量少用2组,灯板和底座的接触面积增大,灯珠的散热可以保障,灯珠的温度可以并且因为有反光膜的混光可以保证彩光混光的均匀性,孔膜可以保证整个灯罩光线的上下的均匀性,并且光线在混光膜、孔膜、灯罩之间不断地折射、发射,从灯罩发出的光线非常的柔和,人眼直视灯光后不会伤害眼睛,能够达到高品质光线的需求。几层罩的配合关系,比如:孔膜距离灯罩太近,灯罩上就会出现明显的孔影子。孔膜和混光膜距离灯珠太近,因为灯罩的顶部中心到底部有导线,当R、G、B两种颜色的灯珠亮时,灯罩上还会出现不同的色斑,本来应该是混出黄绿色,结果红色和绿色的色斑在灯罩上。并且上面有反光罩,将垂直照上的光线,在反射到外罩上,这样避免的光的损失,提高光效,整个灯罩360度,上下均匀。灯板上采用的是光学专用的白漆能够将底部光线发射到顶部起到提高整个流明值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LED灯筒状均光装置,该装置从底部发光,设计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实现整个灯体的均匀发光,不同颜色彩光的均匀,无光斑,使白光在整个筒状灯罩上下的亮度均匀。一种LED灯筒状均光装置,包括灯罩、灯座、灯板、灯珠、主控板、主板支架、PC透明筒、孔膜、混光膜和驱动板;所述灯板固定在圆筒状灯罩和灯座的结合部,所述灯珠包括白光灯珠和RGB灯珠,均匀地固定在灯板上;所述主控板安装于灯罩顶部的主板支架上,并通过FFC线与灯板相连接;所述主板支架为碗形结构,其底部有圆形的凹槽,所述PC透明筒上部与主板支架底部的凹槽卡接固定,其下部和灯板相连接,起上下支撑的作用;所述灯板上有三个限位柱,可以给中间支撑筒限位。所述孔膜和所述混光膜贴合在一起,做成一个圆筒状放在PC透明筒里,其长度和PC透明筒一致。所述混光膜为聚酯薄膜,通过漫反射将R、G、B光混光均匀,其雾度为80%,透光率为90%,长度为150mm,宽度为150mm,厚度为0.1mm。所述孔膜从底部到顶部孔径逐渐变大,通过调整透光率,使台灯上下亮度均匀。所述灯板是一个半径为48mm的圆形铝基板,灯板上有8颗白光灯珠,灯珠均匀分布在以灯板为圆心,半径20mm为圆弧上,RGB灯珠依次均匀分布在半径为15mm的圆弧上,相邻R、G、B灯珠之间的夹角为60度,分别设有两个R、G、B灯珠。所述驱动板安装于灯座底部,通过FFC线与顶部的主控板相连接,FFC线上面固定在主控板的连接器上,灯板的中心有一个长方形的槽,FFC线从孔中穿过下面是固定在驱动板的连接器上,白光均匀分布以灯板为圆心的同心圆弧上。本专利技术的均光装置的光线虽然被中间导线遮挡,通过在混光膜中混合和顶部光学发光面的反射和底部灯板的反射作用,光线并不是很均匀。孔膜是用来调节光线上下亮暗的,光线通过孔膜辐射出去的光线在空间中再一次的混合;然后,光线再经过两层灯罩的反射,再一次的混合,这样光线在空间中就实现了充分地混光,最后从灯罩中发出的光线就会上下亮度,光线柔和,不会产生光斑。本专利技术的LED灯筒状均光装置采用底部发光的形式,实现了整个灯体的均匀发光,不同颜色的彩光的均匀,无光斑,使白光在整个筒状灯罩上下的亮度均匀。该结构的发光方式使用的灯珠的数量少,其他电子器件的使用数量减少,实现了优化配置,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可以降低整灯的功率,节能环保,同时能够实现其他发光方式不能够达到的光学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LED灯筒状均光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LED灯筒状均光装置拆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灯罩,2、主控板,3、PC透明筒,4、混光膜,5、孔膜,6、FFC线,7、灯座,8、灯板,9、灯板支撑架,10、垫圈,11、灯板连接器,12、白光灯珠,13、RGB灯珠,14、主板支架,15、驱动板,16、垫片,17、底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LED灯筒状均光装置,包括灯罩1、灯座7、灯板8、灯珠、主控板2、PC透明筒3、孔膜5、混光膜4和驱动板15;所述灯板8固定在圆筒状灯罩1和灯座7的结合部,所述灯珠包括白光灯珠12和RGB灯珠13,均匀地固定在灯板上8;所述主控板2安装于灯罩1顶部的主板支架14上,并通过FFC线6与灯板8相连接;所述主板支架14为碗形结构,其底部有圆形的凹槽,所述PC透明筒3上部与主板支架14底部的凹槽卡接固定,其下部和灯板8相连接,起上下支撑的作用;所述灯板8上有三个限位柱,可以给中间支撑筒限位。所述孔膜5和所述混光膜4贴合在一起,做成一个圆筒状放在PC透明筒3里,其长度和PC透明筒3一致。所述混光膜4为聚酯薄膜,通过漫反射将R、G、B光混光均匀,其雾度为80%,透光率为90%,长度为150mm,宽度为150mm,厚度为0.1mm。所述孔膜5从底部到顶部孔径逐渐变大,通过调整透光率,使台灯上下亮度均匀。所述灯板8是一个半径为48mm的圆形铝基板,灯板上有8颗白光灯珠12,灯珠均匀分布在以灯板为圆心,半径20mm为圆弧上,RGB灯珠13依次均匀分布在半径为15mm的圆弧上,相邻R、G、B灯珠之间的夹角为60度,分别设有两个R、G、B灯珠。所述驱动板15安装于灯座底部,通过FFC线6与顶部的主控板2相连接,FFC线6上面固定在主控板2的连接器上,灯板8的中心有一个长方形的槽,FFC线6从孔中穿过下面是固定在驱动板15的连接器上,白光均匀分布以灯板为圆心的同心圆弧上。本专利技术的均光装置的光线虽然被中间导线遮挡,通过在混光膜中混合和顶部光学发光面的反射和底部灯板的反射作用,光线并不是很均匀。孔膜是用来调节光线上下亮暗的,光线通过孔膜辐射出去的光线在空间中再一次的混合;然后,光线再经过两层灯罩的反射,再一次的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灯筒状均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灯罩、灯座、灯板、灯珠、主控板、主板支架、PC透明筒、孔膜、混光膜和驱动板;所述灯板固定在圆筒状灯罩和灯座的结合部,所述灯珠包括白光灯珠和RGB灯珠,均匀地固定在灯板上;所述主控板安装于灯罩顶部的主板支架上,并通过FFC线与灯板相连接;所述主板支架为碗形结构,其底部有圆形的凹槽,所述PC透明筒上部与主板支架底部的凹槽卡接固定,其下部和灯板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11 CN 20151010424341.一种LED灯筒状均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灯罩、灯座、灯板、灯珠、主控板、主板支架、PC透明筒、孔膜、混光膜和驱动板;所述灯板固定在圆筒状灯罩和灯座的结合部,所述灯珠包括白光灯珠和RGB灯珠,均匀地固定在灯板上;所述主控板安装于灯罩顶部的主板支架上,并通过FFC线与灯板相连接;所述主板支架为碗形结构,其底部有圆形的凹槽,所述PC透明筒上部与主板支架底部的凹槽卡接固定,其下部和灯板相连接,所述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亿联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