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电絮凝水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09140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5 0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絮凝水净化装置,它包括有电絮凝装置和过滤装置两部分,电絮凝装置有电絮凝水箱(1),电絮凝水箱(1)内均匀安装有多个电极板(3),两侧面的电极板(3)上设有连接直流电源(6)的正负电极接线片(2),电絮凝水箱(1)底部装有水阀(4),水阀(4)下端放置有蓄水钵(5);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水容器(9),过滤水容器(9)顶部内口放置有过滤蓄水盆(7),过滤蓄水盆(7)下端设有过滤片(8),过滤水容器(9)内底面装有水泵(10),水泵(10)的出口连通反渗透处理器(11),反渗透处理器(11)上有出水管(1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净化时间短,特别适用于抢险救灾时的饮用水净化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絮凝水净化装置
本技术属于水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电絮凝水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文献CN201372240Y于2009年12月30日公开了一种应急饮用水净化处理装置,其装置管线由预处理段、分离段和二次净化段组成,预处理段包括消毒氯气和混凝剂由通道按管线污水流量计量注入污水管线,以旋流分离器构成的分离段连接于混凝输出管线上,通入该管线设置助凝剂注入通道,旋流分离器一次净化水输出至二次净化段,管道连接多介质过滤器后一路管送生活用水箱,另一路连接反渗透装置、杀菌器和过滤器输出净水。该装置用以解决自然灾害、大规模野外作业、军队野外训练或作战等状况下的饮用水冋题。 但是该装置结构复杂,水处理时间较长,难以满足抢险救灾时的紧急用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电絮凝水净化装置,它的结构简单、水处理时间短,能满足各种灾害时例如地震、洪水、水体污染等情况下的紧急饮用水或日常饮用水的净化。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电絮凝装置和过滤装置两部分,电絮凝装置有电絮凝水箱,电絮凝水箱内均匀安装有多个电极板,两侧面的极板上设有连接直流电源的正负电极接线片,电絮凝水箱底部装有水阀,水阀下端放置有蓄水钵;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水容器,过滤水容器顶部内口放置有过滤蓄水盆,过滤蓄水盆下端设有过滤片,过滤水容器内底面装有水泵,水泵的出口连通反渗透处理器,反渗透处理器上有出水管。 上述电极板为铝板或铁板。 本技术的水净化过程是:污水装入电絮凝水箱,正负电极接线片接通直流电源,有杂质的水体在电絮凝水箱内于极板之间被进行电化学处理,正极表面的铝或铁失去电子变成离子溶于水中,并与水被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氢氧根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铁,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铁作为絮凝核心进入水体执行絮凝任务。同时,电场原水中的杂质粒子,被电解水产生的氢和氢氧根离子不断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各种反应物,然后,这些反应物又不断被絮凝为较大的固体物从水体中析出。这一过程中可以大量除去原水体中含有的微生物、细菌、病毒、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杂质,还可以使的硬度大幅度降低。最后,絮凝物又被电解水所产生的氢气和氧气泡,托出到水体表面或悬浮在水中。该过程仅需几分钟,经电絮凝后的浑浊水由水阀放入蓄水钵; 蓄水钵中的絮凝水倒入过滤装置的过滤蓄水盆,水盆中的水再经过盆底部的滤片过滤,使絮凝物固体被截留。不含絮凝物的水流入过滤水容器底部,再经水泵加压进入反渗透处理器,从反渗透处理器上的出水管流出,此时的水为可饮用的水。净化过程在数分钟内完成。 所以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净化时间短,操作简单,大幅度延长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既能满足日常饮用水的净化,也适用于抢险救灾时的饮用水净化,并能实现低成本的海水淡化。 【附图说明】 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絮凝水箱;2.正负电极接线片;3.电极板;4.水阀;5.蓄水钵;6.直流电源;7.过滤蓄水盆;8.过滤片;9.过滤水容器;10.水泵;11.反渗透处理器;12.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有电絮凝装置和过滤装置两部分,电絮凝装置有电絮凝水箱1,电絮凝水箱I内均匀安装有多个电极板3,两侧面的电极板3上设有连接直流电源6的正负电极接线片2,电絮凝水箱I底部装有水阀4,水阀4下端放置有蓄水钵5 ;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水容器9,过滤水容器9顶部内口放置有过滤蓄水盆7,过滤蓄水盆7下端设有过滤片8,过滤水容器9内底面装有水泵10,水泵10的出口连通反渗透处理器11,反渗透处理器11上有出水管12。 上述直流电源6可以是蓄电池,也可以是交流整流器输出的直流电。 在不使用本技术时,将电絮凝装置放入过滤水容器9中,将进一步减小本技术的体积,以便于携带。 实施例 取I升含有泥浆的自然河水或农村自然堰塘原水,检测色度浑浊不透明,PH值约6.9-7.0,硬度约350-450,COD值约280-350,BOD值约50-80,不含大颗粒固体物;将原水倒入电絮凝水箱1,原水流入多个电极板3之间空隙;设定好直流电源6电参数,电压40-110V,电流0.3-0.8A ;连接正负电极接线片2并接通电源,开始对原水进行处理;处理3-9分钟后关闭电源,此时可见大量的絮凝物被气浮至水体表面;打开絮凝水箱I底部的水阀4,让絮凝处理的水快速流入蓄水钵5 ;将蓄水钵5内的水倒入过滤蓄水盆7开始过滤,过滤后可见所有的絮凝物被截留在过滤片8上表面,穿过过滤片8清澈透明的水,流入过滤水容器9 ;取样容器9内的水检测,无色清澈透明,PH值约7.0-7.1,硬度约80-100,COD值约3-25,BOD值约0.5-6,基本符合通常自来水标准,可煮沸后饮用;再启动过滤水容器9内的水泵10,将水打入反渗透处理器11,最后从出水管12出来的水即可直接饮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絮凝水净化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电絮凝装置和过滤装置两部分,电絮凝装置有电絮凝水箱(1),电絮凝水箱(1)内均匀安装有多个电极板(3),两侧面的电极板(3)上设有连接直流电源(6)的正负电极接线片(2),电絮凝水箱(1)底部装有水阀(4),水阀(4)下端放置有蓄水钵(5);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水容器(9),过滤水容器(9)顶部内口放置有过滤蓄水盆(7),过滤蓄水盆(7)下端设有过滤片(8),过滤水容器(9)内底面装有水泵(10),水泵(10)的出口连通反渗透处理器(11),反渗透处理器(11)上有出水管(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絮凝水净化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电絮凝装置和过滤装置两部分,电絮凝装置有电絮凝水箱(1),电絮凝水箱(I)内均匀安装有多个电极板(3),两侧面的电极板(3)上设有连接直流电源(6)的正负电极接线片(2),电絮凝水箱(I)底部装有水阀(4),水阀(4)下端放置有蓄水钵(5);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水容器(9),过滤水容器(9)顶部内口放置有过滤蓄水盆(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涛王兴业付遍红周林夏克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