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液、汽分离的回路型热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78598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31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液、汽分离的回路型热管结构,包括一蒸发室、以及一回路管体,蒸发室具有两个接口,且蒸发室内壁上设有储液毛细结构,而回路管体则具有两个蒸气通道管部、以及一连接于两个蒸气通道管部之间的冷凝管部,且两个蒸气通道管部分别连接至蒸发室的两个接口;其中,各蒸气通道管部都包含一内管与一外管,内管套设于外管内,且外管内设有介于外管与内管间的回流毛细结构,回流毛细结构延伸至蒸发室内,并与储液毛细结构相衔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液、汽分离的回路型热管结构,包括一蒸发室、以及一回路管体,蒸发室具有两个接口,且蒸发室内壁上设有储液毛细结构,而回路管体则具有两个蒸气通道管部、以及一连接于两个蒸气通道管部之间的冷凝管部,且两个蒸气通道管部分别连接至蒸发室的两个接口;其中,各蒸气通道管部都包含一内管与一外管,内管套设于外管内,且外管内设有介于外管与内管间的回流毛细结构,回流毛细结构延伸至蒸发室内,并与储液毛细结构相衔接。【专利说明】具有液、汽分离的回路型热管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传递元件,尤指一种具有液、汽分离的回路型热管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回路型热管主要由一回路型的管体封存适量的工作流体所构成,并于该管体上区隔一蒸发部与一冷凝部。且在设计上,往往需考虑工作流体于汽化的流向与液态的回流方向,以便于工作流体汽化后可通过管体一部分由蒸发部出发至冷凝部后,经冷凝为液态再由管体另一部分由冷凝部回流至蒸发部,如此方可避免工作流体于汽态与液态的流向相冲突等问题。 然而,由于回路型热管在实际使用上,因低瓦数时热阻高,蒸发端与冷凝端温差大,无法广泛应用于一般电子消费产品。 有鉴于此,本技术人是改善并解决上述的缺失,乃特潜心研宄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具有液、汽分离的回路型热管结构,其可将工作流体于液态与汽态下分离行进,进而解决于管体内因流向的冲突问题,同时在回路型热管的设计上,也无需考虑工作流体因流动上的方向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液、汽分离的回路型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蒸发室,内部呈中空状,并具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两个接口,且该蒸发室内壁上设有储液毛细结构;以及 一回路管体,具有两个蒸气通道管部、以及一连接于该两个蒸气通道管部之间的冷凝管部,且该两个蒸气通道管部分别连接至该蒸发室的两个接口 ; 其中,各该蒸气通道管部都包含一内管与一外管,该内管套设于该外管内,且该外管内设有介于该外管与该内管间的回流毛细结构,所述回流毛细结构延伸至该蒸发室内,并与所述储液毛细结构相衔接。 所述的具有液、汽分离的回路型热管结构,该蒸发室由一底座与一上盖构成。 所述的具有液、汽分离的回路型热管结构,该底座与该上盖间进一步设有复数支撑件。 所述的具有液、汽分离的回路型热管结构,各该蒸气通道管部的外管比该内管更突伸至该蒸发室内。 所述的具有液、汽分离的回路型热管结构,所述储液毛细结构延伸至该外管突伸至该蒸发室内的端口上而形成毛细包覆部。 所述的具有液、汽分离的回路型热管结构,所述储液毛细结构是粉末烧结而成或金属网。 所述的具有液、汽分离的回路型热管结构,各该蒸气通道管部的外管与该冷凝管部连接而形成一体。 所述的具有液、汽分离的回路型热管结构,该冷凝管部上进一步设有复数鳍片。 所述的具有液、汽分离的回路型热管结构,所述蒸发室的数量是复数。 所述的具有液、汽分离的回路型热管结构,任意两个所述蒸发室间以一连通管相连接。 