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06039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4 04:06
一种阻尼器装置(100),包括:阻尼器部(101),包括弹性构件(30),用以通过该弹性构件沿该阻尼器部的周向的伸展和收缩来吸收转矩波动;以及限制部(102),连接到该阻尼器部,用以限制超过一预定值的转矩的传递;该限制部包括可绕旋转中心(Ax)旋转的第一构件(50)和第二构件(60)、夹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的摩擦构件(70)、以及连接到第一构件的第三构件(80),该第三构件包括纺锤形部(81)和与该纺锤形部一体形成的板簧部(82),用以在该摩擦构件被夹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的状态下按压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总体上涉及一种阻尼器(减震器)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的阻尼器装置,例如专利文献JP2010-216523A中公开的阻尼器装置包括:阻尼器部,包括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设置在用于从动力单元输入动力的输入部和用于输出动力的输出部之间,以通过弹性构件沿该阻尼器部的周向伸展和收缩吸收转矩波动;限制部,在输入部和输出部的其中之一被输入过大的转矩的情况下,该限制部使输入部和输出部相对于彼此滑动和旋转,从而限制将过大的转矩传递到该输入部和该输出部中的另一个。根据包括阻尼器部和限制部的阻尼器装置,例如部件的数量或装置的尺寸的增大是不可取的。亦即,与已知的包括阻尼器部和限制部的阻尼器装置相比,具有更为简化的构造的阻尼器装置才是可取的。例如,专利文献JP2010-216523A中所公开的阻尼器装置,除了包括作为阻尼器部的中心的中心板之外,还包括衬板。该衬板被构造为不会对阻尼器部造成干涉,因此该限制部被设置在阻尼器部的径向外侧。因此,需要一种与已知的包括阻尼器部和限制部的阻尼器装置相比具有更简化的构造的阻尼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案,一种阻尼器装置包括:阻尼器部,包括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设在用于从动力单元输入动力的输入部和用于输出动力的输出部之间,用以通过该弹性构件沿该阻尼器部的周向的伸展和收缩来吸收转矩波动;以及限制部,连接到该阻尼器部,并在从该输入部和该输出部的其中之一输入超过一预定值的转矩的情况下,使该输入部和该输出部相对于彼此滑动和旋转,以限制超过该预定值的该转矩传递到该输入部和该输出部中的另一个;该限制部包括可绕一旋转中心旋转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夹在该第一构件与该第二构件之间的摩擦构件以及连接到该第一构件的第三构件,该第三构件包括纺锤形部(spindle port1n)和与该纺锤形部一体形成的板簧部,用以在该摩擦构件被夹在该第一构件和该第二构件之间的状态下按压该第一构件和该第二构件。特别地,该弹性构件可以是螺旋弹簧,该第一构件可以是推力板,该第二构件可以是中间板,而该第三构件可以是飞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该第三构件包括纺锤形部和与该纺锤形部一体形成的板簧部,因此该纺锤形部可在该摩擦构件被该第三构件的板簧部压靠于该第一构件和该第二构件的状态下起作用。本申请的阻尼器装置的构造可以比已知的阻尼器装置的构造更为简化。在此情况下,这种构造在该纺锤形部与该板簧部一体形成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被简化。该纺锤形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旋转中心位于比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摩擦构件更远的位置。由此,纺锤形部被与旋转轴线相隔开,这样可增大该纺锤形部的惯性矩。该第三构件包括突出部,该突出部位于相对于第一构件沿旋转中心的轴向的、设有第二构件的那一侧的相反侧。该第一构件、该第二构件和该摩擦构件被夹在该突出部与该板簧部之间。由此,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摩擦构件可通过包括第三构件的相对简单的构造而被结合或联合。该突出部和该板簧部被从沿旋转中心的轴向的相对两侧按压,以将第二构件和摩擦构件夹在该突出部与该板簧部之间。由此,该限制部可通过压力加工而更为容易地或迅速地形成。该突出部包括沿旋转中心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突出部。由此,该第三构件可通过上述多个突出部更为牢固地结合或联合到第一构件。该纺锤形部支撑该板簧部,并且该纺锤形部包括凹部,该凹部用于定位安装于该输出部的构件。由此,由于该凹部的存在,当组装在阻尼器装置上时,安装于输出部的构件可以容易地被定位。