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多功能排水组件,包括连接第一水槽的排水口的第一排水管、连接第二水槽的排水口的第二排水管、连接第一水槽和第二水槽的溢水口的溢水管和下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和所述溢水管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下水管道;所述下水管道连接在所述防臭管的上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连接组件中的边三通能够360度任意旋转,可任意调节两根排水管的位置,以适配不同的安装空间,同时也能够在水槽下面空出更多的空间储放其它物品;安装方便、密封可靠、节省空间;而防臭管可拆卸端盖的结构设计,方便了防臭管的清洁;并且,整组排水组件具有虹吸效应,排水速度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水槽下水组件,具体指一种多功能排水组件。
技术介绍
水槽排水组是安装在水槽下方用于排水的管道组合,通常包括与水槽出口相连接的下水管道,下水管道上设有防臭弯。现有的下水管道基本上都是通过螺纹接口直接连接到水槽的出水口上,下面通过软管道或成型的硬管道连接。如果是单水槽的话,这种管道就是安装不太方便;但是对于双水槽或多水槽,排水组件占用空间大,且由于成型的硬管道不能变形,排水组件的位置固定,无法调节,必须要根据排水组件的结构预留空间,而不能根据实际空间改变排水组件的连接关系,给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根据安装空间改变装配位置从而减小占用空间并方便安装的多功能排水组件。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多功能排水组件,包括连接第一水槽的排水口的第一排水管、连接第二水槽的排水口的第二排水管、连接第一水槽和第二水槽的溢水口的溢水管和下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和所述溢水管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下水管道;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转动地依次密封连接的第一边三通、第二边三通和溢水接头;其中第一边三通连接所述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二边三通连接所述第二排水管;所述溢水接头连接所述溢水管,并且所述溢水接头的上端口密封;所述第一边三通的下端口转动连接防臭管,所述防臭管的下端口上可拆卸连接有端盖;所述下水管道连接在所述防臭管的上部。较好的,所述第一排水管和所述第二排水管均为直角弯管。为了方便适配不同高度的排水口,所述第一排水管的竖管部分可以由多个第一翻边管依次密封连接而成,并且相邻第二翻边管能在外力作用下相对轴向运动。所述第二排水管的竖管部分也可以由多个第二翻边管依次密封连接而成,并且相邻第二翻边管能在外力作用下相对轴向运动。所述第一排水管与所述第一边三通采用快速接头的结构相连接,所述第二排水管与所述第二边三通采用快速接头相连接。该结构装配效率高且密封效果好。所述防臭管、所述第一边三通、第二边三通和溢水接头之间可以为扣位连接,以方便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多功能排水组件,采用连接组件中的边三通能够360度任意旋转,可任意调节两根排水管的位置,以适配不同的安装空间,同时也能够在水槽下面空出更多的空间储放其它物品;安装方便、密封可靠、节省空间;而防臭管可拆卸端盖的结构设计,方便了防臭管的清洁;并且,整组排水组件具有虹吸效应,排水速度快。优选方案中排水管道可伸缩竖管部分的设计,能够使该排水组件适配不同高度的排水□ O【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装配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装配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该多功能排水组件包括:第一排水管I,其入口连接第一水槽(图中未示出)的排水口,为直角弯管,其竖管部分11由两个第一翻边管12依次密封连接而成,这两个第一翻边管12能在外力作用下进行轴向运动,以便适配不同高度要求的安装。本实施例在各第一翻边管12外还套设有紧固连接的第一螺纹套管13,第一翻边管12外设有对应的外螺纹。第二排水管2,其连接第二水槽(图中未示出)的排水口,为直角弯管。本实施例中第二排水管的竖管部分21采用一个第二翻边管22,其上部设有外螺纹,其外套设有第二螺纹套管23。第二排水管的竖管部分21也可以由两个或者更多个第二翻边管依次密封连接而成,并且相邻第二翻边管能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伸缩,以方便适配不同高度要求的安装。溢水管3,连接第一水槽和第二水槽的溢水口,本实施例中的溢水管为软管。下水管道4,用于排放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送来的废水,连接在防臭管6的上部。