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变速后轴,内含二个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二个行星齿轮传动机构通过棘爪式超越离合机构串联,中心轴上有变速圈,或者行星架上还有变速圈可对超越离合机构进行控制,不但可实现四档以上的变速,而且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特别是一种自行车变速后轴。使用一个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自行车变速后轴,最多只可实现三档变速。中国专利号CN2325305提出的“自行车变速器”虽使用了二个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但由于二个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是直接串联的,其减速档最多只可设置二档,所以无法实现四档以上变速,实现四档变速也只有二个减速档。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自行车变速后轴,能够设置四档或四档以上变速,其中减速档最多可有三档。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带有中心轮的中心轴一端与外壳构成可转动联接,棘座钢碗与中心轴的另一端和外壳构成可转动联接。动力从棘座钢碗输入,外壳输出。外壳内有甲、乙二个传动比不同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甲行星架上的行星轮啮合中心轴上的中心轮和甲内齿体而构成甲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乙行星架上的行星轮啮合中心轴上的中心轮和乙内齿体而构成乙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甲行星架与外壳构成超越离合结构。乙行星架上装有二付棘爪,乙行星架通过一付与甲行星架上棘轮圈啮合的棘爪而与甲行星架构成超越离合结构;乙行星架通过另一付与甲内齿体上棘轮圈啮合的棘爪而与甲内齿体构成超越离合结构。棘座钢碗上也装有二付棘爪,棘座钢碗通过一付与乙行星架上棘轮圈啮合的棘爪而与乙行星架构成超越离合结构;棘座钢碗通过另一付与乙内齿体上棘轮圈啮合的棘爪而与乙内齿体构成超越离合结构。甲、乙二个内齿体中,有一个或二个内齿体通过棘爪与外壳构成超越离合结构。乙行星架上装有可控制一个或二个内齿体上棘爪的变速圈。中心轴上装有二个变速圈,一个可控制行星架上的棘爪,另一个可控制棘座钢碗上的棘爪。变速圈是控制棘爪与相啮合的棘轮圈啮合或分离的。中心轴上的二个变速圈是构成联动结构的,只要驱动一个便可带动另一个。乙行星架上的变速圈与中心轴上的变速圈构成联动结构,中心轴上的变速圈可带动行星架上的变速圈。中心轴上的变速圈与联接操纵器的机构相接。通过三个变速圈对相配合的棘爪进行控制,可使棘座钢碗与外壳之间有不同的传动比。本专利技术还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带有中心轮的中心轴一端与外壳构成可转动联接,棘座钢碗与中心轴的另一端和外壳构成可转动联接。动力从棘座钢碗输入,外壳输出。外壳内有甲、乙二个传动比不同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甲行星架上的行星轮啮合中心轴上的中心轮和甲内齿体而构成甲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乙行星架上的行星轮啮合中心轴上的中心轮和乙内齿体而构成乙行星齿轮动机构。甲行星架与外壳构成超越离合结构。乙行星架上装有二付棘爪,乙行星架通过一付与甲行星架上棘轮圈啮合的棘爪而与甲行星架构成超越离合结构;乙行星架通过另一付与甲内齿体上棘轮圈啮合的棘爪而与甲内齿体构成超越离合结构。棘座钢碗上也装有二付棘爪,棘座钢碗通过一付与乙行星架上棘轮圈啮合的棘爪而与乙行星架构成超越离合结构;棘座钢碗通过另一付与乙内齿体上棘轮圈啮合的棘爪而与乙内齿体构成超越离合结构。中心轴上装有二个变速圈,一个可控制乙行星架上的棘爪,另一个可控制棘座钢碗上的棘爪。变速圈是通过滑动来控制棘爪与相啮合的棘轮圈啮合或分离。中心轴上的二个变速圈是构成联动结构的,只要驱动一个便可带动另一个。中心轴上的变速圈与联接操纵器的机构相接。通过二个变速圈对相应的棘爪进行控制,可使棘座钢碗与外壳之间有不同的传动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由于采用了二个结构相同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并通过棘爪式超越离合机构将二个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串联,这不但有利于实现四档以上变速,而且结构简单;另外,由于没有牙嵌式离合机构,换档时不会失速。