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体流体机构及包括其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21687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9 1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缸体流体机构及包括其的装置,所述缸体流体机构包括缸体、转子、偏心轴和隔离体,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缸体内,在所述转子上设轴孔,所述偏心轴设置在所述轴孔内,在所述转子上设隔离体滑槽,所述隔离体设置在所述隔离体滑槽内且一端与所述缸体铰接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缸体流体机构的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工作效率高,且使用所述缸体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或装置具有密封性能好,工作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能与动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缸体流体机构,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包括所 述缸体流体机构的多级流体机构、发动机和装置。
技术介绍
流体机构(包括气体机构和液体机构)的总类很多,但均存在使用寿命短、泄露严 重等问题,因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流体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方案1 : 一种缸体流体机构,包括缸体、转子、偏心轴和隔离体,所述转子设置在所 述缸体内,在所述转子上设轴孔,所述偏心轴设置在所述轴孔内,在所述转子上设隔离体滑 槽,所述隔离体设置在所述隔离体滑槽内且一端与所述缸体铰接设置。 方案2 :在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隔离体滑槽的中心线与所述转子的中心 线相交或不相交。 方案3 :在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缸体流体机构还包括附属缸体,所述附 属缸体偏心套装设置在所述缸体外,在所述缸体上设附属隔离体滑槽,在所述附属隔离体 滑槽内设置附属隔离体,所述附属隔离体与所述附属缸体铰接设置。 方案4 :在方案3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附属缸体设为静止,或设为自由,或设为 受驱动机构驱动,或对外输出动力。 方案5 :在方案1至4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缸体设为静止,或设为 自由,或设为受驱动机构驱动,或对外输出动力。 方案6 :在方案1至5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转子设为自由,或设为 受驱动机构驱动,或对外输出动力。 方案7 :在方案1至6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缸体的端盖设为静止, 或设为自由,或设为受驱动机构驱动,或对外输出动力。 方案8 :在方案1至7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隔离体与所述缸体铰接 设置的铰轴轴心设置在与所述缸体的内壁圆周相同的圆周上,或设置在大于所述缸体的内 壁圆周的圆周上,或设置在小于所述缸体的内壁圆周的圆周上。 方案9 :在方案1至8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转子设为正圆形旋转 体,所述正圆形旋转体的侧面与所述旋转缸之间至少形成一条配合线,所述隔离体滑槽设 为非贯穿隔离体滑槽,在所述隔离体设为非贯穿隔离体,所述非贯穿隔离体的一端与所述 旋转缸铰接设置;在所述旋转缸上设置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中的至少一个,或在所述正圆 形旋转体上设置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中的至少一个,或在所述旋转缸的端盖上设置流体入 口和流体出口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旋转缸旋转,所述正圆形旋转体与所述旋转缸同向旋转。 方案10 :在方案2至8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缸体设为旋转缸,所 述转子设为正圆形旋转体,所述正圆形旋转体的侧面与所述旋转缸之间至少形成一条配合 线,所述隔离体滑槽设为贯穿隔离体滑槽,所述贯穿隔离体滑槽与所述轴孔不相交,所述隔 离体设为贯穿隔离体,所述贯穿隔离体的一端与所述旋转缸铰接设置;在所述旋转缸上设 置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中的至少一个,或在所述正圆形旋转体上设置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 中的至少一个,或在所述旋转缸的端盖上设置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旋 转缸旋转,所述正圆形旋转体与所述旋转缸同向旋转。 