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三五专利>正文

划船式运动型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9519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划船式运动型小车,包括前后车轴、车架、车轮、座垫、飞轮、链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轴在其中间位置固定安装一叉形架,其两端各装有一车轮,所述后轴设有可转动的轴套,它位于从后轴的中部延伸至接近一侧的轴端部,所述一个后轮可转动地装配在后轴一头,另一个后轮固定安装在轴套上,所述车架由两根钢管弯制而成,其中间为彼此相靠且平行延伸的直管部,其前端为垂直向下弯折的前支部,其后端为由两管各自向左和右随后向下弯折形成的左右分离的后支部,前支部底端、即两钢管的端面上固定有一水平的支板,所述车架的前部和前轴通过前支部上的支板和前轴上的叉形架之间所设置的相对转动机构而构成转动连接,所述车架的后端的后支部之一与后轴固定连接,另一后支部与后轴上的轴套滑动连接,所述座垫固定安装在靠车架后端部的直管部上,所述飞轮安装在后轴中间位置的轴套上,此外,小车还包括一双把拉杆,该拉杆可通过一轴与座垫前面的车架直管部交叉和可转动连接且其下端延伸至接近后轴离地面同样的高度,所述链条的一头接有一段拉簧,其体部绕过飞轮,其端部与拉杆的下端连接,其后所接拉簧的自由端固定在车架前端的支板上。(*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小车,更具体地说,关系到一种供儿童象划船似地被驱动而达到人体各部运动的小车。传统的三轮或四轮小车或童车都采用脚踏方式驱动而向前行驶。在使用时,儿童坐在座椅上手握手把通过脚踩踏脚板来向前推动,所以驱动这类小车腿部的运动量比较大,而腿部以上部位,包括腰和手臂除了起平衡作用而扭动外很少有机会能得到较强的运动或锻练。另外,现有的小车从结构上看,因其踏脚板通常是装在带车把、前叉的前轮车轴上,小车转弯时,手和脚需同时以一个方向扭转车把和车轮,小车车身就会较猛烈地向外倾侧,易于使骑车人身体失去平衡而造成连车带人一起倾倒。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童车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骑车时象坐在船上划船一样,使手臂、腰、胸等几乎可全身得到锻练的船型运动小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运动小车包括前后车轴、车架、车轮、座垫、飞轮、链条,其中,所述前轴在其中间位置固定装有一叉形架,轴的两端各装有一车轮,后轴设有可转动的轴套,它从轴的中部延伸至接近轴的一侧的端部,一后轮可转动地装配在后轴一头上、另一个后轮固定安装在轴套上,所述车架由两根钢管弯制而成,其中间为相靠而平行延伸的直管部,直管部间通过螺栓或销彼此相连,其前端大体上为垂直向下弯折的前支部,其后端由两管分别向左右随后垂直向下弯折形成的左右分离的后支部,当然,后端后支部也可通过先向下垂直向下弯折再各向左右变折而形成。在前支部的底部,即两钢管的端面上固定有一水平的支板,所述车架的前部和前轴通过前支部上的支板和前轴的支形架之间所设置的可相对转动机构而构成转动连接,所述车架的后端的后支部之一与后轴固定连接,另一后支部与后轴上的轴套滑动连接(安装)所述座垫固定安装在靠车架后端的直管部上,所述飞轮安装在后轴中间位置的轴套一端上。此外,本小车还包括一双把拉杆,该双把拉杆可通过一轴与座垫前面的车架直管部交叉和可转动的连接且其下端延伸至接近后轴离地面同样的高度位置,所述链条的一头接有一段拉簧,例如约链条长度1/2以下的拉簧,其体部绕过飞轮,其端部与拉杆的下端连接,其所接弹簧的弹簧自由端固定在车架前端的支板上。以上由新颖的支架双把拉手配以链条,弹簧和飞轮构成的船型运动小车,可使少年儿童通过手拉双把拉手由链轮带动车轮使小车向前行驶,而可通过用脚推踏前轴来控制前轮的角度而改变小车行驶方向。因为这种对双把拉手的拉动象划船一样手臂要一伸一松、对前轮的控制用脚转动,所以人的手臂、脚部、上下腿部都在运动而能使身体得到全面的活动和锻练。附图说明图1是一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透视图;图2是一图1的局部左视图,表示前轴上所安装的叉形架及其通过连接机构与车架前端连接的状况;图3是一图1的局部右视图,表示后轴上所安装的轴套、飞轮及双把拉杆的安装关系;图4是一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一局部前视图;表示前轴上只装有一个车轮;图5是一图4的局部侧视图,表示链条等与双把拉手和支板的连接情况;请参阅图1至3所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划船式运动小车包括前后车轴1和2、车架3、前后车轮4和5、座垫6、飞轮7、链条8、双把拉手9和拉簧10等。