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轮圈半成品的接合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10195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5 0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自行车轮圈半成品的接合件,其中,该轮圈半成品具有一外侧部用以结合一轮胎、一内侧部位于该外侧部的相反侧,以及二侧部分别连结该外侧部以及该内侧部,且该轮圈半成品呈空心状,并具有二开口于其两端;该接合件用以塞设于该二开口中,且该接合件具有一第一部、一第二部、一第三部以及一第四部,是于该接合件塞设于该二开口时分别面向该外侧部、该内侧部以及该二侧部,以使该接合件可紧密地别结合于该二开口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行车轮圈半成品的接合件
本技术与自行车轮圈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嵌入一轮圈半成品的对接端内,以形成一完整轮圈的接合件。
技术介绍
现有一种自行车轮圈的制造方法,是先将一铝挤型空心长条依一定的弧度折弯,以形成其两端相面对的轮圈半成品,再以一接合件自该两端塞入该轮圈半成品中,以连接该两端,进而形成完整的圆形轮圈。 一种现有的接合件,如中国台湾技术专利第M452874号所示,是以铝材经挤制成形。为能塞入轮圈半成品中,它必须呈现相同于轮圈半成品的弧度的弯弧状,因此,这种现有的接合件在制造上必须经过一或多道的弯折加工程序,而使得其制造成本提高。又,上述的弯折加工容易产生误差,导致该接合件经常因弯曲的弧度不同于该轮圈半成品的弧度而无法塞入轮圈半成品中。因此,此种接合件的制造良率不足,同时也成为提高制造成本的原因。 除此之外,上述现有接合件容易因其本身于被制造时的尺寸误差,或是因轮圈半成品内壁的厚度不均匀,而无法塞入轮圈半成品中,或与轮圈半成品的内壁间具有过大的间隙,致使无法牢固地结合该轮圈半成品的两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轮圈半成品的接合件,是一制造成本低廉,并可紧密且固地结合轮圈半成品的相对端。 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自行车轮圈半成品的接合件,其中,该轮圈半成品具有一外侧部用以结合一轮胎、一内侧部位于该外侧部的相反侧,以及二侧部分别连结该外侧部以及该内侧部,且该轮圈半成品呈空心状,并具有二开口于其两端;该接合件用以塞设于该二开口中,且该接合件具有一第一部、一第二部、一第三部以及一第四部,是于该接合件塞设于该二开口时分别面向该外侧部、该内侧部以及该二侧部;该接合件的各个部上还设置有二切槽,且各个部上的该二切槽是自各该部的接近二端处分别延伸至该二端,使该接合件塞设于一该开口的过程中,该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部于受力时可产生变形。 其中位于该第三部及该第四部上的切槽长度,大于位于该第一部及该第二部上的切槽长度。 其中该接合件的第二部具有一标示孔,该标示孔位于第二部的中央部位。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此,当该接合件塞设于该轮圈半成品的二相对端时,该接合件紧密且稳固地结合该二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接合件与一轮圈半成品的组合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接合件的外观图。 图3是图1所示接合件塞设于一轮圈半成品的一端中的状态图。 图4是图1所示接合件组装于一轮圈半成品内后的剖视图,其中揭示了该接合件的变形状态。 图5是图1所示接合件组装于一轮圈半成品内后的另一角度剖视图,其中揭示了该接合件的另一部份的变形状态。 图6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接合件的外观图。 图7是图6所示接合件组装于一轮圈半成品内后的剖视图,其中揭示了该接合件的变形状态。 图8是图6所示接合件组装于一轮圈半成品内后的另一角度剖视图,其中揭示了该接合件的另一部份的变形状态。 【符号说明】 10,30 接合件 11,31第一部 12,32第二部 121标示孔 13,33第三部 14,34第四部 15切槽 35 凹槽 20轮圈半成品 21开口22外侧部221结合槽 23内侧部24侧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以下兹举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1?图5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接合件10,适用于一种以铝合金空心长条管经裁切及弯折后所形成的轮圈半成品20。如图2及图3所示,该轮圈半成品20的两端相对且各具有一开口 21,而该接合件10则用以分别自该二开口 21塞设入该轮圈半成品20中,以接合该轮圈半成品20的两端,形成一完整圆形的轮圈。