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顶龙骨与双层施工平台的一体化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自上而下包括屋面钢梁、上层平台吊杆、上层平台梁、吊顶吊杆、吊顶龙骨、下层平台吊杆和下层平台梁,上下层平台梁上均铺设脚手板形成双层施工平台,施工人员在上层平台进行吊顶管线施工,在下层平台上进行吊顶板安装,上下层施工同时进行;各构件可工厂预制现场组装,制作简单;依据各节点特点选用独特连接件,依据承重选择构件材料,保证强度的同时确保施工安全;无需搭设满堂脚手架,节省材料节约空间,不对低空区施工造成干扰,节约了工期,经济效益明显;兼做吊顶施工平台和吊顶龙骨,吊顶施工完成后只需要拆卸下层平台吊杆和下层平台梁即可,实用性强,尤其适用于高层大跨度吊顶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顶龙骨与双层施工平台的一体化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空吊顶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吊顶龙骨与双层施工平台的一体化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大型室内游乐场所等大跨度项目逐渐兴起,室内吊顶高度高、跨度大,且地面设施复杂,现有技术中大多施工一线能采用的是传统的满堂脚手架搭设方式,不能同时平行流水施工,不适用于超高跨度大及地面设施复杂的施工现场,一方面,上层施工和低空区施工不能同时进行,另一方面,满堂脚手架的施工平台只有一层,吊顶管线施工和吊顶板施工也不能同时进行,大大延长了工期,因此如何实现低空区施工、吊顶管线施工、吊顶装饰面板施工三者同时进行,是现有高层大跨度吊顶施工技术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顶龙骨与双层施工平台的一体化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提供一种高空操作平台,解决超高空大跨度吊顶施工中适用满堂脚手架时不能同时平行流水施工、上层吊顶施工和低空区施工不能同时进行、吊顶管线施工和吊顶板施工也不能同时进行、大大延长了工期的技术难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吊顶龙骨与双层施工平台的一体化结构,吊装在超高层大跨度结构的吊顶屋面钢梁上,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包括顶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屋面钢梁固定连接的若干上层平台吊杆、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在上层平台吊杆底端的上层平台梁、顶端与上层平台梁螺栓连接的吊顶吊杆、通过第三连接件连接在吊顶吊杆底端的吊顶龙骨、顶端与上层平台梁螺栓连接的下层平台吊杆、通过第四连接件连接在下层平台吊杆底端的下层平台梁;所述下层平台梁的高度低于吊顶龙骨的高度,两者的高度差满足施工人员在下层平台梁上能对吊顶龙骨进行施工;所述上层平台梁上铺设有上层平台脚手板,所述下层平台梁上铺设有下层平台脚手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层平台吊杆之间设有剪刀撑,抵抗施工平台水平位移。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层平台吊杆之间设有剪刀撑,抵抗施工平台水平位移。优选的,所述上层平台吊杆、上层平台梁、下层平台吊杆和下层平台梁都是高强度方管。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为两个扣合的卡板形成的紧固件,两个卡板的中间部分反向外凸卡住工字型的屋面钢梁的下翼缘板,两个卡板的上翼板通过对拉螺栓紧固连接,下翼板通过中间穿过上层平台吊杆的对拉螺栓紧固连接。进步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为U形连接件,U形连接件的两个侧板的上半部分通过穿过上层平台吊杆的对拉螺栓紧固连接,所述上层平台梁横向卡在对拉螺栓底部的U形槽内。