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加热容器,包括外壳、置于所述外壳内部的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内胆、智能电加热容器还包括控制面板、温度传感器、电池供电模块、中央处理单元,所述内胆外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石墨烯发热体,所述电池供电模块与石墨烯发热体电性相连,为所述石墨烯发热体供电,使用石墨烯给容器加热可以实现低电压加热且加热均匀,可有效降低耗电量,缩短加热时间,更加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电加热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电加热容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智能电加热容器一般是通过外部电源,为容器的内置电炉丝发热体供电进行加热,采用电炉丝发热体加热的需要的加热电压大,能量转换效率低,加热速度慢,不够安全也不够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电加热容器,具有所需加热电压低,能量转换效率高,耗电量小,快速加热且加热均匀,节约能源等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提供了一种智能电加热容器,包括外壳、置于所述外壳内部的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内胆,所述智能电加热容器还包括控制面板、温度传感器、电池供电模块、中央处理单元,所述内胆外表面设有石墨烯发热体,所述电池供电模块与所述石墨烯发热体电性连接为所述石墨烯发热体供电,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面板、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池供电模块电性相连,所述控制面板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用于设置所述智能电加热容器的加热状态,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内胆上,用于采集温度信息,并将采集的温度信息传输到中央处理单元进行处理,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后输出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电池供电模块,从而控制所述智能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工作。其中,所述石墨烯发热体设置在所述内胆外侧面,并沿所述内胆外侧围成圆环形。其中,所述石墨烯发热体设置在内胆底面。其中,所述石墨烯发热体包括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所述第一发热体安装在所述内胆外侧面上,所述第二发热体安装在内胆底面上,所述第一发热体沿所述内胆外侧围成圆环形。其中,所述智能电加热容器还包括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电性连接的信息传输模块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置于内胆底部,用于将采集的重量信息传输到中央处理单元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单元将处理后信息存储在所述中央处理单元中,并发送到所述信息传输模块,所述信息传输模块将信息传递给后台处理单元,所述智能电加热容器通过所述信息传输模块与终端设备构成双向通信连接。其中,所述智能电加热容器还包括提醒模块,所述提醒模块与中央处理单元电性相连,所述后台处理单元通过所述信息传输模块将控制信息传递给中央处理单元,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后,传输给所述提醒模块,以提醒用户进行相关操作。其中,还包括光传感器,所述光传感器置于所述外壳,用于检测所述智能电加热容器周围环境的光强,所述光传感器将采集的光强信息传输到中央处理单元进行处理,通过分析周围光强判断所处环境,进而选择适宜温度,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输出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电池供电模块,从而控制所述智能电加热容器的温度。其中,还包括光传感器,所述光传感器置于所述内胆内侧,用于检测所述智能电加热容器内胆中液体的透光率,所述中央处理单元通过分析透光率判断液体的类型,从而根据液体类别选择适宜温度,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输出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电池供电模块,从而控制所述智能电加热容器的温度。其中,所述电池供电模块设置在外壳内部,与所述外壳形成一体。其中,所述电池供电模块设置在外壳外部,与所述外壳为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控制面板为一触摸显示屏,用以显示所述智能电加热容器的状态信息,并可以通过所述触摸显示屏设置所述智能电加热容器工作参数和状态。其中,所述控制面板包括操作按键和显示屏,所述操作按键用于设置智能电加热容器的工作参数和状态,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智能电加热容器状态信息。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以石墨烯作为智能电加热容器的发热装置,为所述容器进行电加热,石墨烯具有导热性能好,能量转换效率高、加热速度快等优点,通过石墨烯给容器加热可以有效降低耗电量,缩短加热时间,更加节能环保。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电加热容器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电加热容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电加热容器,如图1、图2所示,包括外壳1、置于所述外壳内部的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内胆2,设置在外壳外部的控制面板3、温度传感器4、电池供电模块5、中央处理单元6、石墨烯发热体(未编号)、隔热支撑板8、压力传感器9、信息传输模块10、提醒模块11、光传感器12。所述石墨烯发热体可以包括第一发热体71和第二发热体72,所述第一发热体71可以均匀安装在所述内胆2外侧面21上,所述第二发热体72安装在内胆2底面22上,所述第一发热体71为板条状或圆柱状等,所述第一发热体71沿所述内胆外侧围成圆环形,所述第一发热体71的数目为1条或多条,所述第一发热体71的数量可以根据内胆的高度决定,,所述第二发热体72形状可以根据内胆底面形状而定,各石墨烯发热体相互之间可以通过相互并联以增大所述石墨烯发热体发热速率,各石墨烯发热体与所述电池供电模块5之间是电性连接关系,通过所述电池供电模块5为所述石墨烯发热体供电。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石墨烯发热体还可以只包括安装在所述内胆2外侧面21上的第一发热体71或是只包括安装在所述内胆底面22上的第二发热体72。