另外,上述的轮圈半成品20具有一外侧部22、一内侧部23位于该外侧部22的相反侧、以及二侧部24分别连结该外侧部22以及该内侧部23,其中,该外侧部22具有一结合槽221,用以结合一轮胎(图未示)° 请再参阅图2,本实施例的接合件10是一铝挤型管件,具有一第一部11、一第二部12、一第三部13以及一第四部14,在该接合件10塞设于该轮圈半成品20中时,该第一部11至该第四部14分别面向且贴接于外侧部22、该内侧部23以及该二侧部24的内壁。另外,该接合件10可紧密地自该轮圈半成品20的该二开口 21塞设入该轮圈半成品20中。在本实施例中,该接合件10的该第一部11、第二部12、第三部13及该第四部14上设置有二切槽15 (cut),且各个部上的该二切槽15,是自各该部11、12、13、14的接近二端处分别延伸至该二端。 请配合参阅图1、图3及图4,使用该接合件10于该轮圈半成品20上时,使该接合件10的第一部11、第二部12、第三部13及第四部14分别对应于该轮圈接合件10的外侧部22、内侧部23及二侧部24,并以其两端分别自该二开口 21塞入该轮圈半成品20中,使该接合件10的第一部11至第四部14分别朝向该轮圈半成品20的外侧部22、内侧部23及二侧部24,且贴接于各该部22、23、24的内壁。在将该接合件10塞入该轮圈半成品20的过程中,须尽量维持该接合件10塞入该轮圈半成品20的二端的深度相同,亦即,使该轮圈半成品20的两端相向地对接于该接合件10的中央部位。在本实施例中,该接合件10的第二部12中央部位具有一标示孔121,用以便于组装人员检视该轮圈半成品20的二端是否对接于该接合件10的中央部位。 在将该接合件10塞设入该轮圈半成品20的过程中,随着该接合件10深入该轮圈半成品20中,该轮圈半成品20的弯弧状内壁会逐渐地压迫该接合件10的相对部位。在本实施例中,该轮圈半成品20的外侧部22内壁逐渐压迫该接合件10的第一部11,使该第一部11受压迫的部位挤压着该第三部13及第四部14的相对应部位。此时,由于该第三、四部13、14上的切槽15的设计,使得该第一部11受压迫的部位及该第三部13及第四部14的相对应部位可产生朝向所述切槽15的变形,以配合该轮圈半成品20的内壁形状,使该接合件10紧密地塞设于该轮圈半成品20中。 另外,由于加工精度上的问题,该轮圈半成品20的管壁厚度如图5所示,或有厚薄不均的现象,因此,位于该接合件10塞入该轮圈半成品20中的过程中,该第三部13或第四部14受厚管壁处压迫时,可连同第一部11或该第二部12的相对应部位产生朝向位于该第一部11或该第二部12上的切槽15产生变形,使该接合件10顺利地被塞入该轮圈半成品20中。 一般而言,该轮圈半成品20的弯曲量远大于其管壁的厚度变化量,所以该接合件10塞入该轮圈半成品20中时,该轮圈接合件10对应于该轮圈半成品20外侧部22的部位所产生的变形量,会大于对应于该两侧部24的部位的变形量。因此,本实施例的接合件10,其位于该第三部13及该第四部14上的切槽15的长度,是大于位于该第一部11及该第二部12上的切槽15的长度。 由于该接合件10呈直条状,所以在塞入该轮圈半成品20中时,与该轮圈半成品20的弯弧状内壁产生干涉,且加上所述切槽15的设置,使该接合件10随着该轮圈半成品20的弯弧状内壁产生变形,而与该轮圈半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轮圈半成品的接合件,其中,该轮圈半成品具有一外侧部用以结合一轮胎,一内侧部位于该外侧部的相反侧,以及二侧部分别连结该外侧部以及该内侧部,且该轮圈半成品呈空心状且具有二开口于其两端;该接合件用以塞设于该二开口中,且该接合件具有一第一部、一第二部、一第三部以及一第四部,是于该接合件塞设于该二开口时分别面向该外侧部、该内侧部以及该二侧部;其特征在于:该接合件的各个部上设置有二切槽,且各个部上的该二切槽是自各该部的接近二端处分别延伸至该二端,使该接合件塞设于一该开口的过程中,该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部于受力时能产生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1.03 TW 1031380841.一种自行车轮圈半成品的接合件,其中,该轮圈半成品具有一外侧部用以结合一轮胎,一内侧部位于该外侧部的相反侧,以及二侧部分别连结该外侧部以及该内侧部,且该轮圈半成品呈空心状且具有二开口于其两端; 该接合件用以塞设于该二开口中,且该接合件具有一第一部、一第二部、一第三部以及一第四部,是于该接合件塞设于该二开口时分别面向该外侧部、该内侧部以及该二侧部; 其特征在于:该接合件的各个部上设置有二切槽,且各个部上的该二切槽是自各该部的接近二端处分别延伸至该二端,使该接合件塞设于一该开口的过程中,该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部于受力时能产生变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车轮圈半成品的接合件,其特征在于,位于该第三部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扬
申请(专利权)人:巨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