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容量蓄水管道雨水蓄排系统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蓄排检查井(1),每个蓄排检查井(1)与楼房立管(1a)连通和/或通过雨水口管(1b)与雨水口(10)连通,其内设置有初雨收集室(12)和后雨收集室(11);多个初雨蓄水管道(2),与多个蓄排检查井(1)间隔布置,每个初雨蓄水管道(2)与邻近蓄排检查井(1)的初雨收集室(12)连通;多个大容量的后雨蓄水管道(3),其坡度为0~0.15‰,与多个蓄排检查井(1)间隔布置,每个后雨蓄水管道(3)与邻近蓄排检查井(1)的后雨收集室(11)连通;其中,最下游的一个初雨蓄水管道(2)通过初雨退水系统与排污系统(4)连通;最下游的一个后雨蓄水管道(3)通过后雨溢排系统与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5)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容量蓄水管道雨水蓄排系统和蓄排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镇排水,环境保护
,尤其涉及一种大容量蓄水管道的雨水蓄排系统和蓄排方法。
技术介绍
在城市居住区、公建区、市政设施建设区等区域的雨水排除一般由内部的雨水管道负担。需要根据外部道路下的市政雨水管道的管径、接入点的高程,决定小区雨水管道的布置、管径和高程。但往往外部道路下现状雨水管道的管径小和高程不足,如此,产生了解决此排水困难的几种方案,一是小区雨水管道底平接入外部雨水管道,小雨时能够正常排水,但大雨时,外部雨水管道的水位升高后,会使小区雨水外排困难,严重了会产生积水;二是按规划建设外部规划雨水管道,但往往涉及的线路长、拆迁多,近期很难完成;三是在建筑区内建设雨水蓄水池蓄存雨水,但受建筑区内地下车库、市政管线和化粪池等地下构筑物的限制,蓄水池的位置很难安排;四是将建筑区内地面填土加高,使小区的内部雨水管道按正常坡度接入外部雨水管道,但填土量大,投资高,近期不易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大容量蓄水管道雨水蓄排系统,能够实现对初雨和后雨的分流,以及初雨的排放、后雨的溢流排水,能够解决小区内部雨水的排放问题,同时减少初雨对河道的污染,又能蓄水利用。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容量蓄水管道雨水蓄排系统,包括:多个蓄排检查井,每个蓄排检查井与楼房立管连通和/或通过雨水口管与雨水口连通,其内设置有初雨收集室和后雨收集室;多个初雨蓄水管道,与所述多个蓄排检查井间隔布置,每个初雨蓄水管道与邻近蓄排检查井的初雨收集室连通;多个大容量的后雨蓄水管道,其坡度为0~0.15‰,与所述多个蓄排检查井间隔布置,每个后雨蓄水管道与邻近蓄排检查井的后雨收集室连通;其中,最下游的一个初雨蓄水管道通过初雨退水系统与排污系统连通,以便将初雨排入排污系统;最下游的一个后雨蓄水管道通过后雨溢排系统与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连通,以便将后雨溢流排入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优选地,还包括与最上游的初雨蓄水管道连通的初雨冲洗装置,用来冲洗所述初雨收集室和初雨蓄水管道,并使得冲洗后的泥水流入所述初雨退水系统。优选地,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后雨收集室和后雨蓄水管道内的后雨冲洗装置,用来冲洗后雨收集室和后雨蓄水管道,并使得冲洗后的泥水流入所述后雨溢排系统。优选地,所述蓄排检查井内设置有中间隔层,将蓄排检查井内分成上下布置的所述后雨收集室和初雨收集室;所述蓄排检查井内设置有用来接收所述楼房立管和所述雨水口管排出的初雨的初雨过渡管,其顶端敞口并分别与所述楼房立管和雨水口管管底相平,其底端穿过所述中间隔层与所述初雨收集室连通。优选地,初雨冲洗装置包括:与所述最上游的初雨蓄水管道连通的冲洗井;与所述冲洗井连通的自来水管,其上安装有放水开关;安装在所述冲洗井内的虹吸管,其一端与所述最上游的初雨蓄水管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冲洗井内连通,以便将冲洗井内的自来水导入所述最上游的初雨蓄水管道。优选地,初雨退水系统包括:与所述最下游的一个初雨蓄水管道连通的沉泥井,其井底低于所述最下游的一个初雨蓄水管道管底;一端与所述沉泥井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排污系统连通的初雨退水管道,其管底高于所述沉泥井井底;安装在所述初雨退水管道的所述一端的止回装置,用来阻止所述排污系统中的污水流入沉泥井。