连接组件5,包括转动地依次密封连接的第一边三通51、第二边三通52和溢水接头53 ;其中第一边三通51连接所述第一排水管I ;所述第二边三通52连接所述第二排水管2 ;所述溢水接头53连接所述溢水管3,并且所述溢水接头的上端口密封;所述第一边三通的下端口转动连接防臭管6,所述防臭管6的下端口上可拆卸连接有端盖61,本实施例为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水管I与第一边三通51、第二排水管2与所述第二边三通52均采用快速接头的结构相连接。防臭管6、第一边三通51、第二边三通52和溢水接头53依次采用扣位连接。安装时,可以根据安装的具体空间转动第一边三通和第二边三通,使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的位置适配安装空间;同时,还可以根据第一水槽或第二水槽的排水口的位置改变其安装工位的高度,使竖管部分的高度适配安装位置。安装方便且安装结构紧凑。当排水口堵塞,或者需要清洗防臭管时,将防臭端盖旋下来后即可对防臭管进行清理,清理完毕后再旋上端盖。【主权项】1.一种多功能排水组件,包括连接第一水槽的排水口的第一排水管(I)、连接第二水槽的排水口的第二排水管(2)、连接第一水槽和第二水槽的溢水口的溢水管(3)和下水管道(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I)、第二排水管(2)和所述溢水管(3)通过连接组件(5)连接所述下水管道(4); 所述连接组件(5)包括依次转动地密封连接的第一边三通(51)、第二边三通(52)和溢水接头(53);其中第一边三通(51)连接所述第一排水管(I);所述第二边三通(52)连接所述第二排水管(2);所述溢水接头(53)连接所述溢水管(3),并且所述溢水接头的上端口密封;所述第一边三通的下端口转动连接防臭管(6),所述防臭管(6)的下端口上可拆卸连接有端盖(61); 所述下水管道(4)连接在所述防臭管¢)的上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排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I)和所述第二排水管(2)均为直角弯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排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I)的竖管部分(11)由多个第一翻边管(12)依次密封连接而成,并且相邻第二翻边管能在外力作用下相对轴向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功能排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水管(2)的竖管部分(21)由多个第二翻边管(22)依次密封连接而成,并且相邻第二翻边管能在外力作用下相对轴向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排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I)与所述第一边三通(51)采用快速接头的结构相连接,所述第二排水管(2)与所述第二边三通(52)采用快速接头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排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臭管(6)、所述第一边三通(51)、第二边三通(52)和溢水接头(53)之间为扣位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到一种多功能排水组件,包括连接第一水槽的排水口的第一排水管、连接第二水槽的排水口的第二排水管、连接第一水槽和第二水槽的溢水口的溢水管和下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和所述溢水管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下水管道;所述下水管道连接在所述防臭管的上部。本技术采用连接组件中的边三通能够360度任意旋转,可任意调节两根排水管的位置,以适配不同的安装空间,同时也能够在水槽下面空出更多的空间储放其它物品;安装方便、密封可靠、节省空间;而防臭管可拆卸端盖的结构设计,方便了防臭管的清洁;并且,整组排水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排水组件,包括连接第一水槽的排水口的第一排水管(1)、连接第二水槽的排水口的第二排水管(2)、连接第一水槽和第二水槽的溢水口的溢水管(3)和下水管道(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1)、第二排水管(2)和所述溢水管(3)通过连接组件(5)连接所述下水管道(4);所述连接组件(5)包括依次转动地密封连接的第一边三通(51)、第二边三通(52)和溢水接头(53);其中第一边三通(51)连接所述第一排水管(1);所述第二边三通(52)连接所述第二排水管(2);所述溢水接头(53)连接所述溢水管(3),并且所述溢水接头的上端口密封;所述第一边三通的下端口转动连接防臭管(6),所述防臭管(6)的下端口上可拆卸连接有端盖(61);所述下水管道(4)连接在所述防臭管(6)的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定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威霖住宅设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