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件为钩状挂接件,所述钩状挂接件的顶部水平板与底部钩板为同向弯折,钩状挂接件的底部钩板钩住吊顶龙骨后两侧通过对拉螺栓连接固定,顶部水平板中间开预留孔,所述吊顶吊杆的底端穿过预留孔后加螺母与顶部水平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四连接件为方环形连接件,其顶板中间开预留孔,所述下层平台吊杆的底端穿过预留孔后拧螺母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层平台梁横向卡在方环内。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的一种吊顶龙骨与双层施工平台的一体化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构件尺寸确定:依据吊顶实际面积和要求的高度,确定各构件的尺寸;步骤二、构件制作:依据确定尺寸进行各构件制作,一般采取工厂批量生产,其中上层平台吊杆、上层平台梁、下层平台吊杆和下层平台梁由于承重较大,其材料选用高强度方管;步骤三、现场进行地面组装:将上层平台吊杆、上层平台梁、吊顶吊杆、吊顶龙骨、下层平台吊杆和下层平台梁用个连接件顺次进行连接成为整体;步骤四、将步骤三安装成的进行整体吊装:将步骤三安装成的进行整体吊装,上升至上层平台吊杆与屋面钢梁相接时停止;步骤五、将上层平台吊杆与屋面钢梁紧固连接:紧固连接用第一连接件将上层平台吊杆与屋面钢梁紧固连接;步骤六、整体质检:检查各个节点的安装,确保安装牢固;步骤七、脚手板的铺设:在上层平台梁上铺设上层平台脚手板,在下层平台梁上铺设下层平台脚手板,至此,制作施工完成。其中,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用剪刀撑将上层平台吊杆和下层平台吊杆进行加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优势在于:1、本专利技术结构可兼做吊顶施工平台和吊顶龙骨,无需搭设满堂脚手架,不仅节省了材料,吊顶施工完成后只需要拆卸下层平台吊杆和下层平台梁即可作为吊顶,实用性强,尤其适用于高层大跨度吊顶施工;2、只占据结构的顶部空间,不对低空区施工造成干扰,吊顶施工和低空区施工同时进行、节约了工期;3、双层平台站人施工,施工人员在上层平台进行吊顶管线施工,在下层平台上进行吊顶板安装,上吊顶管线施工和吊顶板施工可同时进行,大大节约了工期,经济效益明显;4、各构件可工厂预制现场组装,制作简单,制作和施工周期短,设计完成后能很快的投入使用;依据各节点特点选用独特连接件,依据承重选择构件材料,保证强度的同时确保施工安全,自重轻拆卸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吊顶龙骨与双层施工平台的一体化结构的轴侧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吊顶龙骨与双层施工平台的一体化结构的正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吊顶龙骨与双层施工平台的一体化结构的左视图;图4和图5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屋面钢梁1与上层平台吊杆2的连接节点示意图;图6和图7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上层平台吊杆2与上层平台梁3的连接节点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上层平台梁3与吊顶吊杆4或下层平台吊杆6的连接节点示意图;图9和图10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吊顶吊杆4与吊顶龙骨5的连接节点示意图;图11和图12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下层平台吊杆6与下层平台梁7的连接节点示意图。附图标记:1-屋面钢梁、2-上层平台吊杆、3-上层平台梁、4-吊顶吊杆、5-吊顶龙骨、6-下层平台吊杆、7-下层平台梁、8-剪刀撑、9-上层平台脚手板、10-下层平台脚手板、11-对拉螺栓、12-第一连接件、13-第二连接件、14-第三连接件、15-第四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2和图3,一种吊顶龙骨与双层施工平台的一体化结构,吊装在高层大跨度结构的屋面钢梁1上,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包括顶端通过第一连接件12与屋面钢梁1固定连接的若干上层平台吊杆2、通过第二连接件13连接在上层平台吊杆2底端的上层平台梁3、顶端与上层平台梁3螺栓连接的吊顶吊杆4、通过第三连接件14连接在吊顶吊杆4底端的吊顶龙骨5、顶端与上层平台梁3螺栓连接的下层平台吊杆6、通过第四连接件15连接在下层平台吊杆6底端的下层平台梁7;下层平台梁7的高度低于吊顶龙骨5的高度1800~2200mm,两者的高度差满足施工人员在下层平台梁7上能对吊顶龙骨5进行施工;上层平台梁3上铺设有上层平台脚手板9,下层平台梁7上铺设有下层平台脚手板10。