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积春专利>正文

后轮行星齿轮驱动双人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0953 阅读:3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力交通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后轮行星齿轮驱动双人自行车。它包括前轮、后轮、车架、前座椅、后座椅、前拐轴、前轮驱动机构及后轮驱动机构,后轮驱动机构采用行星齿轮机构进行驱动。主轴上依次装有前固定架、传动机构、中轴和后固定架,驱动机构中的支架套在主轴的中部,支架内固定有行星齿轮、传动轮和齿圈,依靠行星齿轮、传动轮和齿圈之间的相互啮合进行驱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轴距短、车身长度短、传动比大、操作灵活和骑行轻便,不但可以双人骑行,而且由于车身短,还可以单人骑行,在前轮不驱动的情况下,后轮可以单独驱动,并且适合居家旅行游玩使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人力交通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后轮行星齿轮驱动 双人自行车。
技术介绍
自行车是近代最重要的专利技术之一,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便捷 的代步工具。通常所说的自行车都是单人骑行的,这种自行车虽然体积小 巧,骑行方便,由于只能一人骑行,造成道路上的自行车数量的增加,降 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现有的双人自行车虽然理论上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 能力。但是为了在第一驱动轴和后轴之间安装第二驱动轴,所以在结构上 加长了车身长度,由于车身的加长,造成了整车的重量加大,单人操作不 灵便,不仅不利于在道路上骑行,而且也不便于停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中轴和后轴之间轴距短,车 身长度短,并且传动比大的后轮行星齿轮驱动双人自行车。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前轮、后轮、车架、 前座椅、后座椅、前拐轴、前轮驱动机构及后轮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后轮驱动机构采用行星齿轮机构进行驱动。主轴1上依次装有前固定架3、 驱动机构16和后固定架13,前固定架3和后固定架13内装有轴承。主轴 l的前端有前键槽2,后端有后键槽14,中部套有中轴20,中轴20前端有 和中轴20为一体的驱动轮8,中轴20内装有轴承,驱动轮8装在驱动机 构16中。驱动机构16中的支架6套在主轴1的中部,后端靠中轴上的轴 肩17轴向固定,支架6外套有护罩5,护罩5上有键槽和主轴1上的定位 键4相固定,护罩5的内周边为齿圈21。支架6上焊接有固定板10,固 定板10固定在后轮车架上。支架6内固定有行星齿轮7及和行星齿轮7 同轴的传动轮23、同轴的传动轮9和传动轮22及主轴上的驱动轮8,还 有固定在支架6内的调整齿轮传动比的换位器11,换位器11卡在传动轮 22上,换位器11上有拨键12由护罩5上的拨键口 18伸出,传动轮9和 传动轮22的轴的两端分别插入到支架6上相对应的两个滑动孔15上。本技术的优点是轴距短、车身长度短、传动比大、搡作灵活和 骑行轻便,不但可以双人骑行,而且由于车身短,还可以单人骑行,在前 轮不驱动的情况下,后轮可以单独驱动,并且适合居家旅行游玩使用。 附目说甘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技术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主轴(1)穿过自行车后轮,主 轴(1)前端的前键槽(2)和后端的后键槽(14)分别连接自行车的两个车蹬。自行车的车轮装在中轴(20)上,两端靠中轴(20)上的轴肩(17) 和轴肩(19)进行轴向固定。当骑车人蹬后轮的两个脚蹬时,主轴(l)开 始转动,带动套在主轴(1)上的中轴(20)转动,这时中轴(20)上的 驱动轮(8)转动和支架(6)内的传动轮(9)相啮合,传动轮(9)再带 动与传动轮(9)同轴的传动轮(22) —起转动,传动轮(22)再带动与行 星齿轮(7)为同轴的传动轮(23)转动,传动轮(23)再带动与传动轮 同轴的行星齿轮(7 ) —起转动,行星齿轮(7 )再和护罩(5 )上的齿圈(21) 相啮合,这样就构成了整个行星齿轮驱动系统的传动,从而带动了自行车 后圏的转动。在想调整传动比时,可以拨动换位器(11)上的拨键(12),把传动 轮(22 )拨至左端,使传动轮(9 )和行星齿轮(7 )相啮合,行星齿轮(7 ) 再和护罩(5)上的齿團(21)相啮合,从而改变了传动比。