方案11 :在方案9或10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端盖受驱动机构驱动或所述端盖 对外输出动力。 方案12 :在方案9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非贯穿隔离体与所述旋转缸铰接设置 的铰轴轴心设置在与所述旋转缸的内壁圆周相同的圆周上,或设置在大于所述旋转缸的内 壁圆周的圆周上,或设置在小于所述旋转缸的内壁圆周的圆周上。 方案13 :在方案10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贯穿隔离体与所述旋转缸铰接设置的 铰轴轴心设置在与所述旋转缸的内壁圆周相同的圆周上,或设置在大于所述旋转缸的内壁 圆周的圆周上,或设置在小于所述旋转缸的内壁圆周的圆周上。 方案14 :在方案9至13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旋转缸的半径小于 (2 + &)乘以所述正圆形旋转体的半径的积。 方案15:在方案9至14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旋转缸受旋转驱动机 构驱动,或所述旋转缸对外输出动力。 方案16:在方案1至15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在所述转子上设置两个以 上所述隔离体滑槽,所有所述隔离体中至少两个所述隔离体分别与所述缸体铰接设置。 方案17 :在方案1至16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在所述缸体流体机构的流 体入口处设进气阀。 方案18 :在方案1至17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在所述缸体流体机构的流 体出口处设排气阀。 方案19 :在方案1至18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转子设置为半轴式转 子,所述半轴式转子的至少一端非穿透性设置在所述缸体的端盖内。 方案20 :在方案1至19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缸体内设置补偿开口 环,所述补偿开口环与所述缸体配合,所述开口环与所述转子配合。 方案21 :在方案1至20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缸体流体机构设为液 体泵,或设为液体马达,或设为气体压缩机构,或设为气体膨胀机构。 方案22 :-种包括方案1至21中任一方案所述缸体流体机构的多级流体机构,两 个以上所述缸体流体机构串联连通,所述缸体流体机构的排量依次增大。 方案23 :-种包括方案1至21中任一方案所述缸体流体机构的多级流体机构,两 个以上所述缸体流体机构串联连通,所述缸体流体机构的排量依次减小。 方案24 :-种包括方案1至21中任一方案所述缸体流体机构的多级流体机构,两 个以上所述缸体流体机构串联连通,所述缸体流体机构的排量依次增大或依次减小,所述 缸体流体机构的流体入口设为进气口,所述缸体流体机构的流体出口设为排气口,调整串 联连通的相邻两个所述缸体流体机构的所述进气口的相位和/或调整此两个相邻的所述 缸体流体机构的所述排气口的相位,使此两个相邻的所述缸体流体机构中在任何时刻至少 一个所述缸体流体机构的所述排气口和所述进气口之间处于非连通状态。 方案25:-种包括方案1至21中任一方案所述缸体流体机构的多级流体机构,两 个以上所述缸体流体机构串联连通,所述缸体流体机构的排量相同,所述缸体流体机构的 流体入口设为进液口,所述缸体流体机构的流体出口设为排液口,调整串联连通的相邻两 个所述缸体流体机构的所述进液口的相位和/或调整此两个相邻的所述缸体流体机构的 所述排液口的相位,使此两个相邻的所述缸体流体机构中在任何时刻至少一个所述缸体流 体机构的所述排液口和所述进液口之间处于非连通状态。 方案26 :-种包括方案1至21中任一方案所述缸体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所述缸体 流体机构的流体入口经控制阀与高压工质源连通。 方案27 :-种包括方案1至21中任一方案所述缸体流体机构的发动机,两个以上 所述缸体流体机构串联连通,所述缸体流体机构的排量依次增大构成多级膨胀单元的一部 分,所述多级膨胀单元的工质入口与高压工质源连通。 方案28:在方案25或26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高压工质源设为间歇燃烧室或 设为连续燃烧室。 方案29:-种包括方案1至21中任一方案所述缸体流体机构的发动机,两个以上 所述缸体流体机构串联连通,所述缸体流体机构的排量依次减小构成多级压缩单元的一部 分;两个以上所述缸体流体机构串联连通,所述缸体流体机构的排量依次增大构成多级膨 胀单元的一部分;所述多级压缩单元经燃烧室与所述多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缸体流体机构,包括缸体(1)、转子(2)、偏心轴(3)和隔离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2)设置在所述缸体(1)内,在所述转子(2)上设轴孔(5),所述偏心轴(3)设置在所述轴孔(5)内,在所述转子(2)上设隔离体滑槽(6),所述隔离体(4)设置在所述隔离体滑槽(6)内且一端与所述缸体(1)铰接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北彪
申请(专利权)人: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