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感应式仪表连接复合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81910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感应式仪表连接复合电缆,包括动力绝缘线芯和信号传输绝缘线芯,动力绝缘线芯和信号传输绝缘线芯绞合成缆构成缆芯,在缆芯上重叠绕包一层铝塑带层和泄流线;铝塑带层以其铝面与泄流线相接触;铝塑带层和泄流线外设置有屏蔽层,屏蔽层外依次包裹有绝缘层、铜丝屏蔽层、低烟无卤内护套、铝丝铠装、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外护套层,外护套层内部还均匀分布有传感纤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动力线和信号线复合结构,使电缆的功能集成化,导体采用绞合结构表面平整,弯曲性能优良,同时能有效防止在发生火灾后燃烧产生大量浓烟及卤酸腐蚀性气体危害人体和设备,传感纤维有助于及时发现外护套层的破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缆
,具体是一种新型感应式仪表连接复合电缆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电气装备越来越先进,无论电气装备功能多强、结构多复杂,都是若干个小功能模块有机构建而成。而且市场上的各类功能电气装备都设计成标准化了,使其在不同主设备上都能应用,这些小模块的电能与信号控制线,以往都是分别用动力线和控制线连接,这样出现了连接线很乱,不利于设备的检修和装配。同时,电缆在运输过程或者其他使用环境中,造成的局部绝缘体损害、脱落而没有即时检查出来,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引发事故,同时在检测过程中需耗费人力,增加人工成本;并且传统的电缆中使用了众多的金属材料,使得电缆成本居高不下,而且单位长度重量大,搬运费力;另外,在发生火灾时,火焰会沿着电缆蔓延,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厌恶和有毒的腐蚀性气体,烟雾和有毒的气体往往对人先产生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感应式仪表连接复合电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感应式仪表连接复合电缆,包括动力绝缘线芯和信号传输绝缘线芯,所述动力绝缘线芯设置有两根,分别为一根正极一根负极,所述信号传输绝缘线芯同样设置有两根,同样为一根正极一根负极;所述动力绝缘线芯和信号传输绝缘线芯均由软裸铜线绞和镀锡软铜线绞合而成;所述动力绝缘线芯和信号传输绝缘线芯分别包裹在动力绝缘层和信号绝缘层内,两根动力绝缘线芯和两根信号传输绝缘线芯绞合成缆构成缆芯,在缆芯上重叠绕包一层铝塑带层和泄流线;所述铝塑带层以其铝面与泄流线相接触;所述铝塑带层和泄流线外设置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外包裹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外包裹有铜丝屏蔽层;所述铜丝屏蔽层外包裹有低烟无卤内护套;所述低烟无卤内护套外包裹有铝丝铠装,铠装层采用半硬铝线;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设置在铝丝铠装外侧,所述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外包裹有外护套层,外护套层采用热塑性聚烯烃直接包覆在电缆上;所述外护套层内部均匀分布有12根传感纤维。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动力绝缘线芯的截面积为0.5-1.5_2,所述信号传输绝缘线芯的截面积为1.0-2.5mm2 ;低烟无卤内护套的材料采用低烟无卤交联聚烯烃。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动力绝缘层和信号绝缘层均由高密度聚乙稀制成。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动力绝缘层的厚度为0.3mm,所述信号绝缘层的厚度为0.8mm。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泄流线为七根镀锡铜绞合结构,截面积大于 0.5mm2 ο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绝缘层的绝缘材料采用交联聚乙烯。