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并列双管气井生产管柱,包括有套管、双管油管挂、大油管、小油管、双管封隔器,所述大油管和小油管通过双管油管挂吊挂在套管中,所述双管封隔器对套管进行封隔,并对大油管和小油管进行固定;大油管上装有第一井下安全阀和第一工作筒;小油管上装有第二井下安全阀和第二工作筒。该管柱在初期产能较高时,大小油管同时生产;中期产能下降时大油管单独生产;气井见水后,小油管携液能力较强,可单独携液生产;如积液较多,无法自喷则采用气举排水采气。实现了气井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无需动管柱作业,具有采气速度快,环境污染小的特点,后期无需修井,减少储层污染,降低作业成本,对高产气田开发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开采设备,具体一种气井生产管柱。
技术介绍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4年2月26日公开了公开号为CN203452734U,为一种高压气井生产及清防蜡一体化管柱的专利,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气井生产及清防蜡一体化管柱结构,包括在油管上设置化学剂注入阀,该化学剂注入阀为单向阀;另外在油管与套管之间环空设置毛细管线,毛细管线的一端连通到化学剂注入阀中,另一端伸出到地面,能够满足高压气井环空带保护液和封隔器条件,达到清防蜡目的;另外在化学剂注入阀上方油管安装井下安全阀,由控制管线实现井下安全阀开启或关闭,该控制管线一端连接在井下控制阀,另一端连接到地面设备。该新型管柱结构一方面降低高含蜡、高压气井蜡堵情况;另一方面保证了高压气井安全生产。上述专利的技术方案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明显不同,所解决的问题也不同,上述专利由于采用传统的单管柱作业的结构形式,故存在以下缺陷:在完井阶段,根据气井产能及配产要求进行生产管柱优选,管柱尺寸仅适合投产初期产能较高时的生产要求。气井生产中后期,随着地层压力的下降、产层污染、出水等问题的产生,原有生产管柱将无法满足携液生产需求,导致气井积液甚至水淹停产。这时,则需要通过修井作业来实施排水采气工艺来恢复气井的正常生产,气井的修井作业投资大、风险高、难度大,而且往往由于压力系数低、作业条件限制等因素,修井后也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存在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满足气井生产全生命周期的并列双管气井生产管柱,该生产管柱既能满足气井投产初期时的生产需求,又能满足中后期压力下降、气井出水后连续携液生产的需要,无需动管柱修井作业。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并列双管气井生产管柱,它包括有套管、双管油管挂、大油管、小油管、第一井下安全阀、第二井下安全阀、双管封隔器、第一工作筒和第二工作筒,所述大油管和小油管通过双管油管挂吊挂在套管中,所述双管封隔器对套管进行封隔,并对大油管和小油管进行固定;所述大油管上且位于双管封隔器的上方装有第一井下安全阀,大油管上且位于双管封隔器的下方装有第一工作筒;所述小油管上且位于双管封隔器的上方装有第二井下安全阀,小油管上且位于双管封隔器的下方装有第二工作筒;所述第一工作筒和第二工作筒用于双管封隔器的坐封,以及对大油管和小油管的封堵。进一步地,所述大油管的下端装有第一钢丝引鞋,所述小油管的下端设有第二钢丝引鞋。进一步地,所述小油管上且位于双管封隔器的上方装有气举阀。进一步地,所述大油管是由多根油管对接而成,所述第一井下安全阀的两端和第一工作筒的两端与油管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钢丝引鞋的上端部与最低部的油管螺纹连接。进一步地,第一工作筒位于双管封隔器下方的第I?2根油管处。进一步地,所述小油管是由多根油管对接而成,所述第二井下安全阀的两端、第二工作筒的两端以及气举阀的两端都与油管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钢丝引鞋的上端部与最低部的油管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气举阀连接在小油管上且位于双管封隔器的上方第I?2根油管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工作筒位于双管封隔器下方的第I?2根油管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该管柱结构可满足气井全生命周期生产需求,初期产能较高时大小油管同时生产;中期产能下降时大油管单独生产;气井见水后,小油管携液能力较强,可单独携液生产;如积液较多,无法自喷则采用气举排水采气。该管柱充分考虑了气井生产中后期的排水采气工艺,实现了气井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无需动管柱作业,具有采气速度快,环境污染小的特点,后期无需修井,减少储层污染,降低作业成本,对高产气田开发具有良好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并列双管气井生产管柱的示意图。