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隙齿轮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08756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5 0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无间隙齿轮组,包括齿轮一、齿轮二、扭簧,齿轮一为圆柱形,外圆周均布齿一,内设孔一,所述孔一内壁设键槽一,前端设台阶孔一,台阶孔一底平面对称各设定位销孔一,齿轮二与齿轮一规格相同,扭簧左右头部各设定位销二与定位销一,定位销二放入定位销孔二内,定位销一放入定位销孔一内,扭簧在台阶孔一与台阶孔二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固定前旋转齿轮二使扭簧产生扭力后,装在所需从动轴上,并与主动轮啮合,齿轮一、齿轮二在扭簧的向外扭力左右下,齿一与齿二外侧均紧贴主动轮的外齿两侧,自动消除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数控机床上的进给传动齿轮,尤其是无间隙齿轮组
技术介绍
数控自动设备的切削进给传动是由驱动电机通过齿轮传动给丝杆,通过驱动电机正反转来控制丝杆的正反转,为消除丝杆正反转的误差,驱动电机与丝杆中间连接的齿轮组件需要无间隙,否则会导致进给行程误差,目前常用的为两个从动齿轮并联安装,两件从动齿轮件用三支拉簧角度拉伸来消除与主动齿轮的连接间隙,然而,类似的方式安装复杂,拉簧容易脱落,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无间隙齿轮组,包括两件齿轮、扭簧,齿轮一外圆周均布齿一,内设孔一,孔一内壁设键槽一,前端设台阶孔一,台阶孔一底平面对称各设定位销孔一,齿轮二与齿轮一规格相同,扭簧左右头部各设定位销二与定位销一,定位销二放入定位销孔二内,定位销一放入定位销孔一内,扭簧在台阶孔一与台阶孔二内,两个齿轮使用安装前旋转齿轮二使扭簧产生扭力后,装在所需从动轴上,并与主动轮啮合,齿轮一、齿轮二在扭簧的向外扭力左右下,齿一与齿二外侧均紧贴主动轮的外齿两侧,自动消除间隙。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齿轮一、齿轮二、扭簧3,所述齿轮一为圆柱形,外圆周均布齿一,内设孔一,所述孔一内壁设键槽一,前端设台阶孔一,所述台阶孔一底平面对称各设定位销孔一,所述齿轮二为圆柱形,外圆周均布齿二,内设孔二,所述孔二内壁设键槽二,前端设台阶孔二,所述台阶孔二底平面对称各设定位销孔二,所述扭簧左右头部各设定位销二与定位销一,所述定位销二放入定位销孔二内,所述定位销一放入定位销孔一内,所述扭簧在台阶孔一与台阶孔二内。进一步设置,所述齿轮一、齿轮二规格相同,上设的齿一、齿二与主动轮上设的外齿规格相同。进一步设置,所述扭簧中间段宽度小于台阶孔一与台阶孔二总宽度3_。进一步设置,所述齿轮一、齿轮二合并后总宽度等于主动轮的宽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定位销孔一、定位销孔二的设置,利于两端固定扭簧;台阶孔一、台阶孔二的设置,利于容纳扭簧;扭簧的设置,利于齿轮一齿轮二产生相互旋转的扭力,齿一与齿二外侧均紧贴主动轮的外齿两侧,自动消除配合间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齿轮二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扭簧的示意图;图4为图1中齿轮一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与主动轮的连接示意图。图中:齿轮一 1、齿一 101、孔一 102、台阶孔一 103、定位销孔一 104、键槽一 105、齿轮二 2、齿二 201、孔二 202、台阶孔二 203、定位销孔二 204、键槽二 205、扭簧3、定位销一301、定位销二 302、主动轮4、外齿40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如图1?图5所示,无间隙齿轮组,包括齿轮一 1、齿轮二 2、扭簧3,所述齿轮一 I为圆柱形,外圆周均布齿一 101,内设孔一 102,所述孔一 102内壁设键槽一 105,前端设台阶孔一 103,所述台阶孔一 103底平面对称各设定位销孔一 104,所述齿轮二为圆柱形,外圆周均布齿二 201,内设孔二 202,所述孔二 202内壁设键槽二 205,前端设台阶孔二 203,所述台阶孔二 203底平面对称各设定位销孔二 204,所述扭簧3左右头部各设定位销二 302与定位销一 301,所述定位销二 302放入定位销孔二 204内,所述定位销一 301放入定位销孔一104内,所述扭簧3在台阶孔一 103与台阶孔二 203内,本技术定位销孔一 104、定位销孔二 204的设置,利于两端固定扭簧3 ;台阶孔一 103、台阶孔二 203的设置,利于容纳扭簧3 ;扭簧3的设置,利于齿轮一 I齿轮二 2产生相互旋转的扭力,齿一与齿二外侧均紧贴主动轮的外齿401两侧,自动消除配合间隙。