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低烟无卤内护套的材料采用低烟无卤交联聚烯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动力线和信号线复合结构,一方使电缆的功能集成化,另一方面使电缆的结构更加紧凑,使于使用;导体采用绞合结构,表面平整,弯曲性能优良,提高了电缆的柔软性;铝塑带层的铝面与泄流线接触,使感应电荷得以释放,提高了屏蔽效果;屏蔽铜丝兼做地线芯,材料消耗明显减少,因此单位长度重量减轻,便于运输;同时低烟无卤内护套能够有效防止在发生火灾后,燃烧产生大量浓烟及含卤的物质燃烧时释放出的卤酸腐蚀性气体危害人体和设备;另外,传感纤维的设置有助于及时发现外护套层的破损,有效保证了电缆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新型感应式仪表连接复合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_动力绝缘线芯、2-信号传输绝缘线芯、3-泄流线、4-动力绝缘层、5-信号绝缘层、6-铝塑带层、7-屏蔽层、8-绝缘层、9-铜丝屏蔽层、10-低烟无卤内护套、11-铝丝铠装、12-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13-外护套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感应式仪表连接复合电缆,包括动力绝缘线芯I和信号传输绝缘线芯2,所述动力绝缘线芯I设置有两根,分别为一根正极一根负极,所述信号传输绝缘线芯2同样设置有两根,同样为一根正极一根负极;所述动力绝缘线芯I和信号传输绝缘线芯2均由软裸铜线绞和镀锡软铜线绞合而成,所述动力绝缘线芯I的截面积为0.5-1.5mm2,所述信号传输绝缘线芯2的截面积为1.0-2.5mm2 ;所述动力绝缘线芯I和信号传输绝缘线芯2分别包裹在动力绝缘层4和信号绝缘层5内,所述动力绝缘层4和信号绝缘层5均由高密度聚乙烯制成,所述动力绝缘层4的厚度为0.3mm,所述信号绝缘层5的厚度为0.8mm ;两根动力绝缘线芯I和两根信号传输绝缘线芯2绞合成缆构成缆芯,在缆芯上重叠绕包一层铝塑带层6和泄流线3 ;所述铝塑带层6以其铝面与泄流线3相接触,所述泄流线3为七根镀锡铜绞合结构,截面积大于0.5mm2 ;所述铝塑带层6和泄流线3外设置有屏蔽层7,所述屏蔽层7外包裹有绝缘层8,绝缘层8的绝缘材料采用交联聚乙烯;所述绝缘层8外包裹有铜丝屏蔽层9,屏蔽铜丝外用铜带反向扎紧;所述铜丝屏蔽层9外包裹有低烟无卤内护套10,低烟无卤内护套10的材料采用低烟无卤交联聚烯烃;所述低烟无卤内护套10外包裹有铝丝铠装11,铠装层采用半硬铝线;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12设置在铝丝铠装11外侧,所述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12外包裹有外护套层13,外护套层13采用热塑性聚烯烃直接包覆在电缆上;所述外护套层13内部均匀分布有12根传感纤维6,传感纤维6用于感应判断外护套层13的完整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主权项】1.一种新型感应式仪表连接复合电缆,包括动力绝缘线芯(I)和信号传输绝缘线芯(2),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绝缘线芯(I)设置有两根,分别为一根正极一根负极,所述信号传输绝缘线芯(2)同样设置有两根,同样为一根正极一根负极;所述动力绝缘线芯(I)和信号传输绝缘线芯(2)均由软裸铜线绞和镀锡软铜线绞合而成;所述动力绝缘线芯(I)和信号传输绝缘线芯(2)分别包裹在动力绝缘层(4)和信号绝缘层(5)内,两根动力绝缘线芯(I)和两根信号传输绝缘线芯(2)绞合成缆构成缆芯,在缆芯上重叠绕包一层铝塑带层(6)和泄流线(3);所述铝塑带层(6)以其铝面与泄流线(3)相接触;所述铝塑带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感应式仪表连接复合电缆,包括动力绝缘线芯(1)和信号传输绝缘线芯(2),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绝缘线芯(1)设置有两根,分别为一根正极一根负极,所述信号传输绝缘线芯(2)同样设置有两根,同样为一根正极一根负极;所述动力绝缘线芯(1)和信号传输绝缘线芯(2)均由软裸铜线绞和镀锡软铜线绞合而成;所述动力绝缘线芯(1)和信号传输绝缘线芯(2)分别包裹在动力绝缘层(4)和信号绝缘层(5)内,两根动力绝缘线芯(1)和两根信号传输绝缘线芯(2)绞合成缆构成缆芯,在缆芯上重叠绕包一层铝塑带层(6)和泄流线(3);所述铝塑带层(6)以其铝面与泄流线(3)相接触;所述铝塑带层(6)和泄流线(3)外设置有屏蔽层(7),所述屏蔽层(7)外包裹有绝缘层(8);所述绝缘层(8)外包裹有铜丝屏蔽层(9);所述铜丝屏蔽层(9)外包裹有低烟无卤内护套(10);所述低烟无卤内护套(10)外包裹有铝丝铠装(11),铠装层采用半硬铝线;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12)设置在铝丝铠装(11)外侧,所述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12)外包裹有外护套层(13),外护套层(13)采用热塑性聚烯烃直接包覆在电缆上;所述外护套层(13)内部均匀分布有12根传感纤维(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梁
申请(专利权)人:富阳怀邦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