所述温度传感器4安装在所述内胆外侧面21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4还可以安装在内胆底面22上,所述温度传感器4与中央处理单元6电性相连,并将采集的温度信息传输到中央处理单元6进行处理。所述控制面板3设置在所述外壳1外侧,可以用于设置所述智能电加热容器的加热温度和控制所述智能电加热容器启动/停止,所述控制面板3可以为触摸显示屏,用以显示所述智能电加热容器的状态信息,并可以通过所述触摸显示屏设置所述智能电加热容器的工作参数和状态。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面板3可以包括操作按键和显示屏,所述操作按键用于设置所述智能电加热容器的工作参数和状态,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智能电加热容器状态信息,所述控制面板3与所述与中央处理单元6电性相连。所述电池供电模块5安装在所述外壳1内侧底部,为整个智能电加热容器提供电源,电池可以采用高容量锂电池、干电池、超级电容电池等高容量电池,使得所述智能电加热容器在使用过程中无需电线连接通电,操作更加方便。所述电池供电模块5与所述石墨烯发热体和内胆间通过隔热支撑板8隔开,以保障电池不受热。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池供电模块5还可以安装在所述外壳1内部的其他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池供电模块5与所述外壳1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卡扣连接、螺纹连接等,不需要加热时可以将所述电池供电模块5拆卸下来,以减轻所述加热容器的重量和体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池供电模块5还可以与外部充电器单元连接。例如,可以在所述外壳1增加一AC或DC电源接口,所述电池可经由AC或DC电源接口为电源充电,或者采用无线充电技术为所述电池供电模块5充电。所述电池供电模块5中还包括电池保护电路,防止过热、过流和过量充放电。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池供电模块5与所述石墨烯发热体间还可以通过真空层的形式进行隔开。工作时,通过控制面板3启动所述智能电加热容器,并设定加热温度,设定的温度数据传入中央处理单元6,中央处理单元6控制温度传感器4工作感知内胆2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4将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电加热容器,包括外壳、置于所述外壳内部的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电加热容器还包括控制面板、温度传感器、电池供电模块、中央处理单元,所述内胆外表面设有石墨烯发热体,所述电池供电模块与所述石墨烯发热体电性相连为所述石墨烯发热体供电,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面板、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池供电模块电性相连,所述控制面板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用于设置所述智能电加热容器的加热状态,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内胆上,用于采集温度信息,并将采集的温度信息传输到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进行处理,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后输出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电池供电模块,从而控制所述智能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电加热容器,包括外壳、置于所述外壳内部的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电加热容器还包括控制面板、温度传感器、电池供电模块、中央处理单元和光传感器,所述内胆外表面设有石墨烯发热体,所述石墨烯发热体以及配设有所述石墨烯发热体的内胆均与电池供电模块通过隔热支撑板隔开;在所述隔热支撑板与与所述内胆之间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置于所述内胆底部,用于将采集的重量信息传输到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进行处理;所述电池供电模块与所述石墨烯发热体电性相连为所述石墨烯发热体供电,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面板、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池供电模块电性相连,所述控制面板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用于设置所述智能电加热容器的加热状态,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内胆上,用于采集温度信息,并将采集的温度信息传输到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进行处理,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后输出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电池供电模块,从而控制所述智能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工作,所述光传感器置于所述内胆内侧,用于检测所述智能电加热容器内胆中液体的透光率,所述中央处理单元通过分析透光率判断液体的类型,从而根据液体类别选择适宜温度,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输出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电池供电模块,从而控制所述智能电加热容器的温度;还包括置于所述外壳上的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智能电加热容器周围环境的光强,所述置于所述外壳上的传感器将采集的光强信息传输到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进行处理,通过分析周围光强判断所处环境,进而选择适宜温度,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输出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电池供电模块,从而控制所述智能电加热容器的温度;所述电池供电模块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与所述外壳形成一体。2.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阚晓敏,冯冠平,石崇源,徐洪格,
申请(专利权)人:阚晓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