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开式降落伞,其主要包含双缓降力气球伞及预开伞分别汇集连结于万向接头的两端所构成,双缓降力气球伞具有充气罩部供以充气产生浮力,当双缓降力气球伞被充气完成后即产生浮力并且将预开伞向上拉完成开伞的动作,不需藉由高度落差的位能或位移的动能来辅助开伞,据此具有极高的使用便利性及环境适应性;且当本发明专利技术预开式降落伞降落时,除了由充气罩部的浮力提供缓降作用之外,双缓降力气球伞的第一阻力发生空间及预开伞的第二阻力发生空间则分别撞击空气产生阻挠下降的第一阻力及第二阻力。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三处向上的作用力产生缓降效果,能在短时间内很确定地被打开与达到平稳缓降的目的,提高使用的舒适度与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开式降落伞,其是与降落伞的结构有关。
技术介绍
降落伞,一种提供由高处安全缓降的降落装置,而降落伞的种类繁多,其中,抛射式及拖曳式的降落伞均需有足够的高度或空间,配合高空落下时的气流阻力或位移的动能并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确定打开,但是,位于大楼林立街道的高楼因不具备充足的高度及空间,而有无法使用的窘境。因而,又有一种如图1所示的气球降落伞10,其主要包含一气流阻力罩11及一充气球12构成的双层结构,该充气球12与该气流阻力罩11以多个第一缆绳13连结,该些第一缆绳13的一端结合于该充气球12,另一端则呈发散状的几何构造关系结合于该气流阻力罩11的周缘,而该些第二缆绳14的一端结合于该气流阻力罩11的周缘,另一端则结合于一承载物15。藉此,当该气球降落伞10由高空落下时,该充气球12先提供充气的浮力,而该气流阻力罩11提供气流阻力,藉此使该气球降落伞10可提供缓降之效;然而,在该气球降落伞10的被真实的应用时,该充气球12必须具有极大的尺寸才足以提供充足的浮力,若其尺寸很小将无法提供充足的浮力;且甚至该气流阻力罩11的直径尺寸是该充气球12的好几倍大,如此将有充气时间过长而不适用于紧急逃生的缺失;同时也因整体气球降落伞10的体积过于庞大,而有移动困难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预开式降落伞,是改善一般气球降落伞若要具有足够的浮力会有体积过于庞大且移动困难度高的缺失。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开式降落伞,包含:—双缓降力气球伞,整体为相对一中心轴为轴对称的结构设计,且该双缓降力气球伞包含一充气罩部围绕一第一阻力发生空间,该充气罩部具有一充气空间,且该充气罩部具有一连通该充气空间的气嘴,该充气罩部以一围绕面围绕出该第一阻力发生空间,且该第一阻力发生空间具有一第一端口部。一万向接头,该双缓降力气球伞透过多个第一缆绳结合于该万向接头的一端,且该些第一缆绳的一端结合于该双缓降力气球伞的,另一端则汇合于该万向接头的一端;并藉此使该双缓降力气球伞能相对该万向接头自由转动。一预开伞,包含一弧顶面及一环周面围绕一第二阻力发生空间,该弧顶面接邻设置于该环周面的一端,该环周面的另一端则具有一第二端口部;该预开伞透过多个第二缆绳结合于该万向接头的另一端,且该些第二缆绳的一端结合于该预开伞,另一端则汇合于该万向接头的另一端,并藉此使该预开伞能相对该万向接头自由转动。一承载物,透过多个第三缆绳结合于该预开伞,该些第三缆绳的一端结合于该预开伞,另一端则汇合于该承载物。本专利技术透过双缓降力气球伞充气后提供浮力并能带动预开伞完成开伞动作,不需由高度落下或平移的动能即能完成开伞提供使用,使用的便利性及适用性高,且双缓降力气球伞除了浮力之外更具有第一阻力发生空间于下降时碰撞空气产生缓降力,再搭配预开伞的第二阻力发生空间则具有三处缓降力发生,藉此能快速地达到平稳的下降速度,降低承受极速下降的下坠感,提高使用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般气球降落伞的结构组态。图2为本专利技术预开式降落伞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预开式降落伞的结构剖视图。图3B为本专利技术预开式降落伞的双缓降力气球伞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C为本专利技术预开式降落伞的预开伞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预开式降落伞的收纳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预开式降落伞的使用状态参考图。