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裹粽机的下米漏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0946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5 0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裹粽机的下米漏斗,具有由上至下逐渐收敛的筒体,筒体的上下两端为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异轴分布,筒体的中部至少具有一弯曲部,筒体顶部边缘布置有导风管,导风管的底部设有朝向筒体内壁的出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能够缓解米下落的速度,避免由于冲击过大散落至粽叶外,同时可吹出粘在漏斗内壁的米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裹粽机的部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裹粽机的下米漏斗
技术介绍
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节日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粽子还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因各地习俗的不同,人们给粽子的含义也有所不同,在南方与北方就有着较大的差别。目前,粽子已从一种节令食品逐步发展成为日常快速消费品,在江浙及两广等地区已经成为消费者日常餐桌食品的一部分。传统裹粽由工人选用粽叶,将其打成漏斗状,然后手工加入底米、馅料、盖米,接着称重,再加、减米量,直至满足重量要求后再成型、扎线,由主要7个工序共约21个手工动作完成。手工包粽子已沿袭两千多年,国内粽子生产企业至今仍采用此法。但纯手工裹粽很难做到质量标准化。人工包裹粽子时,双手要与大米、馅料直接接触,容易留下卫生隐患;且由于人为因素,粽子计量和加工速度难以控制,随着市场需求量的扩大,单纯的依靠人力已无法满足包裹的速度,另一方面,在长期不间断的包扎过程中,操作工手指很容易被线磨破,存在诸多的缺陷。为改善人工裹粽存在的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1260361的专利文献提供了一种粽子自动包扎机,该粽子自动包扎机是在一条输送带上装有多块模盘,每块模盘上装有若干只模腔,模盘两端固定连接在输送带上,模盘随输送带循环经过各工位装置,包括粽叶热成形装置、灌米装置、加肉装置、压平装置、粽子包裹装置以及捆扎打结装置。下米漏斗用于引导量筒内的米下落至粽托中,现有下米漏斗是标准的倒锥形,落米通过下米漏斗直落至粽叶内,导致米下落冲击较大,容易散落至粽叶外,造成严重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用于裹粽机的下米漏斗,用于缓解米下落的速度,避免由于冲击过大散落至粽叶外。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裹粽机的下米漏斗,具有由上至下逐渐收敛的筒体,筒体的上下两端为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异轴分布,筒体的中部至少具有一弯曲部,筒体顶部边缘布置有导风管,导风管的底部设有朝向筒体内壁的出风口。现有的下米漏斗为竖直的倒锥体,米下落至粽叶内时冲击较大,容易散落至粽叶模具外;本技术通过对筒体的形状进行改进,将筒体两端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异轴布置,使得筒体中部至少具有一弯曲部,具有减缓下落速度和降低冲击力度的作用,避免米散落至粽叶外;同时,加入粽叶内的米较为潮湿,容易粘在漏斗内,筒体顶部边缘设有导向管,通过出风口吹向筒体内壁,吹除粘在漏斗内的米粒,及时落入粽叶中。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出风口绕筒体顶部均匀布置。均匀布置的出风口覆盖整个进料口,作用筒体内壁一周,以防出现难以覆盖的区域。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出风口位于筒体内壁的切线方向。出风口的吹风用于吹除粘在漏斗内壁的米粒,由于筒体具有弯曲部,设置出风口位于切线方向上,控制米粒沿筒体内壁下吹,防止米粒被吹出漏斗。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导风管与筒体为一体结构。导风管与筒体通过一体成型,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便于设备的安装和检修。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筒体具有依次衔接且反向布置的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筒体通过反向设置的两个弯曲部后,形成竖直向下的出料口,排出的物料落入粽叶内的不容易散落。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弯曲部衔接进料口,第一弯曲部的最大弯曲内壁与筒体轴线的夹角小于30度。控制第一弯曲部的目的在于维持筒体内壁具有较大的坡度,若坡度过小,米下落时易溅起落出。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能够缓解米下落的速度,避免由于冲击过大散落至粽叶外,同时可吹出粘在漏斗内壁的米粒。【附图说明】图1为用于裹粽机的下米漏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裹粽机的下米漏斗,具有由上至下逐渐收敛的筒体1,筒体I的上下两端为进料口 2和出料口 3,进料口 2和出料口 3异轴分布,筒体I的中部至少具有一弯曲部,筒体I顶部边缘连接有导风管3,导风管3的底部设有朝向筒体I内壁的出风口4。出风口 4绕筒体I顶部均匀布置,覆盖整个进料口 2,作用筒体I内壁一周,优选的出风口 4位于筒体I内壁的切线方向,出风口 4的吹风用于吹除粘在漏斗内壁的米粒,由于筒体I具有弯曲部,切线方向上的出风口,控制米粒沿筒体内壁下吹。导风管3与筒体I为一体结构,即筒体顶部边缘内翻形成密封的导风管,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便于设备的安装和检修。本实施例中,筒体具有依次衔接且反向布置的弯曲部5和弯曲部6,筒体通过反向设置的两个弯曲部后,形成竖直向下的出料口 3,排出的物料落入粽叶内的不容易散落。同时,由于弯曲部5衔接进料口 2,弯曲部5的最大弯曲内壁与筒体I轴线的夹角a小于30度。控制弯曲部5的目的在于维持筒体内壁具有较大的坡度,若坡度过小,米下落时撞击内壁易溅起落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举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用于裹粽机的下米漏斗,具有由上至下逐渐收敛的筒体,筒体的上下两端为进料口和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异轴分布,筒体的中部至少具有一弯曲部,筒体顶部边缘布置有导风管,导风管的底部设有朝向筒体内壁的出风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裹粽机的下米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风口绕筒体顶部均匀布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裹粽机的下米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风口位于筒体内壁的切线方向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裹粽机的下米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风管与筒体为一体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裹粽机的下米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具有依次衔接且反向布置的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裹粽机的下米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曲部衔接进料口,第一弯曲部的最大弯曲内壁与筒体轴线的夹角小于30度。【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裹粽机的下米漏斗,具有由上至下逐渐收敛的筒体,筒体的上下两端为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异轴分布,筒体的中部至少具有一弯曲部,筒体顶部边缘布置有导风管,导风管的底部设有朝向筒体内壁的出风口。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能够缓解米下落的速度,避免由于冲击过大散落至粽叶外,同时可吹出粘在漏斗内壁的米粒。【IPC分类】B65B39-00【公开号】CN204606325【申请号】CN201520243445【专利技术人】金旭东, 余晶晶, 厉建平 【申请人】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9月2日【申请日】2015年4月2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裹粽机的下米漏斗,具有由上至下逐渐收敛的筒体,筒体的上下两端为进料口和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异轴分布,筒体的中部至少具有一弯曲部,筒体顶部边缘布置有导风管,导风管的底部设有朝向筒体内壁的出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旭东余晶晶厉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