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绞线的快速过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994090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2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铜绞线的快速过线方法,包括圆盘以及立柱,在立柱顶端固定有上导向圈,立柱的下端固定有转杆,在转杆的活动端安装有下导向圈,活动圈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突起,在相邻的两个第一突起之间安装有第二突起,且第一突起的弧顶距活动圈内壁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突起的弧顶距活动圈内壁的垂直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活动圈可保持与铜丝径向上的相对静止,且在活动圈内壁上安装的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的截面均为圆弧形,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突起与两者之间的第二突起构成一个U形的夹持空间,而铜丝在通过时会直接滑落至该U形夹持空间内,即可减小铜丝在轴向上的相互磨损,进而减小卷筒内铜丝的损耗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铜绞线加工领域,具体是指。
技术介绍
铜绞线的绞线原理如下,当铜线穿过绞线机上的绞弓,由绞弓透过圆周运动方式,使得各单根的铜线螺旋缠绕在一起,绞合铜线为单根铜线最大用量之处,不同规格且不同条数的铜丝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和绞距绞合在一起后就变成直径较大的导体,这种绞合后的导体要比相同直径的单根铜丝柔软,其加工而成的电线的弯曲性能也更优。在铜绞线的加工过程中,即铜线的绞合工序中,成匝的铜丝通过牵引并按照一定的方向和一定的规则绞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的绞合线芯,但是铜丝在由卷筒中移出时容易与卷筒壁发生碰撞或是摩擦,严重时甚至导致铜丝折断,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方便铜丝在绞合时快速由卷筒中移出,避免铜丝与卷筒发生接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包括以下步骤:(A)将铜丝穿过上导向圈(I)与下导向圈(7),通过牵引设备的驱动开始脱离卷筒; (B)圆盘(5)通过其中部的磁性部件稳固在卷筒(6)的上端,铜丝被牵引时分别与上导向圈(I)与下导向圈(7)的内壁接触,使得转杆(4 )以及立柱(2 )在底盘(5 )上做圆周运动,而转杆(4)具有一定的长度,从而增大铜线在脱离卷筒时两者之间的距离; (C)活动圈(8)可保持与铜丝径向上的相对静止,且在活动圈(8)内壁上安装的第一突起(9)与第二突起(10)的截面均为圆弧形,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突起(9)与两者之间的第二突起(10)构成一个U形的夹持空间,而铜丝在通过时会直接滑落至该U形夹持空间内; 在上述步骤中,在所述立柱顶端固定有上导向圈,立柱的下端固定有转杆,且在所述转杆的活动端安装有下导向圈,所述下导向圈上开设有通孔,活动圈转动设置在通孔的内壁上,所述活动圈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突起,在相邻的两个第一突起之间安装有第二突起,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的横截面为圆弧形,且所述第一突起的弧顶距活动圈内壁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突起的弧顶距活动圈内壁的垂直距离。卷筒上的铜丝穿过上导向圈和下导向圈,通过牵引设备的驱动开始脱离卷筒,而圆盘通过其中部的磁性部件稳固在卷筒的上端,铜丝被牵引时分别与上导向圈与下导向圈的内壁接触,使得转杆以及立柱在底盘上做圆周运动,而转杆具有一定的长度,从而增大铜线在脱离卷筒时两者之间的距离,避免卷筒与运动状态下的铜丝发生接触或是碰撞,进而降低铜丝的磨损,提高铜丝的过线效率; 并且在下导向圈中转动设置有活动圈,由于铜丝被牵引时转杆以及立柱同时在做圆周运动,但铜丝与上导向圈以及下导向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对位移,即两者间会发生相互磨损,经过统计在当一匝铜丝完全牵引完毕时,牵引过程中的铜丝损耗量占总质量的百分之零点四五,而本专利技术中活动圈可保持与铜丝径向上的相对静止,且在活动圈内壁上安装的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的截面均为圆弧形,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突起与两者之间的第二突起构成一个U形的夹持空间,而铜丝在通过时会直接滑落至该U形夹持空间内,即可减小铜丝在轴向上的相互磨损,进而减小卷筒内铜丝的损耗量。进一步地,还包括与立柱的外壁螺纹配合的旋接头,旋接头与转杆的端部连接,且所述转杆通过旋接头在立柱上自由升降。通过中部带有磁性的圆盘,本专利技术可与不同型号的卷筒实现快速对接固定,并且立柱与转杆之间在旋接头的调整下可随时改变两者活动端之间的直线距离,即可适用于不同型号的卷筒,同时保证卷筒上的铜丝不与卷筒本体发生接触,方便铜丝的快速出线,大大提高了出线效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的材质为弹性橡胶。作为优选,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选用弹性橡胶,可在转杆以及立柱做圆周运动时,铜丝与活动圈内壁之间产生的离心力会是两者之间发生相互挤压,而弹性橡胶则能将产生的离心力缓冲消除,使得铜丝快速平稳通过。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中活动圈可保持与铜丝径向上的相对静止,且在活动圈内壁上安装的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的截面均为圆弧形,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突起与两者之间的第二突起构成一个U形的夹持空间,而铜丝在通过时会直接滑落至该U形夹持空间内,即可减小铜丝在轴向上的相互磨损,进而减小卷筒内铜丝的损耗量; 2、本专利技术通过中部带有磁性的圆盘,本专利技术可与不同型号的卷筒实现快速对接固定,并且立柱与转杆之间在旋接头的调整下可随时改变两者活动端之间的直线距离,即可适用于不同型号的卷筒,同时保证卷筒上的铜丝不与卷筒本体发生接触,方便铜丝的快速出线,大大提高了出线效率; 3、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选用弹性橡胶,可在转杆以及立柱做圆周运动时,铜丝与活动圈内壁之间产生的离心力会是两者之间发生相互挤压,而弹性橡胶则能将产生的离心力缓冲消除,使得铜丝快速平稳通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下导向圈的截面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_上导向圈、2_立柱、3_旋接头、4_转杆、5_圆盘、6_卷筒、7_下导向圈、8_活动圈、9-第一突起、10-第二突起。【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铜绞线的快速过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铜丝穿过上导向圈(1)与下导向圈(7),通过牵引设备的驱动开始脱离卷筒;(B)圆盘(5)通过其中部的磁性部件稳固在卷筒(6)的上端,铜丝被牵引时分别与上导向圈(1)与下导向圈(7)的内壁接触,使得转杆(4)以及立柱(2)在底盘(5)上做圆周运动,而转杆(4)具有一定的长度,从而增大铜线在脱离卷筒时两者之间的距离;(C)活动圈(8)可保持与铜丝径向上的相对静止,且在活动圈(8)内壁上安装的第一突起(9)与第二突起(10)的截面均为圆弧形,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突起(9)与两者之间的第二突起(10)构成一个U形的夹持空间,而铜丝在通过时会直接滑落至该U形夹持空间内;在上述步骤中,在所述立柱(2)顶端固定有上导向圈(1),立柱(2)的下端固定有转杆(4),且在所述转杆(4)的活动端安装有下导向圈(7),所述下导向圈(7)上开设有通孔,活动圈(8)转动设置在通孔的内壁上,所述活动圈(8)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突起(9),在相邻的两个第一突起(9)之间安装有第二突起(10),第一突起(9)与第二突起(10)的横截面为圆弧形,且所述第一突起(9)的弧顶距活动圈(8)内壁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突起(10)的弧顶距活动圈(8)内壁的垂直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德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星达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