上层平台吊杆2之间设有剪刀撑8,下层平台吊杆2之间设有剪刀撑8。上层平台吊杆2、上层平台梁3、下层平台吊杆6和下层平台梁7都是高强度方管,上层平台吊杆2的方管截面规格为60mm*40mm*4mm,方管排布间距为2.4米*1.2米;上层平台梁3的方管截面规格为80mm*40mm*3mm,间距为1.2米;吊顶吊杆4的规格为10,下层平台吊杆6规格为12,下层平台梁7的方管截面规格为50mm*40mm*2mm,剪刀撑8选择规格为40mm*4mm的角铁,螺栓1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吊顶龙骨与双层施工平台的一体化结构,吊装在高层大跨度结构的屋面钢梁(1)上,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包括顶端通过第一连接件(12)与屋面钢梁(1)固定连接的若干上层平台吊杆(2)、通过第二连接件(13)连接在上层平台吊杆(2)底端的上层平台梁(3)、顶端与上层平台梁(3)螺栓连接的吊顶吊杆(4)、通过第三连接件(14)连接在吊顶吊杆(4)底端的吊顶龙骨(5)、顶端与上层平台梁(3)螺栓连接的下层平台吊杆(6)、通过第四连接件(15)连接在下层平台吊杆(6)底端的下层平台梁(7);所述下层平台梁(7)的高度低于吊顶龙骨(5)的高度,两者的高度差满足施工人员在下层平台梁(7)上能对吊顶龙骨(5)进行施工;所述上层平台梁(3)上铺设有上层平台脚手板(9),所述下层平台梁(7)上铺设有下层平台脚手板(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顶龙骨与双层施工平台的一体化结构,吊装在高层大跨度结构的屋面钢梁(1)上,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包括顶端通过第一连接件(12)与屋面钢梁(1)固定连接的若干上层平台吊杆(2)、通过第二连接件(13)连接在上层平台吊杆(2)底端的上层平台梁(3)、顶端与上层平台梁(3)螺栓连接的吊顶吊杆(4)、通过第三连接件(14)连接在吊顶吊杆(4)底端的吊顶龙骨(5)、顶端与上层平台梁(3)螺栓连接的下层平台吊杆(6)、通过第四连接件(15)连接在下层平台吊杆(6)底端的下层平台梁(7);所述下层平台梁(7)的高度低于吊顶龙骨(5)的高度,两者的高度差满足施工人员在下层平台梁(7)上能对吊顶龙骨(5)进行施工;所述上层平台梁(3)上铺设有上层平台脚手板(9),所述下层平台梁(7)上铺设有下层平台脚手板(10);所述第一连接件(12)为两个扣合的卡板形成的紧固件,两个卡板的中间部分反向外凸卡住工字型的屋面钢梁(1)的下翼缘板,两个卡板的上翼板通过对拉螺栓紧固连接,下翼板通过中间穿过上层平台吊杆(2)的对拉螺栓紧固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13)为U形连接件,U形连接件的两个侧板的上半部分通过穿过上层平台吊杆(2)的对拉螺栓紧固连接,所述上层平台梁(3)横向卡在对拉螺栓底部的U形槽内;所述第三连接件(14)为钩状挂接件,所述钩状挂接件的顶部水平板与底部钩板为同向弯折,钩状挂接件的底部钩板钩住吊顶龙骨(5)后两侧通过对拉螺栓连接固定,顶部水平板中间开预留孔,所述吊顶吊杆(4)的底端穿过预留孔后加螺母与顶部水平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15)为方环形连接件,其顶板中间开预留孔,所述下层平台吊杆(6)的底端穿过预留孔后拧螺母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层平台梁(7)横向卡在方环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建乐,杨瑞增,张辉,尹志鸿,姜桃红,张福英,冯宇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二局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