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车的电动辅助传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7602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脚踏车的电动辅助传动器,主要提供可安置在各种脚踏车的车体轴管位置中,其特征在于:该传动器的壳体内安装有一轴杆、致动齿轮、连动体,并在致动齿轮旁则与电动马达所经由主动伞形杆齿、从动伞形杆齿传导的传动齿轮相啮合,再由一壳盖包覆住,其轴杆两端凸露于传动器之外,以组装链盘、曲柄及踩踏板,而位于壳内的段落处设有突环部,并在突环部周环设有数处凹陷处及一凹环沟,用以在凹陷处中放置摆块、再由一弹束钢圈一并通过摆块中间的凹沟而形成圈束作用,该突环部则套入连动体的内齿位置中;而连动体周环上也设有数处凹陷处及一凹环沟,用以在凹陷处中放置摆块、再由一弹束铜圈一并通过摆块中间的凹沟而形成圈束作用,其中轴杆与连动体的两摆块方向为相对方向设置,而在周环旁的另一段落上则设有供链盘呈结合定位用的定位部,用来在该连动体的数摆块位于致动齿轮的内齿后,再使链盘结合在该连动体上;而致动齿轮外周的连续环齿则与电动马达所经由主动伞形杆齿、从动伞形杆齿传导的传动齿轮相啮合。(*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脚踏车的电动辅助传动器,提供在既有的脚踩与新增的电动两方式并不互相抵触干扰下,还可产生各别的传动行进,甚至也可同时供应以为做爬坡前行,从而达到减轻骑乘者踩踏负担的助力作用,适用于各种车种,便于快速安装实施。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脚踏车的电动辅助传动器,主要提供可安置在各种脚踏车的车体轴管位置中,其特征在于该传动器的壳体内安装有一轴杆、致动齿轮、连动体,并在致动齿轮旁则与电动马达所经由主动伞形杆齿、从动伞形杆齿传导的传动齿轮相啮合,再由一壳盖包覆住,其轴杆两端凸露于传动器之外,以组装链盘、曲柄及踩踏板,而位于壳内的段落处设有突环部,并在突环部周环设有数处凹陷处及一凹环沟,用以在凹陷处中放置摆块、再由一弹束钢圈一并通过摆块中间的凹沟而形成圈束作用,该突环部则套入连动体的内齿位置中;而连动体周环上也设有数处凹陷处及一凹环沟,用以在凹陷处中放置摆块、再由一弹束铜圈一并通过摆块中间的凹沟而形成圈束作用,其中轴杆与连动体的两摆块方向为相对方向设置,而在周环旁的另一段落上则设有供链盘呈结合定位用的定位部,用来在该连动体的数摆块位于致动齿轮的内齿后,再使链盘结合在该连动体上;而致动齿轮外周的连续环齿则与电动马达所经由主动伞形杆齿、从动伞形杆齿传导的传动齿轮相啮合。本技术提供的脚踏车的电动辅助传动器,安置在脚踏车的车体轴管位置中,该传动器的壳体装设有一轴杆,并在轴杆上穿设有一致动齿轮、连动体,连动体与致动齿轮内并制有内齿,而在轴杆与连动体上则设有数个摆块,且两者间的摆块为相对方向设置,并分别置于连动体与致动齿轮内齿中,而致动齿轮则与电动马达中经主、从动伞形杆齿组传导的传动齿轮相啮合,如此将整个传动器、利用轴杆的装置于车体轴管内中,再以为电动马达连结至电池组,而轴杆两端则予安装着曲柄与踩踏板,如此在脚踩与电动两方式并不互相抵触干扰下,就可各别产生动力给链盘转动行进,甚至还可同时供应以为做爬坡前行,从而达到减轻骑乘者踩踏负担的助力作用,适用于各种车种,便于快速安装实施。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立体分解图示。图3为本技术组装后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以电动实施状态的图示。图5为本技术以脚踩实施状态的图示。图6为本技术以电动暨脚踩同步实施的图示。