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车内用双屏蔽动力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06857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4 04:45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内用双屏蔽动力电缆,包括有导体、绝缘层、双屏蔽和护套,所述双屏蔽由铝塑薄膜层和编织层组成,所述导体、绝缘层、铝塑薄膜层、编织层和护套依次沿径向由内到外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绝缘层和护套之间采用铝塑薄膜层和编织层双屏蔽结构设计,有效地消除和抑制了动力电缆运行时对车辆通过的周围环境和车辆本身的电气电子设备的影响,大大提高了电缆产品的抗干扰性能;采用铝塑薄膜层和编织层双屏蔽结构设计,不影响电缆产品的柔软特性,满足了产品实际应用时弯曲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一)
本技术涉及汽车电缆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新能源汽车车内用双屏蔽高压动力电缆。(二)
技术介绍
在新能源汽车用高柔软抗干扰电池电缆(专利号:ZL200920256779.8)、新能源汽车用电机电缆(专利号:ZL201220345244.X)等已有专利中公开的新能源汽车车内高压动力电缆大都采用铜丝或镀锡铜丝单层编织屏蔽结构,但是实际应用中,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负载运行时,起动、制动、加速和减速时,电压、电流以及频率都会发生变化,加之新能源汽车电缆传输的电压和电流比较大,所以产生的电磁干扰非常大。这种干扰会对车辆通过的周围环境和车辆本身的电气电子设备产生影响,甚至会使车辆不能正常运行。汽车行业也在加大对整车以及汽车相关零部件的电磁兼容(EMC)要求的研宄和制定,特别对高压动力电缆关键零部件的抗干扰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此外,已经公开的新能源汽车车内高压电缆的结构设计中,基本结构是导体、绝缘、铜丝编织、护套,实际制造过程中,编织的毛丝、长节丝等处理不好,很容易损伤绝缘,存在较大的电气安全隐患。(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车内用双屏蔽高压动力电缆,提高了电缆的抗干扰性能和运行安全性,消除了产品电气质量风险,同时保证了电缆的柔软特性,满足了产品应用的诸多技术要求。为此,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车内用双屏蔽动力电缆,包括有导体、绝缘层、双屏蔽和护套,所述双屏蔽由铝塑薄膜层和编织层组成,所述导体、绝缘层、铝塑薄膜层、编织层和护套依次沿径向由内到外设置。所述导体为退火裸铜导体或者镀锡退火铜导体。所述绝缘层采用热塑性弹性体或热固性弹性体,紧密地挤包在导体上。所述铝塑薄膜层由单面或双面铝塑复合膜紧贴绝缘纵包或绕包而成。所述编织层采用镀锡圆铜线或裸圆铜线编织组成,编织层紧密地覆盖在铝塑薄膜层的外表面。所述护套采用热塑性弹性体或热固性弹性体,护套紧密地挤包在编织层上。本技术的优点是:1、在绝缘层和护套之间采用铝塑薄膜层和编织层双屏蔽结构设计,有效地消除和抑制了动力电缆运行时对车辆通过的周围环境和车辆本身的电气电子设备的影响,大大提高了电缆产品的抗干扰性能;2、采用铝塑薄膜层和编织层双屏蔽结构设计,不影响电缆产品的柔软特性,满足了产品实际应用时弯曲技术要求;3、在绝缘层和编织层之间采用铝塑薄膜纵包或绕包结构层设计,消除了实际制造过程中,编织的毛丝、长节丝等对绝缘层的损伤和质量风险,提高了电缆产品电气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剖视示意图;其中,1-导体,2-绝缘层,3-铝塑薄膜层,4-编织层,5-护套。(四)具体实施例参照附图1,一种新能源汽车车内用双屏蔽动力电缆,包括有导体1、绝缘层2、双屏蔽和护套5,所述双屏蔽由铝塑薄膜层3和编织层4组成,所述导体、绝缘层、铝塑薄膜层、编织层和护套依次沿径向由内到外设置。所述导体I为符合GB/T3956要求的第6类退火裸铜导体。所述绝缘层2采用TPE-S型热塑性弹性体,绝缘层2紧密地挤包在导体I上。所述铝塑薄膜层3由单面铝塑复合膜紧贴绝缘层2纵包而成,纵包搭盖率不小于15%。所述编织层4采用满足GB/T 3953规定的裸圆铜线编织组成,编织层4紧密地覆盖在铝塑薄膜层3的外表面。编织密度不小于80%。所述护套5采用采用TPE-S型热塑性弹性体,护套5紧密地挤包在编织屏蔽层4上。实施案例中制成的新能源汽车车内用双屏蔽高压动力电缆具有优异的抗干扰性能,屏蔽抑制系数小于0.05,1-30MHz频段内转移阻抗不大于250m Ω /m。产品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弯曲半径可达6倍的电缆外径。产品的电气安全性和稳定性高。【主权项】1.一种新能源汽车车内用双屏蔽动力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导体、绝缘层、双屏蔽和护套,所述双屏蔽由铝塑薄膜层和编织层组成,所述导体、绝缘层、铝塑薄膜层、编织层和护套依次沿径向由内到外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车内用双屏蔽动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为退火裸铜导体或者镀锡退火铜导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车内用双屏蔽动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采用热塑性弹性体或热固性弹性体,紧密地挤包在导体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车内用双屏蔽动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塑薄膜层由单面或双面铝塑复合膜紧贴绝缘纵包或绕包而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车内用双屏蔽动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层采用镀锡圆铜线或裸圆铜线编织组成,编织层紧密地覆盖在铝塑薄膜层的外表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车内用双屏蔽动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采用热塑性弹性体或热固性弹性体,护套紧密地挤包在编织层上。【专利摘要】一种新能源汽车车内用双屏蔽动力电缆,包括有导体、绝缘层、双屏蔽和护套,所述双屏蔽由铝塑薄膜层和编织层组成,所述导体、绝缘层、铝塑薄膜层、编织层和护套依次沿径向由内到外设置。本技术在绝缘层和护套之间采用铝塑薄膜层和编织层双屏蔽结构设计,有效地消除和抑制了动力电缆运行时对车辆通过的周围环境和车辆本身的电气电子设备的影响,大大提高了电缆产品的抗干扰性能;采用铝塑薄膜层和编织层双屏蔽结构设计,不影响电缆产品的柔软特性,满足了产品实际应用时弯曲技术要求。【IPC分类】H01B7-17, H01B7-04【公开号】CN204614479【申请号】CN201520153364【专利技术人】王永忠, 田风军, 朱泉健, 殷崇华 【申请人】江苏亨通电子线缆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9月2日【申请日】2015年3月1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内用双屏蔽动力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导体、绝缘层、双屏蔽和护套,所述双屏蔽由铝塑薄膜层和编织层组成,所述导体、绝缘层、铝塑薄膜层、编织层和护套依次沿径向由内到外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忠田风军朱泉健殷崇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亨通电子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