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泵体两侧具有两柱绞刀结构的淤泥绞吸泵,包括有泵体主体,泵体主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中,泵体主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铰刀,铰刀由铰刀支架、铰刀体、铰刀马达构成,铰刀支架通过连接支架与所述泵体主体连接固定,铰刀体设置有铰刀叶轮片和铰刀齿;铰刀竖向设置,泵体主体的上部设置有液压动力连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清淤方便,使用稳定、高效;利用两侧对称设置的铰刀在淤泥绞吸泵工作过程中,对淤泥中的杂质进行切割、绞碎,从而避免大块的杂质进入泵体内而造成堵塞,进而保证淤泥绞吸泵的稳定工作,提高清淤效率。(*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泵体两侧具有两柱绞刀结构的淤泥绞吸泵
本技术涉及河道清淤
,尤其指一种泵体两侧具有两柱绞刀结构的淤泥绞吸泵。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池塘、沟渠、河床及城市排水清淤是一件非常烦人的工作,虽然河床可以采用大型挖泥船进行作业施工,但这种大型挖泥船对于池塘、沟渠等作业面积较小的地方不太实用。一是作业面小,大型设备摆不开;二是设备投资大,使用费用高。 目前池塘、沟渠的清淤有的靠人工完成,不光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极低。另一种方法就是采用清淤泵来进行清淤,清淤泵通过叶轮转动的离心力将淤泥吸入泵体内,再通过排淤管排出,从而完成清淤工作。但是由于淤泥中夹杂有很多杂质,这些杂质在吸入泵体过程中容易将叶轮卡住,导致清淤泵无法正常工作。由于现在的清淤泵故障率高,因此其结构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结构简单,清淤方便,使用稳定、高效的一种泵体两侧具有两柱绞刀结构的淤泥绞吸泵。 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泵体两侧具有两柱绞刀结构的淤泥绞吸泵,包括有泵体主体,泵体主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中,泵体主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铰刀,铰刀由铰刀支架、铰刀体、铰刀马达构成,铰刀支架通过连接支架与所述泵体主体连接固定,铰刀体上设置有铰刀叶轮片和铰刀齿;铰刀竖向设置,泵体主体的上部设置有液压动力连接头。 优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铰刀体包括有连接杆、铰刀叶轮片和铰刀齿,铰刀叶轮片同向倾斜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下端,每片铰刀叶轮片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铰刀齿,铰刀齿同向设置。 上述的每片铰刀叶轮片上设置有二个铰刀齿。 上述的铰刀支架包括连接轴,该连接轴的上端设置有上法兰,该连接轴的下端设置有下法兰。 上述的铰刀马达装配于所述铰刀支架的上部,铰刀体装配于铰刀支架的连接轴内,并与铰刀马达相配合。 上述的进水口设置于所述泵体主体的底部,出水口经出水管引出设置于所述泵体主体的侧面。 上述的出水管的出水端呈倒锥形结构。 本技术的一种泵体两侧具有两柱绞刀结构的淤泥绞吸泵,通过泵体主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铰刀,铰刀由铰刀支架、铰刀体、铰刀马达构成,铰刀支架通过连接支架与所述泵体主体连接固定,铰刀体设置有铰刀叶轮片和铰刀齿;利用两侧对称设置的铰刀在淤泥绞吸泵工作过程中,对淤泥中的杂质进行切割、绞碎,从而避免大块的杂质进入泵体内而造成堵塞,进而保证淤泥绞吸泵的稳定工作,提高清淤效率。 另外,构成铰刀体的每片铰刀叶轮片上设置有二个铰刀齿,并且各个铰刀叶轮片上的铰刀齿同样设置,不仅增加了绞切面积,而且加大了绞切力,从而使绞切效果更佳。 出水管的出水端呈倒锥形结构,能够使淤泥从出水口排出地更加顺畅,有效防止出水口的堵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局部剖视); 图2是本技术的右视图(剖视); 图3是图1中铰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铰刀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泵体主体1、进水口 11、出水口 12、液压动力连接头13、铰刀2、铰刀支架21、连接轴21a、上法兰21b、下法兰21c、铰刀体22、铰刀叶轮片22a、铰刀齿22b、连接杆22c、铰刀马达23、连接支架3、出水管4。 