优选地,后雨冲洗装置包括三根喷水管,其中两根喷水管沿水流方向延伸,并安置在所述后雨蓄水室和后雨蓄水管道的两侧,其上开有斜向水流方向的喷水口;另一喷水管垂直于水流方向延伸,其一端与所述两根喷水管位于上游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外部压力水管连接。优选地,后雨溢排系统包括:与所述最下游的一个后雨蓄水管道连通的后雨溢排井,其井底低于所述最下游的一个后雨蓄水管道的管底;一端与所述后雨溢排井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连通的溢流管道,其管底高于所述最下游的一个后雨蓄水管道的管底,低于所述最下游的一个后雨蓄水管道的管顶。优选地,后雨溢排系统还包括:一端与所述后雨溢排井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连通的后雨退水管道,其管底与所述最下游的一个后雨蓄水管道的管底相平;安装在所述后雨退水管道的所述一端的止回装置,用来阻止所述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中的雨水流入所述后雨溢排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大容量蓄水管道雨水蓄排系统蓄排雨水的方法,包括如下进行的步骤:当初雨经楼房立管和/或雨水口管排入蓄排检查井时,初雨经初雨过渡管流入初雨收集室,继而流入初雨蓄水管道,经初雨退水系统排入排污系统;当初雨蓄水管道和初雨收集室以及初雨过渡管蓄满后,经楼房立管和/或雨水口管排入蓄排检查井的后雨溢出所述初雨过渡管进入后雨蓄水室,继而流入后雨蓄水管道;当后雨蓄水室和后雨蓄水管道蓄满后,再增加的后雨由后雨溢排系统溢流排入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当降雨结束后,后雨蓄水室和后雨蓄水管道储蓄的后雨由后雨溢排系统排入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本专利技术采用蓄排检查井,以及分别与蓄排检查井连通的初雨蓄水管道和后雨蓄水管道,将初雨和后雨分流,并储存,减少了初雨对河道的污染;同时采用后雨溢排系统实现后雨向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的溢流排放和退水,采用初雨退水系统实现初雨向排污系统的退水,实现蓄排结合,又能进行蓄水利用;采用长线、极小坡布置的大容量后雨蓄水管道进行后雨的蓄排,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排水落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大容量蓄水管道雨水蓄排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Ⅰ—Ⅰ线的剖视图;图3是沿图1中Ⅱ—Ⅱ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1中Ⅲ—Ⅲ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1中Ⅳ—Ⅳ线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1中Ⅴ—Ⅴ线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蓄排检查井;1a-楼房立管;1b-雨水口管;10-雨水口;11-后雨收集室;12-初雨收集室;13-中间隔层;13a-密封井盖13a;14-初雨过渡管;14a-挡板;15-流槽;15a-底斜边;15b-弧形边;15c-顶斜边;2-初雨蓄水管道;3-后雨蓄水管道;4-排污系统;5-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60-冲洗井;61-虹吸管;70-沉泥井;71-初雨退水管道;72-封盖;73-回流孔;74-止回拍门;80、81-喷水管;90-后雨溢排井;91-溢流管道;92-后雨退水管道。