在自行车不进行操作时,由于行星齿轮(7)的自重,行星齿轮(7) 就会滑落到在支架(6)上的滑动孔(15)的底部,从而实现了两个齿轮 的分离,自行车运行时,行星齿轮(7)就会被提起,滑到滑动孔(15) 的上端,实现了两个齿轮的啮合,起到了离合器的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后轮行星齿轮驱动双人自行车,它包括前轮、后轮、车架、前座椅、后座椅、前拐轴、前轮驱动机构及后轮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后轮驱动机构采用行星齿轮机构进行驱动,主轴(1)上依次装有前固定架(3)、传动机构(16)、中轴(20)和后固定架(13),前固定架(3)和后固定架(13)内装有轴承,主轴(1)的前端有前键槽(2),后端有后键槽(14),中部套有中轴(20),中轴(20)前端有和中轴(20)为一体的驱动轮(8),中轴(20)内装有轴承,驱动轮(8)装在驱动机构(16)中,驱动机构(16)中的支架(6)套在主轴(1)的中部,后端靠中轴上的轴肩(17)轴向固定,支架(6)外套有护罩(5),护罩(5)上有键槽和主轴(1)上的定位键(4)相固定,护罩(5)的内周边为齿圈(21),支架(6)上焊接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固定在后轮车架上,支架(6)内固定有行星齿轮(7)和与行星齿轮(7)同轴的传动轮(23)、传动轮(9)和传动轮(9)同轴的传动轮(22)及主轴上的驱动轮(8),中轴(20)上的驱动轮(8)和支架(6)内的传动轮(9)相啮合,传动轮(22)与行星齿轮(7)同轴的传动轮(23)相啮合,行星齿轮(7)和护罩(5)上的齿圈(21)相啮合。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行星齿轮传动双人自行车,其特征 在于支架(6 )内有固定在支架(6 )内的调整齿轮传动比的换位器(11), 换位器(11)卡在传动轮(22)上,换位器(11)上有拨键(12)由护罩(5)上的拨键口 (18)伸出。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行星齿轮传动双人自行车,其特征 在于传动轮(9)和传动轮(22)的轴的两端分别插入到支架(6)上相 对应的两个滑动孔(15)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人力交通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后轮行星齿轮驱动双人自行车。它包括前轮、后轮、车架、前座椅、后座椅、前拐轴、前轮驱动机构及后轮驱动机构,后轮驱动机构采用行星齿轮机构进行驱动。主轴上依次装有前固定架、传动机构、中轴和后固定架,驱动机构中的支架套在主轴的中部,支架内固定有行星齿轮、传动轮和齿圈,依靠行星齿轮、传动轮和齿圈之间的相互啮合进行驱动。本技术的优点是轴距短、车身长度短、传动比大、操作灵活和骑行轻便,不但可以双人骑行,而且由于车身短,还可以单人骑行,在前轮不驱动的情况下,后轮可以单独驱动,并且适合居家旅行游玩使用。文档编号B62M11/00GK201002675SQ200720010320公开日2008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25日专利技术者张德超, 张积春 申请人:张积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轮行星齿轮驱动双人自行车,它包括:前轮、后轮、车架、前座椅、后座椅、前拐轴、前轮驱动机构及后轮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后轮驱动机构采用行星齿轮机构进行驱动,主轴(1)上依次装有前固定架(3)、传动机构(16)、中轴(20)和后固定架(13),前固定架(3)和后固定架(13)内装有轴承,主轴(1)的前端有前键槽(2),后端有后键槽(14),中部套有中轴(20),中轴(20)前端有和中轴(20)为一体的驱动轮(8),中轴(20)内装有轴承,驱动轮(8)装在驱动机构(16)中,驱动机构(16)中的支架(6)套在主轴(1)的中部,后端靠中轴上的轴肩(17)轴向固定,支架(6)外套有护罩(5),护罩(5)上有键槽和主轴(1)上的定位键(4)相固定,护罩(5)的内周边为齿圈(21),支架(6)上焊接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固定在后轮车架上,支架(6)内固定有行星齿轮(7)和与行星齿轮(7)同轴的传动轮(23)、传动轮(9)和传动轮(9)同轴的传动轮(22)及主轴上的驱动轮(8),中轴(20)上的驱动轮(8)和支架(6)内的传动轮(9)相啮合,传动轮(22)与行星齿轮(7)同轴的传动轮(23)相啮合,行星齿轮(7)和护罩(5)上的齿圈(21)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积春张德超
申请(专利权)人:张积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