图中:1、双管油管挂;2、大油管;3、小油管;4、第一井下安全阀;5、第二井下安全阀;6、气举阀;7、双管封隔器;8、第一工作筒;9、第二工作筒;10、第一钢丝引鞋;11、第二钢丝引鞋;12、套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并列双管气井生产管柱,它包括有套管12、双管油管挂1、大油管2、小油管3、第一井下安全阀4、第二井下安全阀5、气举阀6、双管封隔器7、第一工作筒8和第二工作筒9,所述大油管2和小油管3通过双管油管挂I吊挂在套管12中,所述双管封隔器7对套管12进行封隔,并对大油管2和小油管3进行固定。大油管2上且位于双管封隔器7的上方装有第一井下安全阀4,大油管2上且位于双管封隔器7的下方装有第一工作筒8,所述大油管2的下端装有第一钢丝引鞋10。具体而言,所述大油管2是由多根油管对接而成,所述第一井下安全阀4的两端和第一工作筒8的两端与油管螺纹连接,第一工作筒8位于双管封隔器下方的第I?2根油管处;所述第一钢丝引鞋10的上端部与最低部的油管螺纹连接。小油管3上且位于双管封隔器7的上方装有第二井下安全阀5,小油管3上且位于双管封隔器7的下方装有第二工作筒9,第二工作筒9用于双管封隔器7的坐封。小油管3的下端设有第二钢丝引鞋11。所述小油管3上且位于双管封隔器7的上方装有气举阀6。具体而言,小油管3是由多根油管对接而成,所述第二井下安全阀5的两端、第二工作筒9的两端以及气举阀6的两端都与油管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钢丝引鞋11的上端部与最低部的油管螺纹连接,所述气举阀6连接在小油管3上且位于双管封隔器7的上方第I?2根油管处。所述第二工作筒9位于双管封隔器7下方的第I?2根油管处。本专利技术的应用,需要对气井井口装置进行改造,井口采气树需要更换为满足条件的双管气井采气树,同时油管挂更换为双管气密封油管挂。为满足气井连续携液生产的要求,要对油管尺寸进行优选,根据气井配产及生产指标预测数据,分析优选满足连续携液生产的油管内径,分析设计气举阀参数,同时根据气体成分,分析优选满足生产要求的油管材质。工作原理:在气井生产初期,采用大小双油管同时生产,第一工作筒和第二工作筒中均不投放堵塞器,大小双油管同时工作;中期在第二工作筒中投放堵塞器封堵油管,利用大油管单独生产;后期在第一工作筒中投放堵塞器封堵油管,利用小油管单独生产;当地层压力下降,气井积液,小油管也无法满足携液生产要求时,环空注气,所注气体由环空通过气举阀6进入小油管内,采用气举排水方式进行采气作业。综上所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阅读本专利技术文件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无需创造性脑力劳动而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变换方案,均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并列双管气井生产管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套管、双管油管挂、大油管、小油管、第一井下安全阀、第二井下安全阀、双管封隔器、第一工作筒和第二工作筒,所述大油管和小油管通过双管油管挂吊挂在套管中,所述双管封隔器对套管进行封隔,并对大油管和小油管进行固定;所述大油管上且位于双管封隔器的上方装有第一井下安全阀,大油管上且位于双管封隔器的下方装有第一工作筒;所述小油管上且位于双管封隔器的上方装有第二井下安全阀,小油管上且位于双管封隔器的下方装有第二工作筒;所述第一工作筒和第二工作筒用于双管封隔器的坐封,以及对大油管和小油管的封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列双管气井生产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油管的下端装有第一钢丝引鞋,所述小油管的下端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并列双管气井生产管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套管、双管油管挂、大油管、小油管、第一井下安全阀、第二井下安全阀、双管封隔器、第一工作筒和第二工作筒,所述大油管和小油管通过双管油管挂吊挂在套管中,所述双管封隔器对套管进行封隔,并对大油管和小油管进行固定;所述大油管上且位于双管封隔器的上方装有第一井下安全阀,大油管上且位于双管封隔器的下方装有第一工作筒;所述小油管上且位于双管封隔器的上方装有第二井下安全阀,小油管上且位于双管封隔器的下方装有第二工作筒;所述第一工作筒和第二工作筒用于双管封隔器的坐封,以及对大油管和小油管的封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霄,袁辉,宋立志,于志刚,廖云虎,颜明,彭建峰,穆永威,贾辉,谢思宇,梁玉凯,吴绍伟,曾玉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