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大容量蓄水管道雨水蓄排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Ⅰ—Ⅰ线的剖视图;图3是沿图1中Ⅱ—Ⅱ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1中Ⅲ—Ⅲ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1中Ⅳ—Ⅳ线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1中Ⅴ—Ⅴ线的剖视图;本专利技术的大容量蓄水管道雨水蓄排系统包括:多个蓄排检查井1,相互间隔布置,每个蓄排检查井与楼房立管1a连通和/或通过雨水口管1b与雨水口10连通,以便雨水口收集的雨水由雨水口管1b排入蓄排检查井1,楼房立管1a收集的雨水排入蓄排检查井1内,蓄排检查井1内设置有后雨收集室11和初雨收集室12;多个初雨蓄水管道2,与多个蓄排检查井1间隔布置,即在相邻两初雨蓄水管道之间设置一个蓄排检查井1,每个初雨蓄水管道2与邻近蓄排检查井的初雨收集室12连通;多个大容量的后雨蓄水管道3,其坡度为0~0.15‰,与多个蓄排检查井间隔布置,每个后雨蓄水管道3与邻近蓄排检查井的后雨收集室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容量蓄水管道雨水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蓄排检查井(1),每个蓄排检查井(1)与楼房立管(1a)连通和/或通过雨水口管(1b)与雨水口(10)连通,其内设置有初雨收集室(12)和后雨收集室(11);多个初雨蓄水管道(2),与所述多个蓄排检查井(1)间隔布置,每个初雨蓄水管道(2)与邻近蓄排检查井(1)的初雨收集室(12)连通;多个大容量的后雨蓄水管道(3),其坡度为0~0.15‰,与所述多个蓄排检查井(1)间隔布置,每个后雨蓄水管道(3)与邻近蓄排检查井(1)的后雨收集室(11)连通;其中,最下游的一个初雨蓄水管道(2)通过初雨退水系统与排污系统(4)连通,以便将初雨排入排污系统(4);最下游的一个后雨蓄水管道(3)通过后雨溢排系统与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5)连通,以便将后雨溢流排入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容量蓄水管道雨水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蓄排检查井(1),每个蓄排检查井(1)与楼房立管(1a)连通和/或通过雨水口管(1b)与雨水口(10)连通,其内设置有初雨收集室(12)和后雨收集室(11);多个初雨蓄水管道(2),与所述多个蓄排检查井(1)间隔布置,每个初雨蓄水管道(2)与邻近蓄排检查井(1)的初雨收集室(12)连通;多个大容量的后雨蓄水管道(3),其坡度为0~0.15‰,与所述多个蓄排检查井(1)间隔布置,每个后雨蓄水管道(3)与邻近蓄排检查井(1)的后雨收集室(11)连通;其中,最下游的一个初雨蓄水管道(2)通过初雨退水系统与排污系统(4)连通,以便将初雨排入排污系统(4);最下游的一个后雨蓄水管道(3)通过后雨溢排系统与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5)连通,以便将后雨溢流排入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最上游的初雨蓄水管道(2)连通的初雨冲洗装置,用来冲洗所述初雨收集室(12)和初雨蓄水管道(2),并使得冲洗后的泥水排入所述初雨退水系统。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后雨收集室(11)和后雨蓄水管道(3)内的后雨冲洗装置,用来冲洗后雨收集室(11)和后雨蓄水管道(3),并使得冲洗后的泥水排入所述后雨溢排系统。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排检查井(1)内设置有中间隔层(13),将蓄排检查井(1)内分成上下布置的所述后雨收集室(11)和初雨收集室(12);所述蓄排检查井(1)内设置有用来接收所述楼房立管(1a)和所述雨水口管(1b)排出的初雨的初雨过渡管(14),其顶端敞口并分别与所述楼房立管(1a)和雨水口管(1b)管底相平,其底端穿过所述中间隔层(13)与所述初雨收集室(12)连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雨冲洗装置包括:与所述最上游的初雨蓄水管道(2)连通的冲洗井(60);与所述冲洗井(60)连通的自来水管,其上安装有放水开关;安装在所述冲洗井(60)内的虹吸管(61),其一端与所述最上游的初雨蓄水管道(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冲洗井(60)内连通,以便将冲洗井(60)内的自来水导入所述最上游的初雨蓄水管道(2)。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雨退水系统包括:与所述最下游的一个初雨蓄水管道(2)连通的沉泥井(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昌和,
申请(专利权)人:段昌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