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纤维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025201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0 1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孔纤维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首先通过缩合聚合制备离子聚合物聚氨基甲酸聚乙二醇酯锂,然后将其与聚偏氟乙烯按照质量比1:1~1:4混合分散于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然后先静电纺丝再烘干工艺,制备共混聚合物多孔纤维薄膜,薄膜干燥后,吸附相对于其质量200~400wt%的液体电解质以活化,得到厚度为50~70μm的多孔纤维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多孔纤维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最佳离子导电率达到5.43×10-3S/cm,电化学稳定窗口达到5.0V左右,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更具体地说,是涉及应用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
技术介绍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相对于传统液体电解质,其安全性能高且电化学性能优异,利于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新型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和燃料电池中。作为聚合物电解质重要的基体材料,目前研宄较多的主要有聚氧化乙烯、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腈、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氨酯等。其中聚偏氟乙烯由于主链上氟原子的存在,其不但具有较高介电常数(ε =8.4)以有利于锂盐的解离,而且具有极好的电化学稳定性与耐高温性能,是理想的凝胶聚合物基体的选择。但是聚偏氟乙烯属于半结晶聚合物,且由于极性与液体电解质间化学官能团的差异,液体电解质的吸附溶胀率有所欠缺,所吸附的液体电解质也易泄漏,因此给正常使用带来了安全隐患,需要改进其对于液体电解质的吸收能力,以提高其室温下的离子电导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聚偏氟乙烯存在的缺陷,提高聚偏氟乙烯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物理与电化学性能,提供。为了提高聚偏氟乙烯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物理与电化学性能,需要对其进行改性。共混是一个较为简单而广为使用的改性方法,是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聚合物均进行物理混合,改善单一材料在性能上的缺陷。对于不同的聚合物材料共混能够获得优于共混前单一材料的性能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而且物理共混并不进行化学反应,操作可控,制造工艺简单,符合大规模的生产的需求。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合成一种离子型聚合物聚氨基甲酸聚乙二醇酯锂,将其与聚偏氟乙烯溶液混合后,通过静电纺丝方法制备共混聚合物多孔纤维膜,所制备的多孔纤维膜的纤维直径在纳米与微米之间,这些纤维组成的无纺布膜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的特点,且呈现出一种三维网孔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有效避免因为一般二维制孔导致的电池易发生的穿刺短路现象,同时又提高了液体电解质的吸液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聚乙二醇与甲苯二异氰酸酯按照摩尔比1:2?1:2.2的比例混合于四氢呋喃溶剂中,混合物的溶液浓度控制在lg/ml?5g/ml,升温至50?90°C,缩合反应12?24小时,然后在65?75°C温度下加入与聚乙二醇相等摩尔量的氢氧化锂到反应体系,中和反应I?2小时,然后在烘箱中70°C?90°C下加热6?12小时以挥发溶剂,得到离子聚合物即聚氨基甲酸聚乙二醇酯锂;步骤2:将步骤I制备得到的聚氨基甲酸聚乙二醇酯锂与聚偏氟乙烯按照质量比1:1?1:4混合分散于N,N- 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混合物溶液的浓度控制在0.05?0.1Og/ml,室温下搅拌30?50小时后,再真空脱泡,置于静电纺丝装置上,调节推进速度为Iml/h?3ml/h,静电场电压为15?18KV,接收距离为15?20cm,5?8小时后,再放入真空烘箱中,40?60°C烘烤12?24小时,在收集板上得到共混聚合物多孔纤维膜;步骤3:将步骤2制备得到的共混聚合物多孔纤维膜放在手套箱中浸泡液体电解质0.1?0.5小时,控制液体电解质的吸附量,使其吸附率为相对于共混聚合物多孔纤维膜质量的200?400wt%,得到厚度为50?70 μm的多孔纤维凝胶聚合物电解质。上述步骤I所述的聚乙二醇的平均分子量为1000?8000。上述步骤2所述的聚偏氟乙烯的平均分子量为Mn = IX 105?5X 105。上述步骤3所述的液体电解质为lmol/L浓度的六氟合磷酸锂掺入由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和碳酸乙烯酯按质量比1:1:1所组成的混合溶液。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利用聚氨基甲酸聚乙二醇酯锂与聚偏氟乙烯共混,从而克服了传统聚偏氟乙烯基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液体电解质吸附率低以及易出现的漏液现象。