首先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图2、图3的结构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脚踏车的电动辅助传动器,主要提供可安置在目前既有的各种脚踏车A的车体轴管A1位置中,即先将原位于车体轴管A1中的轴杆取出不用,而改由已置于传动器1中的轴杆2进行装置,再将原有的链盘A2、曲柄A3及踩踏板A4予以组合定位,便可完成传统脚踩动力传导与电动方式的动力传导两种形态;该传动器1的壳体内安装有一轴杆2、致动齿轮3、连动体4,并在致动齿轮3旁则与电动马达M所经由主动伞形杆齿M1、从动伞形杆齿M2传导的传动齿轮M3相啮合,之后再由一壳盖11包覆住,其轴杆2两端凸露于传动器1之外,以组装链盘A2、曲柄A3及踩踏板A4,而位于壳内的段落处设有突环部21,并在突环部21周环设有数处凹陷处22及一凹环沟23,以为在凹陷处22中则放置摆块24、再由一弹束钢圈25也一并通过摆块24中间的凹沟241而形成圈束作用,以致每一摆块24则可形成摆移现象,之后该突环部21则套入连动体4的内齿41位置中;而连动体4周环上也有与轴杆2的突环部21般的设有数处凹陷处42及一凹环沟43,以为在凹陷处42中则放置摆块44、再由一弹束钢圈45也一并通过摆块44中间的凹沟441而形成圈束作用,以致每一摆块44则可形成摆移现象,其中轴杆2与连动体4的两摆块24、44方向为相对方向设置,而在周环旁的另一段落上则设有供链盘A2呈结合定位用的定位部46及一外螺纹47,以在该连动体4的数摆块44得位于致动齿轮3的内齿31后,再使链盘A2结合在该连动体4上,并由一定位环A5的内螺纹A51相螺合在外螺纹47上形成定位之用;而致动齿轮3外周的连续环齿32则与电动马达M所经由主动伞形杆齿M1、从动伞形杆齿M2传导的传动齿轮M3相啮合。如此将整个传动器1利用轴杆2的装置于车体轴管A1内中,再将链盘A2、曲柄A3及踩踏板A4予以组合定位,即如图3所示;再使电动马达M连结至电池组B(限特定位置),如此,当启动电动马达M开始运转时,即电动马达M经由主动伞形杆齿M1与从动伞形杆齿M2传导至传动齿轮M3,使相啮的致动齿轮3随即运转,连带地也通过其内齿31与连动体4的数摆块44相啮合而使连动体4也转动,则在连动体4上的链盘A2得以运转以带动整部脚踏车A前进,此时由于轴杆2上的摆块24是与连动体4上的摆块44为相反摆向缘故,并不会促使轴杆2产生运转作用,即如图4所示。反之,当不用电动马达M启动时,亦即如传统脚踩方式的踩动踩踏板A4,如图5所示轴杆2便开始转动,同时利用突环部21上的数摆块24啮合于连动体4的内齿41带动下,则与连动体4相定位住的链盘A2就运转踏车A前进,此时由于轴杆2上的摆块24与连动体4上的摆块44为相反摆向的缘故,且轴杆2前行转动的方向并不会使连动体4上摆块44产生运动现象,致动齿轮3即呈停滞状态。如此本技术所运用的结构方式、即传统脚踩动力传导与电动方式的动力传导两种形态并不相干扰,甚至还有相辅的作用,即当该脚踏车A在爬坡需要费力气时,不仅可使用电动马达M启动,也可同时使用脚踩致动,即原先已受到致动齿轮3运动的连动体4可以又受到轴杆2上的摆块24带动,如图6所示;且两方式所供连动体4的运动方向是一致的情形下,当然是为增加助力,也即将带动的力量由两者予以分摊开,以免只偏重于其中一种方式。从而达到减轻骑乘者踩踏负担的助力效果。综上所述,通过本技术所可以适用于既有各种车种的快速安装,使其原车得以增其功效使用,比目前全新电动脚踏车更经济,确实具有进步的功效。权利要求1.一种脚踏车的电动辅助传动器,主要提供可安置在各种脚踏车的车体轴管位置中,其特征在于该传动器的壳体内安装有一轴杆、致动齿轮、连动体,并在致动齿轮旁则与电动马达所经由主动伞形杆齿、从动伞形杆齿传导的传动齿轮相啮合,再由一壳盖包覆住,其轴杆两端凸露于传动器之外,以组装链盘、曲柄及踩踏板,而位于壳内的段落处设有突环部,并在突环部周环设有数处凹陷处及一凹环沟,用以在凹陷处中放置摆块、再由一弹束钢圈一并通过摆块中间的凹沟而形成圈束作用,该突环部则套入连动体的内齿位置中;而连动体周环上也设有数处凹陷处及一凹环沟,用以在凹陷处中放置摆块、再由一弹束铜圈一并通过摆块中间的凹沟而形成圈束作用,其中轴杆与连动体的两摆块方向为相对方向设置,而在周环旁的另一段落上则设有供链盘呈结合定位用的定位部,用来在该连动体的数摆块位于致动齿轮的内齿后,再使链盘结合在该连动体上;而致动齿轮外周的连续环齿则与电动马达所经由主动伞形杆齿、从动伞形杆齿传导的传动齿轮相啮合。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脚踏车的电动辅助传动器,主要是在传动器的壳体装设有一轴杆,并在轴杆上穿设有一致动齿轮、连动体,连动体与致动齿轮内并制有内齿,而在轴杆与连动体上则设有数个摆块,且两者间的摆块为相对方向设置,并分别置于连动体与致动齿轮内齿中,而致动齿轮则与电动马达中经主、从动伞形杆齿组传导的传动齿轮相啮合,如此地将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雄
申请(专利权)人:能特力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