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机房电梯对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78211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31 20:31
一种无机房电梯对重结构,包括对重框和对重轮,所述对重框包括前后两根由钢板制成的上横梁、前后两根由钢板制成的下横梁及左右两根由槽钢制成的外直梁和设于两根外直梁之间的中直梁,对重轮的轮轴与两根上横梁相连,在电梯的对重框上两侧设置副导轨支架和双面导轨支架,所述双面导轨支架由连接副导轨的副支架与连接主导轨的主支架组成,所述副支架固定在主支架的中部,所述副支架与对重框另一边的副导轨支架相对于对重轮呈对称设计。此种方案既实现了对重面积的增大从而达到对重框的高度降低而满足对重行程的效果,又不增加成本,且不影响轿厢面积,不影响电梯的重心平衡,也就不影响电梯运行的舒适感,既经济又简单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无机房电梯对重结构,包括对重框和对重轮,所述对重框包括前后两根由钢板制成的上横梁、前后两根由钢板制成的下横梁及左右两根由槽钢制成的外直梁和设于两根外直梁之间的中直梁,对重轮的轮轴与两根上横梁相连,在电梯的对重框上两侧设置副导轨支架和双面导轨支架,所述双面导轨支架由连接副导轨的副支架与连接主导轨的主支架组成,所述副支架固定在主支架的中部,所述副支架与对重框另一边的副导轨支架相对于对重轮呈对称设计。此种方案既实现了对重面积的增大从而达到对重框的高度降低而满足对重行程的效果,又不增加成本,且不影响轿厢面积,不影响电梯的重心平衡,也就不影响电梯运行的舒适感,既经济又简单实用。【专利说明】一种无机房电梯对重结构
本技术涉及垂直电梯,具体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中可以在短行程内满足电梯对重要求的无机房电梯对重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无机房电梯的广泛应用,在有限的空间布置结构紧凑合理的电梯结构课题就摆在了设计者们的面前,为了达到设计要求的平衡系数,需要配置若干的对重块,电梯的额定载荷越大,需要的对重块整体重量就越大,而由于很多井道平面面积的限制,对重块的面积也要受到限制,在对重块密度不增加的情况下,就导致需要更多的对重块数量才能满足平衡系数的要求,而对重块过多时就会使整个对重装置的高度过高。因为无机房电梯的结构和有机房不同,有机房的曳引机和曳引机架都放在机房里,不占用井道顶部的空间,而无机房的曳引机和曳引机架需要搁置在井道内部,即占用到了井道的顶部空间,且一般情况下总是在对重框的正上方,所以这必然要求对重框的整体高度不能过高,否则当电梯运行到首层平层时,对重框将会撞到曳引机架。另外如果将对重块的密度增大,则单块重量过重,在安装时也比较费时费力,且增加成本。 总之,当无机房电梯井道顶层高度和底坑深度有限时,常常面临对重行程不足的情况,那么怎样来解决这种困境呢,其中不泛有很多设计高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来满足此项要求: 1.通过将水泥复合型对重块改为铸铁或铁对重块,从而增加对重块的密度来降低对重框的高度,这样将满足对重行程的不足,但这样做势必增加电梯的成本; 2.通过增加对重块的横向面积来增加对重块的单块重量,从而降低整个对重框的高度来满足要求,但此种方案需要损失井道的横向尺寸来满足,简单的说如果井道的宽度不是足够大,那么就得减小轿厢的宽度来实现,显然这也不是理想的方案; 3.通过增加对重块的纵向面积来达到降低对重框的高度从而满足对重的行程;如果要增加对重块的纵向尺寸,传统方案必然是将轿底轮的位置向轿厢后方移动,从而达到将对重轮中心后移,这样对重框的纵向尺寸将增大,这种方法虽然能达到目的,但也有缺点:轿底轮后移必然将轿厢的重心随之后移,这样导靴在导轨上的侧向受力增大,影响平衡,且导靴易损,电梯运行舒适感降低。 以上方案,虽然能达到目的,但都不是理想的选择,或多或少存在增加成本、损失轿厢尺寸、轿厢重心不够平衡、结构设计不够合理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机房电梯对重结构,其目的在于:通过改变连接对重导轨和轿厢导轨的双面固定支架的结构来实现,在基本不改变其它相关尺寸及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增加对重的纵向面积。 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无机房电梯对重结构,包括对重框和对重轮,所述对重框包括前后两根由钢板制成的上横梁、前后两根由钢板制成的下横梁及左右两根由槽钢制成的外直梁和设于两根外直梁之间的中直梁,对重轮的轮轴与两根上横梁相连,在电梯的对重框上两侧设置副导轨支架和双面导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导轨支架由连接副导轨的副支架与连接主导轨的主支架组成,所述副支架固定在主支架的中部,所述副支架与对重框另一边的副导轨支架相对于对重轮呈对称设计。 