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廷元专利>正文

一种脚踏曲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0580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脚踏曲柄,可用于脚踏车等,特点是:在骑车行驶时只需用与正常行驶条件相当的力就可使脚踏车适应上坡、顶风等条件。其结构简单:A杆一端与B杆的一端销轴活连接并在任意端设偏心面,在未设偏心面的杆上轴向与另一杆端偏心面对应位置顺序装有挺杆、弹簧及螺纹调整座,B杆与A杆可在转角n内相对往复运动。在B杆受力发生变化时可使曲柄力矩亦随之变化,以适应各种条件的变化,左右曲柄交替工作,从而实现了上述目的。(*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脚踏车曲柄。
技术介绍
目前,脚踏曲柄一般用于脚踏车,有自行车、三轮车等,是广泛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但使用这些脚踏车在遇到上坡、顶风等条件时,会使人感到非常费力。而一些助力车或可变速的脚踏车,需消耗能源或速度较慢,而且构造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的脚踏曲柄,在骑车行驶时只需用与正常行驶条件相当的力就可使脚踏车适应上坡、顶风等条件,并且结构简单。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A杆一端与B杆的一端销轴活连接,并在圆周方向有偏心面可任意设在A杆或B杆的端部,且分别对应有限位台或槽,使两个杆可在转角n内相对往复运动,在端部未设偏心面的杆上轴向与另一杆端偏心面对应的位置装有挺杆,挺杆一端顶在偏心面上另一端顺序装着弹簧及螺纹调整坐;A杆的另一端有轴孔并平行于销轴,必要时其内侧轴孔部位可固定链轮,B杆的另一端其外侧与踏板轴连接并平行于销轴。本技术在B杆受力发生变化时可使曲柄力矩亦随之变化,以适应各种条件的变化,左右曲柄交替工作,从而实现了上述目的。附图说明图1和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基本结构。图中1.A杆;2.B杆;3.销轴;4.轴孔;5.定位台或槽;6.偏心面;7.挺杆;8.弹簧;9.螺纹调整坐;10.踏板轴。具体实施方式图1和图2实施例中的基本结构相同。A杆1一端与B杆2的一端销轴3活连接。两个杆在销轴3活连接部位的圆周方向有偏心面6可任意设在A杆或B杆2的端部,并分别对应设有限位台或槽5使B杆2与A杆1可在转角n内相对往复运动;转角n如图所示B杆2的轴线以A杆1的轴线为止点向上(踏板受力一侧)可设在60°-75°或45°-90°之间。A杆1的另一端有轴孔4并与销轴3平行,在曲柄整体内侧轴孔4部位必要时可固定链轮。B杆2的另一端在曲柄整体的外侧与踏板轴10连接并与销轴3平行。安装状态B杆2向踏板受力一侧与A杆呈一角度。在图1的实施例中可采用碟形弹簧或螺旋压缩弹簧在B杆上轴向与A杆端部偏心面6对应的位置装着由圆桶定位并可轴向移动的挺杆7,挺杆7的一端顶在偏心面上另一端圆桶内顺序装着弹簧8及螺纹调整坐9(外螺纹)。图2实施例是采用螺旋压缩弹簧的一种形式可将挺杆7、弹簧8及螺纹调整坐9(内螺纹)顺序套装在端部未设偏心面6的B杆上。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螺纹调整坐9可调整弹簧8对挺杆7的预压力以适应受力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脚踏曲柄,包括链轮和踏板,其特征是A杆(1)一端与B杆(2)的一端销轴(3)活连接,并在圆周方向有偏心面(6)可任意设在A杆(1)或B杆(2)的端部,且分别对应有限位台或槽(5),使两个杆可在转角n内相对往复运动,在端部未设偏心面的杆上轴向与另一杆端偏心面(6)对应的位置装有挺杆(7),挺杆(7)一端顶在偏心面(6)上另一端顺序装着弹簧(8)及螺纹调整坐(9);A杆(1)的另一端有轴孔(4)并平行于销轴(3),必要时其内侧轴孔(4)部位可固定链轮,B杆(2)的另一端其外侧与踏板轴(10)连接并平行于销轴(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脚踏曲柄,其特征在于转角nB杆(2)的轴线以A杆(1)的轴线为止点向踏板受力一侧可设在60°-75°或45°-9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脚踏曲柄,其特征在于弹簧(8)为碟形弹簧或螺旋压缩弹簧。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脚踏曲柄,可用于脚踏车等,特点是在骑车行驶时只需用与正常行驶条件相当的力就可使脚踏车适应上坡、顶风等条件。其结构简单A杆一端与B杆的一端销轴活连接并在任意端设偏心面,在未设偏心面的杆上轴向与另一杆端偏心面对应位置顺序装有挺杆、弹簧及螺纹调整座,B杆与A杆可在转角n内相对往复运动。在B杆受力发生变化时可使曲柄力矩亦随之变化,以适应各种条件的变化,左右曲柄交替工作,从而实现了上述目的。文档编号B62M3/00GK2837194SQ200520130140公开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6日专利技术者叶廷元 申请人:叶廷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脚踏曲柄,包括链轮和踏板,其特征是:A杆(1)一端与B杆(2)的一端销轴(3)活连接,并在圆周方向有偏心面(6)可任意设在A杆(1)或B杆(2)的端部,且分别对应有限位台或槽(5),使两个杆可在转角n内相对往复运动,在端部未设偏心面的杆上轴向与另一杆端偏心面(6)对应的位置装有挺杆(7),挺杆(7)一端顶在偏心面(6)上另一端顺序装着弹簧(8)及螺纹调整坐(9);A杆(1)的另一端有轴孔(4)并平行于销轴(3),必要时其内侧轴孔(4)部位可固定链轮,B杆(2)的另一端其外侧与踏板轴(10)连接并平行于销轴(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廷元
申请(专利权)人:叶廷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