附图标记说明气球降落伞10 气流阻力罩11充气球12第一缆绳13第二缆绳14承载物15双缓降力气球伞20充气罩部21充气空间211气嘴212围绕面213 第一阻力发生空间22第一端口部214万向接头30第一缆绳40 预开伞50弧顶面51环周面52第二端口部521第二阻力发生空间53环翼部54第二缆绳60中心轴X承载物70第三缆绳80 浮力L第一阻力Dl 第二阻力D2【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预开式降落伞的较佳实施例如图2至5所示,包含:一双缓降力气球伞20,整体为相对一中心轴X为轴对称的结构态样,且该双缓降力气球伞20包含一充气罩部21围绕一第一阻力发生空间22,该充气罩部21为由挠性材料制成的空心体并具有一充气空间211,且该充气罩部21具有一连通该充气空间211的气嘴212,该充气罩部21以一围绕面213围绕出该第一阻力发生空间22,且该围绕面213的自由端为一第一端口部214,该第一端口部214由不具变形能力的硬质材料所制成并环绕构成开放的端口,且该第一端口部214的自由端为导弧形态如图3B所示。一万向接头30,该双缓降力气球伞20透过多个第一缆绳40结合于该万向接头30的一端,且该些第一缆绳40的一端结合于该双缓降力气球伞20的该第一端口部214,另一端则汇合于该万向接头30的一端;并藉此使该双缓降力气球伞20能相对该万向接头30自由转动。一预开伞50,包含一弧顶面51及一环周面52围绕一第二阻力发生空间53,该弧顶面51及该环周面52由挠性材料所制成,且该弧顶面51接邻设置于该环周面52的一端,该环周面52的另一端则具有一第二端口部521,该第二端口部521由不具变形能力的硬质材料所制成,且该第二端口部521的自由端为导弧形态如图3C所式,该环周面52接邻该弧顶面51的一端直径大于另一端直径,而该环周面52异于接邻该弧顶面51的一端则又更结合设置一环翼部54,该环翼部54的延伸方向相对于该中心轴X具有夹角,本实施例的环翼部54为由该环周面52向外并朝向该双缓降力气球伞20倾斜渐扩沿伸的环形片结构,且该环翼部54由不具变形能力的硬质材料所制成;该预开伞50透过多个第二缆绳60结合于该万向接头30的另一端,且该些第二缆绳60的一端结合于该预开伞50的该弧顶面51,另一端则汇合于该万向接头30的另一端;并藉此使该预开伞50能相对该万向接头30自由转动。一承载物70,透过多个第三缆绳80结合于该预开伞50,该些第三缆绳80的一端结合于该预开伞50的该第二端口部521,另一端则汇合于该承载物70。以上为本专利技术预开式降落伞的结构组态及特征,而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双缓降力气球伞20的充气罩部21、预开伞50的弧顶面51及环周面52均由挠性材料所制成,因此该充气罩部21、弧顶面51及环周面52在不使用时皆能自然形变压缩收纳成为如图4所示,且于此状态下,由于该预开伞50的环翼部54为硬质材料所制成,因此该预开伞50的环翼部54可作为承载收纳的基础,形成稳定的收纳态样。而使用时,本专利技术的预开式降落伞可收纳置放于高处或建筑物顶楼,接着由该双缓降力气球伞20的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开式降落伞,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双缓降力气球伞,整体为相对一中心轴为轴对称的结构态样,且该双缓降力气球伞包含一充气罩部围绕一第一阻力发生空间,该充气罩部具有一充气空间,且该充气罩部具有一连通该充气空间的气嘴,该充气罩部以一围绕面围绕出该第一阻力发生空间,且该第一阻力发生空间具有一第一端口部;一万向接头,该双缓降力气球伞透过多个第一缆绳结合于该万向接头的一端,且该些第一缆绳的一端结合于该双缓降力气球伞,另一端则汇合于该万向接头的一端;并藉此使该双缓降力气球伞能相对该万向接头自由转动;一预开伞,包含一弧顶面及一环周面围绕一第二阻力发生空间,该弧顶面接邻设置于该环周面的一端,该环周面的另一端则具有一第二端口部;该预开伞透过多个第二缆绳结合于该万向接头的另一端,且该些第二缆绳的一端结合于该预开伞,另一端则汇合于该万向接头的另一端,并藉此使该预开伞能相对该万向接头自由转动;以及一承载物,透过多个第三缆绳结合于该预开伞,该些第三缆绳的一端结合于该预开伞,另一端则汇合于该承载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学志,
申请(专利权)人:廖学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