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夹,包括本体、若干弹性件及若干止顶件;本体设有通孔及固定孔;每一止顶件固定于对应弹性件的第一端,每一弹性件的第二端安装于对应固定孔;弹性件和止顶件容置于对应固定孔,且止顶件可以在对应固定孔内移动;止顶件远离对应弹性件的自由端相互顶抵,且位于通孔内;线缆插入通孔而挤压止顶件的自由端,弹性件弹性变形回缩使得线缆穿过通孔后,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迫使止顶件的自由端夹持于线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线夹利用弹性件和止顶件一起夹持线缆,通孔的尺寸等于甚至大于现有最粗的线缆的外径,而不会夹紧不了线缆;并且弹性件的弹性变形,使得止顶件的自由端之间的空间变化幅度大且可调,以适用不同外径的线缆,从而提高了通用性和实用性。(*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线夹,包括本体、若干弹性件及若干止顶件;本体设有通孔及固定孔;每一止顶件固定于对应弹性件的第一端,每一弹性件的第二端安装于对应固定孔;弹性件和止顶件容置于对应固定孔,且止顶件可以在对应固定孔内移动;止顶件远离对应弹性件的自由端相互顶抵,且位于通孔内;线缆插入通孔而挤压止顶件的自由端,弹性件弹性变形回缩使得线缆穿过通孔后,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迫使止顶件的自由端夹持于线缆。本技术的线夹利用弹性件和止顶件一起夹持线缆,通孔的尺寸等于甚至大于现有最粗的线缆的外径,而不会夹紧不了线缆;并且弹性件的弹性变形,使得止顶件的自由端之间的空间变化幅度大且可调,以适用不同外径的线缆,从而提高了通用性和实用性。【专利说明】线夹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缆夹持
,且特别涉及一种线夹。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及建筑业施工中,经常会需要接线缆以达到通电和/或接通光电信号的目的。在安装线缆的过程中,要用到线盘盘线。一般来说,在盘线的过程中,会配备一个线夹夹持在线缆的预定位置,用于标识线缆的长度;此外,线夹以用于夹持线缆,防止线缆抽出脱离。然而,现有线夹用于夹持线缆的通孔的孔径是一定的,而线缆的电线的直径有大有小。通孔的孔径大了就夹不紧,线缆容易松动甚至脱离;固定孔的孔径小了容易卡住甚至擦伤线缆。因此,现有线夹的通孔的孔径不可调,导致其通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夹,以解决现有线夹的固定孔的孔径不可调,通用性不强的问题。 一种线夹,其包括本体、若干弹性件及若干止顶件;所述本体设有一供线缆穿过的通孔及与所述通孔贯通的若干固定孔;每一所述止顶件固定于对应弹性件的第一端,每一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安装于对应固定孔;所述弹性件和所述止顶件容置于对应固定孔,且所述止顶件可以在对应固定孔内移动;所述止顶件远离对应弹性件的自由端相互顶抵,且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线缆插入所述通孔而挤压所述止顶件的自由端,所述弹性件弹性变形回缩使得所述线缆穿过所述通孔后,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迫使所述止顶件的自由端夹持于所述线缆。 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每一所述止顶件为珠子或球体。 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每一所述止顶件包括固定于对应弹性件的连接杆,且每一所述止顶件的自由端为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设置的球冠状的头部O 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每一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每一所述固定孔内设有一个固定件,每一所述弹性件套设在对应的固定件上,且每一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固定于对应的固定件。 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每一所述固定孔为螺纹孔,每一所述固定件为与所述螺纹孔配合的螺钉,每一所述弹性件套设于对应的螺钉,且每一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抵顶于对应螺钉的螺帽。 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孔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均匀分布于所述通孔的周围。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线夹利用弹性件和止顶件一起夹持线缆,通孔的尺寸可以与现有最粗的线缆的外径一致,甚至大于现有最粗的线缆的外径,而无需担心会夹紧不了线缆;并且弹性件的弹性变形,使得这些止顶件的自由端之间的空间变化幅度大且可调,以适用不同外径的线缆,从而提高了通用性和实用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线夹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线夹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设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的线夹,其包括本体1、若干弹性件3及若干止顶件5。本体I设有一个通孔11及与通孔11贯通的若干固定孔13。每一止顶件5固定于对应弹性件3的第一端,且每一弹性件3的第二端安装于固定孔13。每一弹性件3及对应的止顶件5容置在对应的固定孔13,且止顶件5可以在该对应的固定孔13内移动。止顶件5远离对应弹性件3的自由端相互顶抵,且位于通孔11内。 本技术实施例的线夹使用时,线缆插入通孔11,需要说明的是,通孔11的孔径大于目前市场上最粗的线缆,因此,通孔11适用于所有的线缆。这样,线缆就挤压每一止顶件5的自由端,使得每一弹性件3变形收缩。线缆穿过通孔11后,弹性件3的弹性回复力迫使止顶件5移动至自由端顶夹于线缆,从而将线缆夹持固定。由于本技术线夹利用弹性件3和止顶件5 —起来夹持线缆,通孔11的尺寸可以与现有最粗的线缆的外径一致,甚至大于现有最粗的线缆的外径,而无需担心会夹紧不了线缆;并且弹性件3的弹性变形,使得这些止顶件5的自由端之间的空间变化幅度大且可调,以适用不同外径的线缆,从而提高了通用性和实用性。 本实施例中,上述弹性件3为弹簧。上述止顶件5为珠子。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每一止顶件5也可以为球;或者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每一止顶件5包括与对应弹性件3固定的连接杆,且每一止顶件5的自由端为连接杆远离弹性件3的一端设置的球冠状的头部。 本实施例中,固定孔13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均匀分布于通孔11的周围,也就是说,固定孔13在通孔11的孔心线外围成一个圆,且每相邻两固定孔13之间的夹角相等。 每一固定孔13内还固定有一个固定件15。弹性件3套设在对应的固定件15上,且弹性件3的第二端固定于固定件15。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固定孔13为螺纹孔,固定件15为与螺纹孔配合的螺钉;弹性件3套在螺钉上,且弹性件3的第二端顶抵于螺钉的螺帽上。旋拧螺钉,可以调整弹性件3的预设弹性及长度。 本实施例中,本体I呈球状,通孔11与和固定孔13的孔心线均与本体I的球心相交。本体I上设有若干个弧形的加强肋111。具体地,本体I相对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一个平面(未标号)。通孔11贯穿该两个平面,且通孔11的孔心线与本体I的球心相交。本体I的赤道处设有一环形条(未标号)。本体I还设有若干与通孔11的孔心线垂直,且与环形条相交的长条形块(未标号),固定孔13贯穿每一对应的长条形块。加强肋111的两端分别与顶端或底端平面和环形条相交。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线夹,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本体、若干弹性件及若干止顶件; 所述本体设有一供线缆穿过的通孔及与所述通孔贯通的若干固定孔; 每一所述止顶件固定于对应弹性件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夹,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本体、若干弹性件及若干止顶件;所述本体设有一供线缆穿过的通孔及与所述通孔贯通的若干固定孔;每一所述止顶件固定于对应弹性件的第一端,每一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安装于对应固定孔;所述弹性件和所述止顶件容置于对应固定孔,且所述止顶件可以在对应固定孔内移动;所述止顶件远离对应弹性件的自由端相互顶抵,且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线缆插入所述通孔而挤压所述止顶件的自由端,所述弹性件弹性变形回缩使得所述线缆穿过所述通孔后,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迫使所述止顶件的自由端夹持于所述线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国麟,金鑫,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唯尔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