工作较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中心轴;2-左钢碗;3-钢珠;4-棘轮圈;5-棘爪;6-行星轮;7-行星架;8-棘轮圈;9-棘爪;10-内齿体;11-棘轮圈;12-棘爪;13-棘轮圈;14-棘爪;15-销轴;16-行星轮;17-行星架;18-内齿体;19-棘轮圈;20-钢珠;21-链轮;22-卡簧;23-钢珠;24-棘座钢碗;25-轴档螺母;26-花键齿;27-顶杆;28-棘轮圈;29-棘爪;30-销轴;31-棘爪;32-径向长孔;33-销钉;34-变速圈;35-外壳;36-中心轮;37-导杆;38-弹簧;39-径向长孔;40-销轴;41-销钉;42-变速圈;43-径向长孔;44-变速圈;45-销轴;46-销钉;47-导杆;48-中心轮;49-销轴;50-轴档螺母;51-弹簧;52-螺钉。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图中201-中心轴;202-左钢碗;203-钢珠;204-棘轮圈;205-棘爪;206-行星轮;207-行星架;208-棘轮圈;209-棘爪;210-内齿体;211-棘轮圈;212-棘爪;213-行星轮;214-行星架;215-内齿体;216-棘轮圈;217-棘轮圈;218-钢珠;219-链轮;220-卡簧;221-棘座钢碗;222-钢珠;223-轴档螺母;224-顶杆;225-花链齿;226-销轴;227-棘爪;228-径向长孔;229-棘爪;230-变速圈;231-销钉;232-销轴;233-中心轮;234-导杆;235-销轴;236-径向长孔;237-外壳;238-变速圈;239-销钉;240-中心轮;241-销轴;242-轴档螺母;243-导杆;244-弹簧;245-螺钉。下面结合图1详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左钢碗(2)用压合的方式固定在外壳(35)上,中心轴(1)通过轴档螺母(50)、钢珠(3)与左钢碗(2)构成可转动联接;棘座钢碗(24)通过钢珠(20)接触外壳(35)上的钢碗和通过钢珠(23)接触中心轴(1)上的轴档螺母(25),而使棘座钢碗(24)与外壳(35)和中心轴(1)构成可转动联接。棘座钢碗(24)是输入动力的,上面可安装链轮(21)或者齿轮、皮带轮;卡簧(22)是卡住嵌合在棘座钢碗(24)上的链轮(21)的。用销轴(49)安装在行星架(7)上的行星轮(6)啮合内齿体(10)和中心轴(1)上的中心轮(48)而构成甲行星齿轮传动机构。行星架(7)的销轴(49)上装有棘爪(5),棘爪(5)在棘爪弹簧的作用下啮合左钢碗(2)上的棘轮圈(4)。用销轴(40)安装在行星架(17)上的行星轮(16)啮合内齿体(18)和中心轴(1)上的中心轮(36)而构成乙行星齿轮传动机构。行星架(17)上用销轴(45)安装棘爪(9)和棘爪(12),棘爪(9)在棘爪弹簧作用下啮合行星架(7)上的棘轮圈(8),棘爪(12)在棘爪弹簧作用下啮合内齿体(10)上的棘轮圈(11)。棘座钢碗(24)上用销轴(30)安装棘爪(31)和棘爪(29),棘爪(31)在棘爪弹簧作用下啮合行星架(17)上的棘轮圈(19),棘爪(29)在棘爪弹簧的作用下啮合内齿体(18)上的棘轮圈(28)。棘座钢碗(24)可分二段而通过花键齿(26)啮合成一体,也可直接将棘座钢碗(24)加工成一体。行星架(17)上活套可滑动的变速圈(42),变速圈(42)上有穿过行星架(1)上径向长孔(39)的销钉(41),销钉(41)伸在弹簧(38)前的滑环内。弹簧也可这样控制变速速圈(42)在行星架(17)端面钻孔,弹簧由孔内弹出而通过一段顶杆顶在变速圈(42)右端的端面上。内齿体(10)上通过销轴(15)安装棘爪(14),棘爪(14)在棘爪弹簧的作用下与外壳(35)上的棘轮圈(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变速后轴,中心轴(1)的一端与外壳(35)构成可转动联接,棘座钢碗(24)与中心轴(1)的另一端和外壳(35)构成可转动联接;行星架(7)与外壳(35)构成超越离合结构;中心轴(1)的一端有联接操纵器的机构,其特征在于:A、安 装在行星架(7)上的行星轮(6),啮合内齿体(10)和中心轴(1)上的中心轮(48)而构成甲行星齿轮传动机构;B、安装在行星架(17)上的行星轮(16),啮合内齿体(18)和中心轴(1)上的中心轮(36)而构成乙行星齿轮传动机构;C 、有一个或二个内齿体上装有与外壳(35)上棘轮圈(13)啮合的棘爪(14);D、甲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传动比和乙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传动比不同;E、行星架(17)上的棘爪(9)与行星架(7)上的棘轮圈(8)啮合,行星架(17)上的棘爪( 12)与内齿体(10)上的棘轮圈(11)啮合;F、棘座钢碗(24)上的棘爪(31)与行星架(17)上的棘轮圈(19)啮合,棘座钢碗(24)上的棘爪(29)与内齿体(18)上的棘轮圈(28)啮合;G、中心轴(1)上有二个构成联动结构的 可滑动变速圈,行星架(17)上有一个变速圈与中心轴(1)上的变速圈构成联动结构;联接操纵器的机构与中心轴(1)上的变速圈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黄志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