所述副支架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主支架的中部。 所述对重框对称设于副导轨支架、副支架之间。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此种方案既实现了对重面积的增大从而达到对重框的高度降低而满足对重行程的效果,又不增加成本,且不影响轿厢面积,不影响电梯的重心平衡,也就不影响电梯运行的舒适感,既经济又简单实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本技术结构原理示意图。 其中:1对重框 2对重轮 3副导轨支架 4双面导轨支架 4-1副导轨4-2副支架4-3主导轨4-4主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2所示的一种无机房电梯对重结构,包括对重框I和对重轮2,所述对重框I包括前后两根由钢板制成的上横梁、前后两根由钢板制成的下横梁及左右两根由槽钢制成的外直梁和设于两根外直梁之间的中直梁,对重轮2的轮轴与两根上横梁相连,在电梯的对重框I上两侧设置副导轨支架3和双面导轨支架4,所述双面导轨支架4由连接副导轨4-1的副支架4-2与连接主导轨4-3的主支架4-4组成,所述副支架4_2固定在主支架4-4的中部,所述副导轨支架3与副支架4-2相对于对重轮2呈对称设计。 所述副支架4-2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主支架4-4的中部。 所述对重框I对称设于副导轨支架3、副支架4-2之间。 传统无机房电梯的双面导轨支架(如图1所示)做成横U字形结构,即副支架与连接主导轨的支架从主导轨支架的端面焊接,阻碍了副导轨的位置的纵向移动,即限制了对重导轨距的尺寸范围,也就限制了对重框的尺寸大小;改进后的双面导轨支架(如图2所示),将副支架放置在连接主导轨的支架的中部进行焊接,这样副导轨的位置将向对重导轨距一边尺寸增大的方向纵向移动,这样对重框一边的纵向尺寸也就变大了,此时因为对重轮的位置没变,为了使对重框整体的重心仍处于对重框的中心位置,我们还要将另一边的副导轨的位置向导轨距增大方向移动,这样对重框两边的纵向尺寸都增大了,整个对重块的两边纵向面积也变大了,这样在不改变对重块密度的情况下,整个对重框的高度就降低了。 综上,本技术达到预期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无机房电梯对重结构,包括对重框和对重轮,所述对重框包括前后两根由钢板制成的上横梁、前后两根由钢板制成的下横梁及左右两根由槽钢制成的外直梁和设于两根外直梁之间的中直梁,对重轮的轮轴与两根上横梁相连,在电梯的对重框上两侧设置副导轨支架和双面导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导轨支架由连接副导轨的副支架与连接主导轨的主支架组成,所述副支架固定在主支架的中部,所述副支架与对重框另一边的副导轨支架相对于对重轮呈对称设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对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支架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主支架的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对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框对称设于副导轨支架、副支架之间。【文档编号】B66B17/12GK204251134SQ201420741413【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2日 【专利技术者】王敬华, 孙雪荣, 范东群 申请人:江苏通鼎电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机房电梯对重结构,包括对重框和对重轮,所述对重框包括前后两根由钢板制成的上横梁、前后两根由钢板制成的下横梁及左右两根由槽钢制成的外直梁和设于两根外直梁之间的中直梁,对重轮的轮轴与两根上横梁相连,在电梯的对重框上两侧设置副导轨支架和双面导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导轨支架由连接副导轨的副支架与连接主导轨的主支架组成,所述副支架固定在主支架的中部,所述副支架与对重框另一边的副导轨支架相对于对重轮呈对称设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敬华孙雪荣范东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通鼎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