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管防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00414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3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胃管防咬装置,包括嘴部挡板、第一防咬部、第二防咬部、含入部、以及两条弹性固定带;第一防咬部设置在嘴部挡板朝向嘴部的一面上,第二防咬部设置在第一防咬部朝向嘴部的一端,第二防咬部的朝向嘴部的一端通过过渡管连接含入部,两条弹性固定带分别固定在嘴部挡板;嘴部挡板、第一防咬部、第二防咬部、过渡管、含入部的轴线均相同,且嘴部挡板、第一防咬部、第二防咬部、过渡管、含入部的中心均设置有供胃管穿过的通孔,胃管依次从嘴部挡板、第一防咬部、第二防咬部、过渡管、含入部的中心穿过,从而将胃管防咬装置套接在胃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胃管防咬装置,能够较好地防止胃管被牙齿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指一种胃管防咬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临床上通常采用将胃管从患者嘴部插入患者胃中,然后通过胃管向病人体内送入药物、食物、营养物等。但是,因为胃管从嘴部伸入,不可避免地会被患者牙齿磨损,由于胃管本身较细,易被咬破,当胃管被磨损到不能再使用时,就必须对其进行更换,这样不仅造成患者的痛苦,更换胃管还会造成医疗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胃管防咬装置,能够较好地防止胃管被牙齿磨损。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胃管防咬装置,包括嘴部挡板、第一防咬部、第二防咬部、含入部、以及两条弹性固定带;所述嘴部挡板面积大于普通人嘴部张开时的开口大小,所述第一防咬部设置在嘴部挡板朝向嘴部的一面上,所述第二防咬部设置在第一防咬部朝向嘴部的一端,所述第二防咬部的朝向嘴部的一端通过过渡管连接含入部,所述两条弹性固定带分别固定在嘴部挡板两侧,用于将胃管防咬装置与头部固定;所述嘴部挡板、第一防咬部、第二防咬部、过渡管、含入部的轴线均相同,且嘴部挡板、第一防咬部、第二防咬部、过渡管、含入部的中心均设置有供胃管穿过的通孔,所述胃管依次从嘴部挡板、第一防咬部、第二防咬部、过渡管、含入部的中心穿过,从而将胃管防咬装置套接在胃管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嘴部挡板远离嘴部的一面上设置有胃管引导部,所述胃管引导部的端部外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胃管上套设有固定帽,所述固定帽朝向胃管引导部一端的开口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胃管引导部与固定帽通过螺纹固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固定带为端部设有供耳朵穿过的开口的弹性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嘴部挡板的两侧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弹性固定带的固定孔。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胃管防咬装置,通过套接在胃管上,其上的嘴部挡板能够将胃管防咬装置的整体通过嘴部挡板挡住嘴部,从而胃管防咬装置与嘴部的相对位置能够较为固定,通过第一防咬部和第二防咬部来防止牙齿磨损胃管,并通过设计含入部,从而能够对舌头进行按摩;通过弹性固定带将胃管防咬装置与头部固定从而防止胃管防咬装置移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胃管防咬装置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胃管防咬装置实施例拆掉固定带后的仰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 “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参照附图1和附图2,分别为本技术提供的胃管防咬装置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和拆掉固定带后的仰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胃管防咬装置20,包括嘴部挡板21 (可选为椭圆形,如图2所示)、第一防咬部23、第二防咬部22、含入部24、以及两条弹性固定带26 ;所述嘴部挡板21的面积大于普通人嘴部张开时的开口大小,所述第一防咬部23设置在嘴部挡板21朝向嘴部的一面上,所述第二防咬部22设置在第一防咬部23朝向嘴部的一端,所述第二防咬部23的朝向嘴部的一端通过过渡管25连接含入部24,所述两条弹性固定带26分别固定在嘴部挡板21两侧,用于将胃管防咬装置20与头部固定;所述嘴部挡板21、第一防咬部23、第二防咬部22、过渡管25、含入部24的轴线均相同,且嘴部挡板21、第一防咬部23、第二防咬部22、过渡管25、含入部24的中心均设置有供胃管10(图1中采用省略画法)穿过的通孔,所述胃管10依次从嘴部挡板21、第一防咬部23、第二防咬部22、过渡管25、含入部24的中心穿过,从而将胃管防咬装置20套接在胃管10上。