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崇谦专利>正文

自行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9102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陆上交通自行轿车。该车主要特点是有一个齿条组齿轮组传动的推进机构,该机构由发力机构、正倒车机构和调速机构组成。推进机构安装在专门设计的前轮承架上。车架的前支点和后动点,分别安装在前轮承架和后轮承架的前、后减震弹簧上。该车还有一个流线型全封闭式的玻璃钢车体,外形轮廓尺寸长×宽×高为3.2×0.95×1.113米。该车的前轮大于后轮,前轮为驱动轮,后轮为转向轮。该车是一种应用范围广的双蹬三座椅自行车轿车。(*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陆上交通自行轿车。目前国内自行车技术,无论是双轮还是挂斗式、双蹬链轮挂斗式三轮,都没有突破链轮、单速、开式的范围。它们都存在如下问题1.双轮单人自行车稳定性差,易发生事故,且人均占路面积大,造成路面拥挤。2.发生蹬力的姿态较差,容易使人疲劳,耐久性差。3开式不避风雨和日晒,且阻力较大。4.链轮传动效率低,不能倒车行驶。即使是国外自行车的最新成就全封闭式,也不能倒车行驶和缺少调速机构的问题。机动轿车虽舒适、稳定、快速、美观,但要消耗价格高的石油能源,且需专门司机驾驶、维修、保养,要求的技术和费用都很高。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节约能源、无噪音、无污染、安全性与舒适性较高、车速适中、应用范围广、售价低的人半卧于低位座椅上的双蹬三座新型自行轿车。本技术由于设计了一个发力机构、正倒车机构和调速机构组成的推进机构。现就发力机构的构成和操作过程说明如下发力机构主要由一对蹬杆(11)和两组齿条组齿轮组(7、36)为主体,是将蹬杆(11)的一端和齿条组(7)的一端用螺栓连接,蹬杆(11)和齿条组(7)的另一端分别与前脚蹬(8)和后脚蹬(3)连接。在一对前脚蹬(8)的下面分别设有一对滚轮(10),在一根蹬杆(11)的一端头用一根钢丝绳(9)绕过固定在前轮承架上的一对滑轮(26)把另一根蹬杆(13)的端头串联起来组成。其操作过程是人半卧在低位座椅(4)以腿力蹬往复运动的一对前脚蹬(8),使该对前脚蹬下的两对滚轮(10)在滚轮导杆(54)上滚动并带动一对齿条组(7)也作往复运动,产生行驶的动力。由于齿条组(7)为传力件,又为双蹬的联动件,即不论后座椅上是否有人蹬一对后脚蹬(3),两组齿条组齿轮组(7、36)均产生联动,该联动是由固定在前轮承架中间滚轮导杆(54)上的滑轮座(35)中的一对滑轮(26)并通过钢丝绳(9)串联来实现的。在联动的同时必有一组齿条组齿轮组(7、36)中的齿条组(7)为回程运动,此时由于齿条组(7)推动齿轮组(36)反转,但由于正车飞轮(棘轮46)的作用,使反转的齿轮组(36)在驱动轴(28)上空转,从而不影响正车运动。为了防止齿条组(7)的脱离而设置了小轴(32)和承板(33)。正倒车机构主要采用了具有正倒车飞轮(46)的锥端离合器及由正倒车手轮(29)和离合器拨叉(34)组成的,它是以手轮(29)来调整锥端离合器的离合嵌(38)的离或合的位置来实现正倒车运动。其操作过程是当手轮(29)右转,导螺杆(42)使螺母(43)运动,其中内侧的两个导螺母(43)向外运动,通过离合器拨叉(34)拉动离合嵌(38)使之楔入配有正车飞轮的两内侧由离合器外壳(37)和内环(47)组成的锥形腔体,则离合器外壳(37)由离合嵌(38)带动内环(47)及正车飞轮(46)、轴套(45),再由轴套(45)经螺钉把力传给驱动轴(28)。与此同时,外侧的两个导螺母(43)也向外运动,通过离合器拨叉(34)使离合嵌(38)脱离配有倒车飞轮(46)的两侧锥形腔体,倒车飞轮(46)空转,此时为正车行驶。反之便为倒车行驶。上述离合器外壳(37)是空套在驱动轴(28)上,离合器外壳(37)的外螺纹部分与中套(50)的内螺纹联固,齿轮组(36)与中套(50)采用键(49)联接并可沿互成180°的键(49)滑动,只要传力件齿条组(7)带动齿轮组(36)啮合转动,就能通过键(49)和中套(50)带动离合器外壳(37)转动,因而该离合器外壳能把力传给驱动轴(28),从而使前轮(16)转动实现正倒车行驶。