如图1至图4所示, 本技术的一种泵体两侧具有两柱绞刀结构的淤泥绞吸泵,包括有泵体主体1,泵体主体I上设置有进水口 11和出水口 12,其中,泵体主体I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铰刀2,铰刀2由铰刀支架21、铰刀体22、铰刀马达23构成,铰刀支架21通过连接支架3与所述泵体主体I连接固定,铰刀体22上设置有铰刀叶轮片22a和铰刀齿22b ;铰刀2竖向设置,泵体主体I的上部设置有液压动力连接头13。 实施例中,铰刀体22包括有连接杆22c、铰刀叶轮片22a和铰刀齿22b,铰刀叶轮片22a同向倾斜设置于所述连接杆22c的下端,每片铰刀叶轮片22a上设置有铰刀齿22b,铰刀齿22b同向设置。 本实施例中,每片铰刀叶轮片22a上设置有二个铰刀齿22b。二个铰刀齿22b并列设置,不仅增大了铰刀的绞切面积,而且加大了绞切力,从而使绞切效果更佳,更易将杂物切碎。 实施例中,铰刀支架21包括连接轴21a,该连接轴21a的上端设置有上法兰21b,该连接轴21a的下端设置有下法兰21c。 实施例中,铰刀马达23装配于所述铰刀支架21的上部,铰刀体22装配于铰刀支架21的连接轴21a内,并与铰刀马达23相配合。铰刀马达23控制铰刀体22的转动。 实施例中,进水口 11设置于所述泵体主体I的底部,出水口 12经出水管4引出设置于所述泵体主体I的侧面。 实施例中,出水管4的出水端呈倒锥形结构。倒锥形结构的设计,能够使淤泥从出水口排出地更加顺畅,有效防止出水口的堵塞,从而使淤泥绞吸泵稳定地运转。 工作原理: 本淤泥绞吸泵利用挖掘机的液压系统作为输出动力,通过泵体主体I上部的液压动力连接头13与液压系统进行连接,通过泵体主体I内叶轮的转动产生离心吸附力,从而将淤泥从进水口 11吸入泵体主体I内,并最终从出水口 12排出,从而完成清淤作业。本淤泥绞吸泵可用于不同的河道、湖泊、滩涂的清淤施工;本淤泥绞吸泵带水作业或无水作业均可适用,使用更加灵活自如。 在泵体主体I运转的同时,泵体主体I两侧对称设置的铰刀2启动,由铰刀马达23带动铰刀体22转动对淤泥中的杂质进行切割、绞碎。两侧的铰刀2相联动,当一侧的铰刀 2遇到坚硬的固体时,这一侧的铰刀2减慢转动速度,甚至停止转动以保护铰刀体22,而另一侧的铰刀2则加大旋转速度。 两侧铰刀2的设置,能够将淤泥中的杂质切割、绞碎,从而使杂质小块化,进入避免大块杂质被吸入泵体内而造成淤泥绞吸泵无法正常工作。 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已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都不会脱离本技术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泵体两侧具有两柱绞刀结构的淤泥绞吸泵,包括有泵体主体(1),所述的泵体主体(1)上设置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其特征是:所述的泵体主体(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铰刀(2),所述的铰刀(2)由铰刀支架(21)、铰刀体(22)、铰刀马达(23)构成,所述的铰刀支架(21)通过连接支架(3)与所述泵体主体(1)连接固定,所述的铰刀体(22)上设置有铰刀叶轮片(22a)和铰刀齿(22b);所述的铰刀(2)竖向设置,所述的泵体主体(1)的上部设置有液压动力连接头(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体两侧具有两柱绞刀结构的淤泥绞吸泵,包括有泵体主体(I),所述的泵体主体(I)上设置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其特征是:所述的泵体主体(I)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铰刀(2),所述的铰刀(2)由铰刀支架(21)、铰刀体(22)、铰刀马达(23)构成,所述的铰刀支架(21)通过连接支架(3)与所述泵体主体(I)连接固定,所述的铰刀体(22)上设置有铰刀叶轮片(22a)和铰刀齿(22b);所述的铰刀(2)竖向设置,所述的泵体主体(I)的上部设置有液压动力连接头(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体两侧具有两柱绞刀结构的淤泥绞吸泵,其特征是:所述的铰刀体(22)包括有连接杆(22c)、铰刀叶轮片(22a)和铰刀齿(22b),所述的铰刀叶轮片(22a)同向倾斜设置于所述连接杆(22c)的下端,每片铰刀叶轮片(22a)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铰刀齿(22b),所述的铰刀齿(22b)同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泵体两侧具有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玉彬,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清航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