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胃管防咬装置,通过套接在胃管上,其上的嘴部挡板能够将胃管防咬装置的整体通过嘴部挡板挡住嘴部,从而胃管防咬装置与嘴部的相对位置能够较为固定,通过第一防咬部和第二防咬部来防止牙齿磨损胃管,并通过设计含入部,从而能够对舌头进行按摩;通过弹性固定带将胃管防咬装置与头部固定从而防止胃管防咬装置移位。其中,所述第一防咬部23和第二防咬部22均为锥形,第一防咬部23的锥度远小于第二防咬部22的锥度,使得第一防咬部23能够较大面积地保护嘴部挡板21,以免其受到牙齿的磨损,且第二防咬部22的高度大于第一防咬部23能够保证牙齿尽量磨损第二防咬部22,所述含入部24可由一大一小两个圆柱体拼接而成,能够起到更好的按摩作用。较佳的,所述嘴部挡板21远离嘴部的一面上设置有胃管引导部27,所述胃管引导部27的端部外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胃管10上套设有固定帽11,所述固定帽11朝向胃管引导部27 —端的开口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胃管引导部27与固定帽11通过螺纹固定,从而固定胃管防咬装置20与胃管10的相对位置;所述胃管引导部27可为具有微锥度的锥形,能够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以及能够更好地保护胃管与胃管防咬装置的接触部位,所述固定帽11不与胃管引导部27连接的一端,可以为橡胶材质,能够较为紧密地与胃管10套接,同时又能在外力作用下在胃管10上调节位置,从而能够调节胃管10伸出胃管防咬装置20的长度。可选的,所述弹性固定带26为端部设有供耳朵穿过的开口的弹性带,从而能够通过套在耳朵上来固定胃管防咬装置20,做口腔护理时,可通过松开一边的弹性固定带26来将胃管防咬装置20—侧松开;或者所述弹性固定带26也可以只是普通的弹性带,能够通过在头部后方互相系套来完成固定。较佳的,所述嘴部挡板21的两侧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弹性固定带26的固定孔28,弹性固定带26的固定端可以通过穿过该固定孔28来固定在嘴部挡板21的两侧。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胃管防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嘴部挡板、第一防咬部、第二防咬部、含入部、以及两条弹性固定带; 所述嘴部挡板面积大于普通人嘴部张开时的开口大小,所述第一防咬部设置在嘴部挡板朝向嘴部的一面上,所述第二防咬部设置在第一防咬部朝向嘴部的一端,所述第二防咬部的朝向嘴部的一端通过过渡管连接含入部,所述两条弹性固定带分别固定在嘴部挡板两侦牝用于将胃管防咬装置与头部固定; 所述嘴部挡板、第一防咬部、第二防咬部、过渡管、含入部的轴线均相同,且嘴部挡板、第一防咬部、第二防咬部、过渡管、含入部的中心均设置有供胃管穿过的通孔,所述胃管依次从嘴部挡板、第一防咬部、第二防咬部、过渡管、含入部的中心穿过,从而将胃管防咬装置套接在胃管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管防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嘴部挡板远离嘴部的一面上设置有胃管引导部,所述胃管引导部的端部外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胃管上套设有固定帽,所述固定帽朝向胃管引导部一端的开口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胃管引导部与固定帽通过螺纹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管防咬装置,其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胃管防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嘴部挡板、第一防咬部、第二防咬部、含入部、以及两条弹性固定带;所述嘴部挡板面积大于普通人嘴部张开时的开口大小,所述第一防咬部设置在嘴部挡板朝向嘴部的一面上,所述第二防咬部设置在第一防咬部朝向嘴部的一端,所述第二防咬部的朝向嘴部的一端通过过渡管连接含入部,所述两条弹性固定带分别固定在嘴部挡板两侧,用于将胃管防咬装置与头部固定;所述嘴部挡板、第一防咬部、第二防咬部、过渡管、含入部的轴线均相同,且嘴部挡板、第一防咬部、第二防咬部、过渡管、含入部的中心均设置有供胃管穿过的通孔,所述胃管依次从嘴部挡板、第一防咬部、第二防咬部、过渡管、含入部的中心穿过,从而将胃管防咬装置套接在胃管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琳琳冀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