【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将更为易见本申请的前述的和其它的特征和特点,其中图1是根据本文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阻尼器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沿图1中线I1-1I截取的剖视图;图3是图2示出的限制部的局部放大图;以及图4是该限制部在突出部和板簧部通过铆接被固定之前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将参照【附图说明】一个实施例。下文中说明的该实施例的构造(技术特征)和这种构造所产生的效果仅是示例。该实施例可通过其它的构造而非下文所公开的构造来实现,并且从基本构造(技术特征)可获得多种不同效果(包括间接的效果)。例如,本实施例中的阻尼器装置100位于发动机(S卩,动力单元)与传动装置之间。该阻尼器装置100可吸收(即,暂时储存)驱动力(转矩、旋转或动力)的波动。阻尼器装置100并非必须设置在发动机与传动装置之间,其可设置在两个旋转元件之间(例如,设置在发动机与旋转机械(电动发电机)之间)。此外,该阻尼器装置100例如可设置在多种汽车(例如,混合驱动汽车)上或者设置在包括旋转元件的机构上。在下文中,若非另有说明,轴向、径向和周向都是基于旋转轴线Ax来定义的。在该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起见,将从图2的左侧观看的视图称为前侧视图,将从图2的右侧观看的视图被称为后侧视图。阻尼器装置100绕旋转轴线Ax旋转。如图1和图2所示,该阻尼器装置100整体上形成为在轴向上薄且扁平的盘形。如图2所示,阻尼器装置100包括阻尼器部101和限制部102。阻尼器部101位于限制部102的径向内侧,而限制部102位于阻尼器部101的径向外侧。阻尼器部101在轴向上形成为薄且扁平的盘形。阻尼部101在轴向上形成为薄且扁平的盘形。阻尼器部101通过弹性构件30的弹性伸展及收缩来吸收从发动机输出的转矩的波动。限制部102通过由互相挤压的、处于层叠状态的多个构件之间产生的滑移来中止和阻断过大的转矩传递。阻尼器装置101包括侧板10、内板20 (毂)、弹性构件30和滑动构件40。侧板10和内板20的其中一者(例如,作为输入部以从动力单元输入动力的侧板10)连接到输入侧(即,发动机侧),而侧板10和内板20中的另一者(例如,作为输出部以输出动力的内板20)连接到输出侧(例如,传动装置侧)。侧板10和内板20两者均形成为盘形,其在与旋转轴线Ax相交(即,正交)的状态下扩展。此外,侧板10和内板20两者均包括沿轴向彼此远离的部分。随着侧板10与内板20之间的相对旋转,位于侧板10与内板20之间而沿周向延伸的弹性构件30沿周向弹性地伸展和收缩,这样就导致了转矩波动被吸收。而且,滑动构件40在侧板10和内板20之间滑动以产生摩擦阻力。侧板10包括作为板部的壁部11、12。壁部11、12两者均形成为盘形,其在与旋转轴线Ax相交(即,正交)的状态下扩展。壁部11、12包括沿轴向彼此远离的相应部分。例如,在该实施例中,壁部11相对于壁部12位于沿轴向的第一侧(对应于图2的左侧),而壁部12相对于壁部11位于沿轴向的第二侧(对应于图2的右侧)。壁部11包括沿周向彼此隔开的多个开口部11a,而壁部12包括沿周向彼此隔开的多个开口部12a。每个开口部Ila和每个开口部12a沿轴向至少部分地彼此重叠。例如,壁部11、12由连接构件13(例如螺丝或铆钉)接合在一起,以便一体地绕旋转轴线Ax旋转。借助连接构件13,壁部11、12在壁部11的径向外部范围与壁部12的径向外部范围彼此重叠的状态下被接合并连接。此外,至少壁部11的径向内部范围和壁部12的径向内部范围被设置为彼此远离。具体而言,例如侧板10、壁部11、12由金属材料制成。壁部11作为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中的一个的示例,而壁部12作为第一壁部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阻尼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阻尼器部(101),包括弹性构件(30),该弹性构件设置在用于从动力单元输入动力的输入部(10)和用于输出所述动力的输出部(20)之间,用以通过所述弹性构件(30)沿所述阻尼器部(101)的周向的伸展和收缩来吸收转矩波动;以及限制部(102),连接到所述阻尼器部(101),并且在从所述输入部(10)和所述输出部(20)的其中之一输入超过一预定值的转矩的情况下,所述限制部(102)使所述输入部(10)和所述输出部(20)相对于彼此滑动和旋转,以限制超过所述预定值的所述转矩传递到所述输入部(10)和所述输出部(20)中的另一个,所述限制部(102)包括:能绕旋转中心(Ax)旋转的第一构件(50)和第二构件(60);摩擦构件(70),夹设在所述第一构件(50)与所述第二构件(60)之间;以及第三构件(80),连接到所述第一构件(50),所述第三构件(80)包括纺锤形部(81)和与所述纺锤形部(81)一体形成的板簧部(82),用以在所述摩擦构件(70)被夹设在所述第一构件(50)和所述第二构件(60)之间的状态下按压所述第一构件(50)和所述第二构件(60)。...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住淳志今井保介请井恒夫神谷昌和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