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板管复合换热型蒸发式冷凝器的空调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89355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板管复合换热型蒸发式冷凝器的空调机组,包括压缩机、蒸发式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和风机,所述蒸发式冷凝器包括冷却风机、布水器和集水池;所述蒸发式冷凝器还包括板管复合换热器;所述板管复合换热器由多个板管复合换热片通过进口集管和出口集管连接组成;所述板管复合换热片包括传热板片以及由换热管加工而成的盘管;所述传热板片设有安放槽,该安放槽的形状与盘管的形状匹配;盘管安放于安放槽内,盘管与安放槽之间的间隙填充有导热粘合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导热粘合层使传热板片与盘管充分接触,增大有效换热面积;换热板片同时能引流冷却水形成连续的水流面,增大冷却水蒸发表面积,既提高换热效率,又有利于减小冷凝器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板片式、盘管式复合的换热型蒸发冷凝器的空调机组。
技术介绍
现阶段市场上的空调机组,其蒸发式冷凝器通常采用弯曲盘管组成换热器,在换热器外表面用喷淋水进行冷却,并利用循环的喷淋水蒸发带走热量。然而,这种盘管式换热器换热管外表面一般为光滑表面,换热效率低。同时,冷却水蒸发换热表面积小,盘管的间距需拉大来增加冷却水与空气的换热时间,导致整个换热器体积庞大。另一方面,由于盘管的上下管之间无介质引导冷却水流动,当冷却水自上而下降落时,在垂直风向的牵引下,冷却水无序飘动易产生飞水,盘管上布水不均匀,易存干点,降低换热能力并存在结垢风险。申请人在先申请的公告号为CN202836298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填料耦合盘管蒸发式冷凝器用的换热管片,在盘管间加装填料片,引导喷淋水形成水膜,解决了冷却水无序飞水的问题。多片填料片通过卡扣等方式安装到盘管上,安装、拆卸较为繁琐;这样的安装方式,填料片与盘管之间会安装不紧密,可满足引导喷淋水形成水膜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与盘管直接换热的需要,而且填料片也不是换热材料,无法与盘管换热。因而虽然该技术专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换热效率,但由于仅仅是通过提高冷却水的利用率来提高换热效率,换热效率未能得到较大限度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改变盘管的换热结构,更大限度地提高换热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板管复合换热型蒸发式冷凝器的空调机组,包括压缩机、蒸发式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和风机,所述蒸发式冷凝器包括冷却风机、布水器和集水池;所述蒸发式冷凝器还包括板管复合换热器;所述板管复合换热器由多个板管复合换热片通过进口集管和出口集管连接组成;所述板管复合换热片包括传热板片以及由换热管加工而成的盘管;所述传热板片设有安放槽,该安放槽的形状与盘管的形状匹配;盘管安放于安放槽内,盘管与安放槽之间的间隙填充有导热粘合层。传热板片能引导喷淋冷却水从上层换热管流向下层换热管,提高冷却水的利用率;同时由于导热粘合层填充满盘管与传热板片之间的间隙,使盘管与传热板片充分接触,传热板片从而成为盘管的肋片,增大盘管的有效换热面积。作为优选,所述导热粘合层为金属填充物。这样的结构可采用浸泡液态金属再冷却的方式实现,使导热粘合层能充分地填充至间隙中,而且金属的导热性能好,进一步提高传热板片的肋化作用。更优地,所述盘管与安放槽之间的间隙小于10毫米。这样的结构间隙小,当进行液态金属浸泡时,由于液态金属的黏性,液体金属会发生毛细管作用,在渗透至传热板片与盘管接触面的内部后,能在接触面内形成一层均匀的薄填充物,不仅使传热板片与盘管完全融接为一个整体,而且填充层很薄从而减少了传热板片与盘管之间的接触热阻。更优地,所述传热板片还冲压有若干限位槽和/或定位焊点。这样的结构可以保证在浸泡液态金属时,盘管与传热板片之间的间隙能保证足够小。作为优选,所述金属填充物为锌、锡、铝、铜中的一种或多种。这几种金属熔点低、价格便宜,用于液态金属浸泡,具有极高性价比。优选方式还可以为,所述导热粘合层为导热粘胶。直接使用导热粘胶使加工更简便。作为优选,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蒸发式冷凝器的气体管连接,蒸发式冷凝器的液体管通过节流装置与蒸发器的液体管连接,蒸发器的气体管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所述蒸发式冷凝器为一个或多个并联。作为优选,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蒸发式冷凝器的气体管连接,蒸发式冷凝器的液体管通过节流装置与蒸发器的液体管连接,蒸发器的气体管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所以空调机组具有制冷循环模式和热泵循环模式;所述空调机组设置有第一制冷阀、第二制冷阀、第一热泵阀和第二热泵阀;第一制冷阀设置在压缩机的排气口与蒸发式冷凝器的气体管的连接管路上,第二制冷阀设置在压缩机的吸气口与蒸发器的气体管的连接管路上,第一热泵阀设置在压缩机的排气口与蒸发器的气体管的连接管路上,第二热泵阀设置在压缩机的吸气口与蒸发式冷凝器的气体管的连接管路上。