调速机构主要由具有三档调速的齿条组齿轮组(7、36)、调速手轮(27)、调速拉杆(40)、摇臂(41)、调速连杆(44)、调速拨叉(39)构成。只要转动操纵调速手轮(27)及摇臂(41),由此推或拉调速拉杆(40)及调速连杆(44)带动调速拨叉(39)使齿轮组(36)沿轴线方向移动,变换齿条组(7)与齿轮组(36)的啮合次序以改变速比,从而达到调速目的。前轮承架是以前轮承架横向连杆(53)和滚轮导杆(54)为主体,并在前轮承架横向连杆(53)的两端与前轮承架左承杆和右承杆(2、25)的两端用螺栓连接。为保证齿条组齿轮组(7、36)的传动不受车架、车体(1)震动的影响设计了两个驱动轴承座(56),该轴承座侧面上端有伸出的耳朵(57),用螺栓将该耳朵固定在前轮承架左承杆和右承杆(2、25)的内侧。在轴承座(56)的下平面用螺栓固定前减震弹簧(17),轴承座(56)内孔装有单列向心球轴承(58)和驱动轴(28)。由上可知,推进机构的发力机构、正倒车机构和调速机构都是安装在驱动轴(28)上,其正倒车离合器拨叉(34)和调速拨叉(39)的另一端都是安装在中间前轮承架横向连杆(53)上。该车的后轮承架主要由后轮承架横梁(21)、后减震弹簧(22)及叉轴(31)组成。后减震弹簧(22)安装在后轮承架横梁(21)上,采用叉轴(31)是为了后轮(23)转向的需要。该车的车架主要由车架横向连杆(18)、车架主梁(19)连接而成。车架主梁(19)上安有三张座椅(4),在主梁(19)外侧焊有外伸承板(24),在外伸承板(24)上安装车体(1)。车架前支点和后支点分别安装在前减震弹簧和后减震弹簧(17、22)上,使车架和车体(1)所产生的震动对齿条组齿轮组(7、36)传动的影响减至最小。该车具有一流线型全封闭式车体(1)。其首部形状与人体脚部运动相配合,故其外形轮廓尺寸长×宽×高为3.2×0.95×1.138米。车体(1)除车体两侧上部、车门上部和车首部的上部装有厚度为3毫米的有机玻璃窗外,其余部分均用模制而成厚度为1.5~2毫米的局部加强的玻璃钢。车体(1)与车架的联结是在车体的下裙边周围与车架主梁(19)上的外伸承板(24)用螺栓相固接成为一体。该车的前轮(16)为驱动轮,选用自行车轮,其轮径为610~710毫米,是固定安装在驱动轴(28)上。后轮(23)为转向轮,选用自行车轮,其轮径为455~510毫米,是活套在叉轴(31)上。前轮(16)大于后轮(23)进为了提高速比,保证其车速每小时达到14~27公里,短时可达40公里。后轮(23)为转向轮是为了控制转向的灵活、省力。该车的转向机构采用了通常的叉轴转向,只要操作转向操纵杆(6),推或拉纵向传动杆(20),带动后轮的叉轴(31)和横向连杆(30)就可实现该车的左右转向运动。该车的刹车机构采用了以制动驱动轴(28)为主的刹车带常脱制动器。当脚蹬刹车脚蹬(12)则拉动刹车连杆(13)、刹车摇杆(14),而拉动刹车带(15)就可把固定在驱动轴(28)上的制动盘锢紧,则前轮(16)被制动。另外还辅以用自行车的闸块制动后轮(23)的轮边制动。该车还配有24伏9安培的小型电池,以供车灯和扫雨器的用电。本技术的优点1.节能效果显著,如输送能力是机动轿车的二分之一,则每一万辆自行轿车(按每年行车300天,每天行车2小时计算)每年可节约燃油2100吨。2.操纵性(转向、制动、正倒车、调速)达到或接近机动轿车水平,能满足城市交通车辆安全行驶的要求。行驶速度与我国目前交通现状相适应。3.稳定性好,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了行车安全感。4.具有全天候,风雨、日晒、夜间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机动自行轿车,由车轮、车架、座椅、车体、转向机构、刹车机构组成。其特征是有一个齿条组齿轮组(7、36)传动的推进机构。该机构由发力机构、正倒车机构和调速机构组成,推进机构安装在前轮承架上,车架前支点安装在前轮承架的前减震弹簧(17)上,车架后支点安装在后轮承架的后减震弹簧(22)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崇谦
申请(专利权)人:冯崇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