2、本专利技术通过静电纺丝方法制备的共混纳米纤维膜,克服了传统共混聚合物由于极性及官能团的差异所导致的聚合物相间相分离,有利于提高制备薄膜的力学性能,同时通过静电纺丝方法制备的多孔形貌的薄膜有利于吸附液体电解质于薄膜内部并溶胀。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多孔纤维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最佳离子导电率达到5.43X10-3S/cm,电化学稳定窗口达到5.0V左右,因此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中:(a)通过静电纺丝方法制备的纯聚偏氟乙烯多孔纤维膜照片图(对比参考样);(b)实施例1制备的共混聚合物多孔纤维膜照片图;(c)实施例2制备的共混聚合物多孔纤维膜照片图;(d)实施例3制备的共混聚合物多孔纤维膜照片图;图2分别为纯聚偏氟乙烯多孔纤维膜(对比参考样),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制备的共混聚合物多孔纤维膜的X-射线衍射谱图;图3分别为纯聚偏氟乙烯多孔纤维膜(对比参考样),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制备的共混聚合物多孔纤维膜的液体电解质吸附率变化情况曲线图;图4分别为纯聚偏氟乙烯多孔纤维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对比参考样),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制备的多孔纤维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离子导电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曲线图;图5分别为纯聚偏氟乙烯多孔纤维膜(对比参考样),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制备的多孔纤维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稳定装口曲线图;图6、基于多孔纤维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组装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容量随充放电循环的变化情况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具体步骤是:1、将平均分子量为8000的聚乙二醇与甲苯二异氰酸酯按照摩尔比1:2.2的比例混合于四氢呋喃溶剂中,混合物的溶液浓度控制于lg/ml,升温至90°C,缩合反应24小时,然后在65°C温度下加入与聚乙二醇等摩尔量的氢氧化锂到反应体系,中和反应2小时,然后在烘箱中90°C下加热12小时以挥发溶剂,得到离子聚合物即聚氨基甲酸聚乙二醇酯锂;2、将得到的聚氨基甲酸聚乙二醇酯锂与分子量为I X 15的聚偏氟乙烯混合按照质量1:4混合分散于N,N- 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混合物溶液的浓度控制于0.05g/ml,室温下搅拌30小时后,再真空脱泡,置于静电纺丝装置上,调节推进速度为4ml/h,静电场电压为25KV,接收距离为20cm,5小时后,再放入真空烘箱中,60°C抽真空加热干燥12小时,在收集板上得到共混聚合物多孔纤维膜;3、将步骤2制备得到的共混聚合物多孔纤维膜在手套箱中浸泡液体电解质0.1小时,液体电解质为六氟合磷酸锂掺入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和乙烯碳酸酯所组成的浓度为IM的混合溶液,其按质量比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乙烯碳酸酯=1:1:1混合而成,控制液体电解质的吸附量,使其吸附率为相对于共混聚合物多孔纤维膜质量的200wt%,以得到厚度为70 μ m的多孔纤维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实施例2,具体步骤是:1、将平均分子量为5000的聚乙二醇与甲苯二异氰酸酯按照摩尔比1:2.1的比例混合于四氢呋喃溶剂中,混合物的溶液浓度控制于3g/ml,升温至70°C,缩合反应18小时,然后在70°C温度下加入与聚乙二醇等摩尔量的氢氧化锂到反应体系,中和反应1.5小时,然后在烘箱中80°C下加热8小时以挥发溶剂,得到离子聚合物即聚氨基甲酸聚乙二醇酯锂;2、将得到的聚氨基甲酸聚乙二醇酯锂与分子量为4X 15的聚偏氟乙烯混合按照质量1:2混合分散于N,N- 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混合物溶液的浓度控制于0.08g/m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孔纤维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聚乙二醇与甲苯二异氰酸酯按照摩尔比1:2~1:2.2的比例混合于四氢呋喃溶剂中,混合物的溶液浓度控制在1g/ml~5g/ml,升温至50~90℃,缩合反应12~24小时,然后在65~75℃温度下加入与聚乙二醇相等摩尔量的氢氧化锂到反应体系,中和反应1~2小时,然后在烘箱中70℃~90℃下加热6~12小时以挥发溶剂,得到离子聚合物即聚氨基甲酸聚乙二醇酯锂;步骤2: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聚氨基甲酸聚乙二醇酯锂与聚偏氟乙烯按照质量比1:1~1:4混合分散于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混合物溶液的浓度控制在0.05~0.10g/ml,室温下搅拌30~50小时后,再真空脱泡,置于静电纺丝装置上,调节推进速度为1ml/h~3ml/h,静电场电压为15~18KV,接收距离为15~20cm,5~8小时后,再放入真空烘箱中,40~60℃烘烤12~24小时,在收集板上得到共混聚合物多孔纤维膜;步骤3:将步骤2制备得到的共混聚合物多孔纤维膜放在手套箱中浸泡液体电解质0.1~0.5小时,控制液体电解质的吸附量,使其吸附率为相对于共混聚合物多孔纤维膜质量的200~400wt%,得到厚度为50~70μm的多孔纤维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为立黄东王军朱正宝吴雨慧杨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