作为优选,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设有第一换向阀,压缩机的吸气口设有第二换向阀;第一换向阀的两个出口分别与蒸发式冷凝器的气体管和蒸发器的气体管连接,第二换向阀的两个进口分别与蒸发式冷凝器的气体管和蒸发器的气体管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为二位三通换向阀。作为优选,所述空调机组设置有四通换向阀,四通换向阀的四个接口分别与压缩机排气口、蒸发式冷凝器的气体管、蒸发器的气体管和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带板管复合换热型蒸发式冷凝器的空调机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导热粘合层使传热板片与盘管充分接触,使得盘管能通过换热板片产生肋化效应,增大有效换热面积;2)换热板片同时能引流冷却水形成连续的水流面,增大冷却水蒸发表面积;3)增大有效换热面积和冷却水蒸发面积,既提高换热效率,同时又有利于减小冷凝器体积。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带板管复合换热型蒸发式冷凝器的空调机组的制冷循环模式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带板管复合换热型蒸发式冷凝器的空调机组的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带板管复合换热型蒸发式冷凝器的空调机组的热泵循环模式的原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带板管复合换热型蒸发式冷凝器的空调机组采用多个蒸发器并联的原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带板管复合换热型蒸发式冷凝器的空调机组采用二位三通换向阀的原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带板管复合换热型蒸发式冷凝器的空调机组采用四通换向阀的原理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板管复合换热型蒸发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板管复合换热型蒸发冷凝器的板管复合换热片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板管复合换热型蒸发冷凝器的板管复合换热片的传热板片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8沿A-A线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1图1示出了本技术空调机组的制冷循环模式的原理示意图,由图1可见,本空调机组包括压缩机1、蒸发式冷凝器2、节流装置3、蒸发器4和风机5 ;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8与蒸发式冷凝器的气体管2a连接,蒸发式冷凝器的液体管2b通过节流装置与蒸发器的液体管4a连接,蒸发器的气体管4b与压缩机的吸气口 9连接。该蒸发式冷凝器2采用了板管复合换热片,在此先不做详细描述。工作原理:制冷剂经压缩机I压缩后成高温高压状态的气体时由制冷系统管道进入蒸发式冷凝器2,经过蒸发式冷凝器2后,高温高压状态的气体被冷却成低温高压液体,并经节流装置3形成低温低压液体进入蒸发器4中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制取冷风,然后在蒸发器4中制冷剂液体蒸发汽化并被压缩机I吸走,完成制冷循环模式。实施例2图2示出了本技术空调机组的原理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较,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空调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板管复合换热型蒸发式冷凝器的空调机组,包括压缩机、蒸发式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和风机,所述蒸发式冷凝器包括冷却风机、布水器和集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式冷凝器还包括板管复合换热器;所述板管复合换热器由多个板管复合换热片通过进口集管和出口集管连接组成;所述板管复合换热片包括传热板片以及由换热管加工而成的盘管;所述传热板片设有安放槽,该安放槽的形状与盘管的形状匹配;盘管安放于安放槽内,盘管与安放槽之间的间隙填充有导热粘合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明谭栋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华德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