所述齿轮一 1、齿轮二 2规格相同,上设的齿一 101、齿二 201与主动轮4上设的外齿401规格相同,能啮合传动。所述扭簧3中间段宽度小于台阶孔一 103与台阶孔二 203总宽度3mm,利于避免扭簧3轴向移动,消除定位销一 301、定位销二 302脱出的隐患。所述齿轮一 1、齿轮二 2合并后总宽度等于主动轮4的宽度,提高传动强度和精度,利于无间隙啮合。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也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案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案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范畴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力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权项】1.无间隙齿轮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齿轮一(I)、齿轮二(2)、扭簧(3),所述齿轮一(I)为圆柱形,外圆周均布齿一(101),内设孔一(102),所述孔一(102)内壁设键槽一(105),前端设台阶孔一(103),所述台阶孔一(103)底平面对称各设定位销孔一(104),所述齿轮二为圆柱形,外圆周均布齿二(201),内设孔二(202),所述孔二(202)内壁设键槽二(205),前端设台阶孔二(203),所述台阶孔二(203)底平面对称各设定位销孔二(204),所述扭簧(3)左右头部各设定位销二(302)与定位销一(301),所述定位销二(302)放入定位销孔二(204)内,所述定位销一(301)放入定位销孔一(104)内,所述扭簧(3)在台阶孔一(103)与台阶孔二(203)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无间隙齿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一(I)、齿轮二(2)规格相同,上设的齿一(101)、齿二(201)与主动轮(4)上设的外齿(401)规格相同。3.如权利要求1所述无间隙齿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3)中间段宽度小于台阶孔一 (103)与台阶孔二 (203)总宽度3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无间隙齿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一(I)、齿轮二(2)合并后总宽度等于主动轮(4)的宽度。【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无间隙齿轮组,包括齿轮一、齿轮二、扭簧,齿轮一为圆柱形,外圆周均布齿一,内设孔一,所述孔一内壁设键槽一,前端设台阶孔一,台阶孔一底平面对称各设定位销孔一,齿轮二与齿轮一规格相同,扭簧左右头部各设定位销二与定位销一,定位销二放入定位销孔二内,定位销一放入定位销孔一内,扭簧在台阶孔一与台阶孔二内,本技术固定前旋转齿轮二使扭簧产生扭力后,装在所需从动轴上,并与主动轮啮合,齿轮一、齿轮二在扭簧的向外扭力左右下,齿一与齿二外侧均紧贴主动轮的外齿两侧,自动消除间隙。【IPC分类】B23Q5-22, F16H55-18【公开号】CN204610758【申请号】CN201520182147【专利技术人】陈碧军 【申请人】诸暨宝锐齿轮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9月2日【申请日】2015年3月2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无间隙齿轮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齿轮一(1)、齿轮二(2)、扭簧(3),所述齿轮一(1)为圆柱形,外圆周均布齿一(101),内设孔一(102),所述孔一(102)内壁设键槽一(105),前端设台阶孔一(103),所述台阶孔一(103)底平面对称各设定位销孔一(104),所述齿轮二为圆柱形,外圆周均布齿二(201),内设孔二(202),所述孔二(202)内壁设键槽二(205),前端设台阶孔二(203),所述台阶孔二(203)底平面对称各设定位销孔二(204),所述扭簧(3)左右头部各设定位销二(302)与定位销一(301),所述定位销二(302)放入定位销孔二(204)内,所述定位销一(301)放入定位销孔一(104)内,所述扭簧(3)在台阶孔一(103)与台阶孔二(203)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碧军
申请(专利权)人:诸暨宝锐齿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