在前轴1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一叉形架11,在其两端则各装有一车轮4。在后轴2上滑动地套装有一轴套12,它位于后轴的一侧或从后轴的中部延伸至轴端处。一个后轮5可转动地安装在后轴2的一端,另一后轮5固定安装在轴套12的一端上。车架3是由两根钢管弯制而成,车架的中间为两平行相靠的直管部或两带同样弯曲式样的流线型管部,其前端基本上为从直管部前端垂直向下弯折而构成的前支部,其后端则为从直管部后端由两管各自向左和向右随后都向下弯折形成的左右对称的后支部。在车架3的前支部末端上固定有一平板13。车架3的前部和前轴1可通过平板13和叉形架11之间所设置的可相对转动机构20而构成转动连接。车架的后部的后支部之一固定于后轴2上,另一后支部则与轴套12可转动地连接。座垫6固定安装在靠车架后端的直管部上。为了使座垫的安放能适宜于儿童骑座,一般座垫略向后向上倾斜,故车架3的直管部也可设计成向后向上略微倾斜的。飞轮9安装在后轴中间位置的轴套12上。双把拉手9是双把的,例如H或T形以便杆部与车架直管部交叉方式安装并可通过一轴14可转动地安装在座垫6前的车架直管部上,而它的下端延伸至接近后轴的高度位置。链条8的一端接有拉簧10。拉簧10的长度约为链条的三分之一以下。链条8绕过飞轮7,其一端则与双把拉手9的下端部连接,而链条8的另一端所接的拉簧10的端部则固定于支板13上。车架3的前部的转动机构可采用常规的各种形式的相对转动部件,例如滚动轴承、滑动轴承或其它转动件。不过,在本实施例中,为使结构简单,加工组装方便,转动机构20使用锥面形转动件。它包括一座板21和一可座落在其上相对转动的锥形杆22,所述座板21固定在叉形架11的两相对内壁上且在其上表面上设有锥形槽,所述锥形杆22在其一端具有与锥形槽构成锥面滑动配合的锥形头和在其另一端可滑动穿过叉形架上壁上的孔而与支架的平板13固定连接。此外,小车还具有一付搁脚板16,它们各自安装在叉形架和前轮4之间的前轴1上,以便除了在骑车时脚可搁在上面外,还可通过脚对搁脚板16施加不同的推力而达到小车转弯的作用。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小车的车架、双把拉手、后轮、后轴、链条、飞轮等不变,只改变前轮和前轴的结构,例如,前轮4只采用一个且前轴19略比前一个实施例中略短些,前轮4安装在叉形架11内的前轴19上,所述搁脚板19则安装在延伸出叉形架11外的前轴19的轴头上。权利要求1.一种划船式运动型小车,包括前后车轴、车架、车轮、座垫、飞轮、链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轴在其中间位置固定安装一叉形架,其两端各装有一车轮,所述后轴设有可转动的轴套,它位于从后轴的中部延伸至接近一侧的轴端部,所述一个后轮可转动地装配在后轴一头,另一个后轮固定安装在轴套上,所述车架由两根钢管弯制而成,其中间为彼此相靠且平行延伸的直管部,其前端为垂直向下弯折的前支部,其后端为由两管各自向左和右随后向下弯折形成的左右分离的后支部,前支部底端、即两钢管的端面上固定有一水平的支板,所述车架的前部和前轴通过前支部上的支板和前轴上的叉形架之间所设置的相对转动机构而构成转动连接,所述车架的后端的后支部之一与后轴固定连接,另一后支部与后轴上的轴套滑动连接,所述座垫固定安装在靠车架后端部的直管部上,所述飞轮安装在后轴中间位置的轴套上,此外,小车还包括一双把拉杆,该拉杆可通过一轴与座垫前面的车架直管部交叉和可转动连接且其下端延伸至接近后轴离地面同样的高度,所述链条的一头接有一段拉簧,其体部绕过飞轮,其端部与拉杆的下端连接,其后所接拉簧的自由端固定在车架前端的支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机构包括一座板和一可座落在其上相对转动的锥形杆,所述座板固定在叉形架的两相对壁上且其上表面上设有锥形槽,所述锥形杆在其一端具有与座板锥形槽滑动配合的锥形头和在其另一端则为可滑动穿过叉形架上壁的孔而与车架的平板13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车,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一付搁脚板,它们各自安装在叉形架和前轮之间的前轴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轮为一个,安装在叉形架内的前轴上,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三五
申请(专利权)人:吴三五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