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志健专利>正文

基于移动设备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98534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3 0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头戴式显示装置,涉及增强现实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一帽体和在帽体前端设置的光路处理结构,帽体的前端还设置有移动设备放置结构,以连接放置移动设备;光路处理结构包括前镀膜半反半透镜以及两组凸透镜组;两组凸透镜组与移动设备的屏幕的左右两部分分别对应;前镀膜半反半透镜设置于两组凸透镜组的下端;移动设备的屏幕的左右两部分的显示图像经过两组凸透镜组折射,并经前镀膜半反半透镜反射,与经过前镀膜半反半透镜透射的光相耦合进入人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谷歌Glass以及微软的Hololens等显示装置的技术繁琐,为了实现增强现实技术中的双眼立体显示的代价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增强现实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头戴式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技术已经在社会上逐渐出现。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其目的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通过电脑等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使得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同一个画面或空间,从而被人直接感观,达到了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当前应用增强现实技术的产品有谷歌Glass,以及微软的Hololens等显示装置。谷歌Glass是基于单眼显示的,难以实现立体显示的效果,而微软的Hololens虽然可以基于双眼显不,但是,目前无论谷歌Glass还是微软Hololens,均需要在尚度集成且价格昂贵的微型显示器上进行显示。可见,谷歌Glass以及微软的Hololens等显示装置的技术繁琐,为了实现增强现实技术中的双眼立体显示的代价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头戴式显示装置,以解决谷歌Glass以及微软的Hololens等显示装置的技术繁琐,为了实现增强现实技术中的双眼立体显示的代价较大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包括一帽体和在所述帽体前端设置的光路处理结构,所述帽体的前端还设置有移动设备放置结构,以连接放置移动设备;所述光路处理结构包括前镀膜半反半透镜以及两组凸透镜组;所述两组凸透镜组与所述移动设备的屏幕的左右两部分分别对应;所述前镀膜半反半透镜设置于两组凸透镜组的下端;所述移动设备的屏幕的左右两部分的显示图像经过所述两组凸透镜组折射,并经所述前镀膜半反半透镜反射,与经过所述前镀膜半反半透镜透射的光相耦合进入人眼。具体的,所述移动设备放置结构包括一防尘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防尘外壳内部的移动设备固定支架,所述移动设备固定支架固定卡合所述移动设备,使得所述移动设备的屏幕朝向所述两组凸透镜组;在所述防尘外壳内部设置有一双光路挡板,以在防尘外壳内部划分移动设备的屏幕的左右两部分对应的光路。或者,所述移动设备放置结构包括一防尘外壳,在所述防尘外壳的前端设置有一凹槽形的前防尘盖,用于放置所述移动设备;所述防尘外壳上部靠近前防尘盖的一侧设置有一磁铁装置,所述磁铁装置在所述前防尘盖与所述防尘外壳闭合时吸紧所述前防尘盖;在所述前防尘盖上设置有一摄像头开孔。进一步的,所述光路处理结构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防尘外壳内部的前镀膜反射镜固定支架;所述前镀膜反射镜固定支架内设置有一前镀膜反射镜,所述前镀膜反射镜通过一卡合结构固定在所述前镀膜反射镜固定支架内;所述前镀膜反射镜固定支架下部与所述两组凸透镜组相接;所述移动设备的屏幕的左右两部分的显示图像经过所述前镀膜反射镜反射后进入所述两组凸透镜组;在所述前镀膜反射镜固定支架的前端设置有一支架固定体,所述支架固定体将所述前镀膜反射镜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防尘外壳内部。进一步的,在所述前镀膜反射镜固定支架内还设置有一双光路挡板,所述双光路挡板将所述前镀膜反射镜分为左右两部分,以分别对应所述两组凸透镜组。具体的,在所述摄像头开孔处设置有一双小孔成像装置,所述双小孔成像装置上开设有两个透光的孔。进一步的,在所述前防尘盖内设置有海绵防震装置;在所述前防尘盖两侧设置有与移动设备的电源接口和耳机音孔相对应的开口。进一步的,在所述两组凸透镜组外侧设置有瞳距调节结构,所述瞳距调节结构包括用于放置所述两组凸透镜组的滑轨和两个调节旋钮;所述两个调节旋钮调节所述两组凸透镜组在所述滑轨上的位置。进一步的,在所述前镀膜半反半透镜的外侧设置有一挡光板;所述前镀膜半反半透镜设置在一镜面支架上;所述挡光板与所述镜面支架通过铰链连接在一位于所述两组凸透镜组下端的防止所述镜面支架过度转动的保护底座上。具体的,所述帽体包括一头盔支撑体,在所述头盔支撑体后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头部固定背带的背带连接口 ;在所述头盔支撑体上部设置有头部透气孔;在所述头盔支撑体下部的两侧设置有头盔放置支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包括一帽体、光路处理结构和连接放置移动设备的移动设备放置结构;该光路处理结构包括前镀膜半反半透镜以及两组凸透镜组;该两组凸透镜组与所述移动设备的屏幕的左右两部分分别对应;所述前镀膜半反半透镜设置于两组凸透镜组的下端;这样,该移动设备的屏幕的左右两部分的显示图像能够经过该两组凸透镜组折射,并经所述前镀膜半反半透镜反射,与经过前镀膜半反半透镜透射的光相耦合进入人眼,从而将外部的实景与终端设备中屏幕的显示内容相叠加。可见,本技术提供的基于移动设备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结合已有的终端设备即可实现增强现实技术的双眼立体显示效果,实现增强现实技术中的双眼立体显示的代价较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四;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光路走向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瞳距调节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穿戴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包括一帽体11和在该帽体11前端设置的光路处理结构12,另外,该帽体11的前端还设置有移动设备放置结构13,以连接放置移动设备14 ;该光路处理结构12包括前镀膜半反半透镜121以及两组凸透镜组122 ;该两组凸透镜组122与移动设备14的屏幕的左右两部分分别对应;该前镀膜半反半透镜121设置于两组凸透镜组122的下端;移动设备14的屏幕的左右两部分的显示图像经过两组凸透镜组122折射,并经前镀膜半反半透镜121反射,与经过前镀膜半反半透镜121透射的光相耦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帽体和在所述帽体前端设置的光路处理结构,所述帽体的前端还设置有移动设备放置结构,以连接放置移动设备;所述光路处理结构包括前镀膜半反半透镜以及两组凸透镜组;所述两组凸透镜组与所述移动设备的屏幕的左右两部分分别对应;所述前镀膜半反半透镜设置于两组凸透镜组的下端;所述移动设备的屏幕的左右两部分的显示图像经过所述两组凸透镜组折射,并经所述前镀膜半反半透镜反射,与经过所述前镀膜半反半透镜透射的光相耦合进入人眼。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健
申请(专利权)人:王志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