所述的具有液、汽分离的回路型热管结构,所述回路管体的数量是复数,并连接于任意两个所述蒸发室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工作流体在汽化的行进方向、以及液化的回流方向,将可于回路管体的蒸气通道管部内分道而行,不再发生汽态与液态工作流体因行进方向相冲突的干扰现象,同时在回路型热管的设计上,也无需考量工作流体在流动上的方向问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内部构造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图1的局部放大详图; 图3是根据图2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图3的4-4断面剖视图; 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本技术>蒸发室I ;底座10 ;接口 100 ;上盖11 ;储液毛细结构12 ;毛细毛覆部120 ;支撑件13 ;连通管14 ;回路管体2 ;蒸气通道管部20 ;内管200 ;蒸气通道200b ;蒸气通道方向200c ;外管201 ;回流毛细结构201a ;回流通道201b ;回流通道方向201c ;冷凝管部21 ;鳍片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贵审查委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1所示,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内部构造的平面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液、汽分离的回路型热管结构,大致包括一蒸发室1、以及一回路管体2;其中: 该蒸发室I内部呈中空状,并用于封存适量的工作流体(图略);而在本技术所举的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该蒸发室I可由一底座10与一上盖11构成。且该蒸发室I的内壁上设有储液毛细结构12,所述储液毛细结构12可由金属粉末烧结于壁面后所形成、或也可为金属网等其它型式的毛细结构。而该蒸发室I的底座10与上盖11间,也可进一步设有复数支撑件13,以提供底座10与上盖11间的间距,防止蒸发室I在除气或抽真空的过程中发生凹陷等问题。 该回路管体2具有两个蒸气通道管部20、以及一连接于该两个蒸气通道管部20之间的冷凝管部21,且该两个蒸气通道管部20分别连接至上述蒸发室I的两个接口 100,以构成一回路状。再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各蒸气通道管部20又包含一内管200与一外管201,该内管200即套设于外管201内,且该外管201内设有介于外管201与内管200间的回流毛细结构201a,所述回流毛细结构201a可为形成于该外管201内壁上的沟槽,以通过沟槽间的间距提供回流通道201b,而内管200内部则提供蒸气通道200b。同时,所述回流毛细结构201a延伸至上述蒸发室I内,并与蒸发室I的储液毛细结构12相衔接。另外,再如图1所示,该外管201与冷凝管部21连接而形成一体,以供所述蒸气通道200b与回流通道201b都得与冷凝管部21相连通,而该冷凝管部21上则可进一步设有复数鳍片3,以提供或增加冷凝效果。 是以,凭借上述的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技术具有液、汽分离的回路型热管结构。 据此,如图1至图3所示,当蒸发室I接触于一发热源(图略)时,位于蒸发室I内的工作流体将由液态转变为汽态,并可无方向限制地由蒸发室I的任一接口 100、或同时由两个接口 100出发,且由蒸气通道管部20的内管200进入阻力较小的所述蒸气通道200b,进而能顺着如图3所标示的蒸气通道方向200c以通往冷凝管部21。而后,当汽态工作流体于冷凝管部21内时,即因冷却而由汽态变回液态;此时,变回液态的工作流体会附着于冷凝管部21的管壁上,即可流入所述回流通道201b而被回流毛细结构201a所吸附,并能顺着如图3所标示的回流通道方向201c以回流至蒸发室1,从而由蒸发室I内的储液毛细结构12衔接所回流的液态工作流体。如此,工作流体在汽化的行进方向、以及液化的回流方向,将可于回路管体2的蒸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液、汽分离的回路型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蒸发室,内部呈中空状,并具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两个接口,且该蒸发室内壁上设有储液毛细结构;以及一回路管体,具有两个蒸气通道管部、以及一连接于该两个蒸气通道管部之间的冷凝管部,且该两个蒸气通道管部分别连接至该蒸发室的两个接口;其中,各该蒸气通道管部都包含一内管与一外管,该内管套设于该外管内,且该外管内设有介于该外管与该内管间的回流毛细结构,所述回流毛细结构延伸至该蒸发室内,并与所述储液毛细结构相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宏
申请(专利权)人: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