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轮式助力自行车,它有带有车把(1)的车架(2),其特征在于:后轮(11)的轴(10)偏离圆心,弹性器的上下端分别与车架(2)及轴(10)相连接,下横架(30)后端与轴(10)相连接,增力器分别与轴(10)及弹力器相铰连;前轮(20)的轴(19)与车把(1)之间连接有弹性器,车架(2)下部通过轴(18)与连接板(17)一端相铰连,连接板(17)的另一端通过脚蹬轴(16)与下横架(30)前端相铰连,增力器分别与轴(19)及弹力器相铰连。(*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所售及用户广为使用的自行车,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大都不能够产生向前方向的力,人们在乘骑时比较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偏心轮式助力自行车,它能够靠后轮的偏心形式,利用人体的重量和偏心后轮旋转的不同位置产生向前方向的力,以此起到助力作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偏心轮式助力自行车,它有带有车把的车架,后轮的轴偏离圆心,弹性器的上下端分别与车架及轴相连接,下横架后端与轴相连接,增力器分别与轴及弹力器相铰连;前轮的轴与车把之间连接有弹性器,车架下部通过轴与连接板一端相铰连,连接板的另一端通过脚蹬轴与下横架前端相铰连,增力器分别与轴及弹力器相铰连。为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所述的弹力器包括筒体,筒体内的上部安装有弹簧,筒体内的下部安装有压簧,带有托盘的支杆套装在压簧内,并与弹簧相接触,支杆的下端分别与后轴、前轴相连接;车把的下端安装在筒体内,并与弹簧相接触;车架上有与其相连接的连接板,支销的上端与连接板相铰连,支销的下端安装在筒体内,并与弹簧相接触;所述的增力器包括弹性片,连片,支片,弹性片的上端与支杆相连接,弹性片的下端与销相铰连,连片的上端与轴相铰连,连片的下端与销相铰连,支片的上端与筒体相铰连,支片的下端与销相铰连。筒体内分别有凸台,压簧的上端分别与其相接触。本技术在乘骑时,由于后轮为偏心形式,其在旋转到不同位置使得乘骑者重心做“上前”或“下后”方向的位移,其位移所产生重力的一部分分别被分解到前、后轮上做功,并产生一个向前方向的力,以此使乘骑者比较省力。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偏心轮式助力自行车,它有带有车把1的车架2,后轮11的轴10偏离圆心,弹性器的上下端分别与车架2及轴10相连接,下横架30后端与轴10相连接,增力器分别与轴10及弹力器相铰连;前轮20的轴19与车把1之间连接有弹性器,车架2下部通过轴18与连接板17一端相铰连,连接板17的另一端通过脚蹬轴16与下横架30前端相铰连,增力器分别与轴19及弹力器相铰连。所述的弹力器包括筒体5、29,筒体5、29内的上部安装有弹簧6、28,筒体5、29内的下部安装有压簧8、26,带有托盘9、25的支杆7、27套装在压簧8、26内,并与弹簧6、28相接触,支杆7、27的下端分别与后轴10、前轴19相连接;车把1的下端安装在筒体29内,并与弹簧28相接触;车架2上有与其相连接的连接板3,支销4的上端与连接板3相铰连,支销4的下端安装在筒体5内,并与弹簧6相接触;所述的增力器包括弹性片12、21,连片13、22,支片14、23,弹性片12、21的上端与支杆7、27相连接,弹性片12、21的下端与销15、24相铰连,连片13、22的上端与轴10、19相铰连,连片13、22的下端与销15、24相铰连,支片14、23的上端与筒体5、29相铰连,支片14、23的下端与销15、24相铰连。筒体5、29内分别有凸台,压簧8、26的上端分别与其相接触。本技术的弹性器、增力器及下横架30只描述了正面的结构形式,而背面所设置的弹性器、增力器及下横架30与其结构、安装位置完全相同,并相对应。本技术在乘骑时,当后轮11的A点在下部位置时,筒体5下移使连片13与支片14之间的夹角变小,此时重心后移重力做正功产生向前力;当后轮11的B点在下部位置时,筒体29下移使连片22与支片23之间的夹角同样变小,此时重心前移重力同样作正功产生向前力,以此周而复始。因此人们在乘骑时比较省力。本技术未详细描述的技术部分均为公知技术。权利要求1.偏心轮式助力自行车,它有带有车把(1)的车架(2),其特征在于后轮(11)的轴(10)偏离圆心,弹性器的上下端分别与车架(2)及轴(10)相连接,下横架(30)后端与轴(10)相连接,增力器分别与轴(10)及弹力器相铰连;前轮(20)的轴(19)与车把(1)之间连接有弹性器,车架(2)下部通过轴(18)与连接板(17)一端相铰连,连接板(17)的另一端通过脚蹬轴(16)与下横架(30)前端相铰连,增力器分别与轴(19)及弹力器相铰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心轮式助力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力器包括筒体(5)、(29),筒体(5)、(29)内的上部安装有弹簧(6)、(28),筒体(5)、(29)内的下部安装有压簧(8)、(26),带有托盘(9)、(25)的支杆(7)、(27)套装在压簧(8)、(26)内,并与弹簧(6)、(28)相接触,支杆(7)、(27)的下端分别与后轴(10)、前轴(19)相连接;车把(1)的下端安装在筒体(29)内,并与弹簧(28)相接触;车架(2)上有与其相连接的连接板(3),支销(4)的上端与连接板(3)相铰连,支销(4)的下端安装在筒体(5)内,并与弹簧(6)相接触;所述的增力器包括弹性片(12)、(21),连片(13)、(22),支片(14)、(23),弹性片(12)、(21)的上端与支杆(7)、(27)相连接,弹性片(12)、(21)的下端与销(15)、(24)相铰连,连片(13)、(22)的上端与轴(10)、(19)相铰连,连片(13)、(22)的下端与销(15)、(24)相铰连,支片(14)、(23)的上端与筒体(5)、(29)相铰连,支片(14)、(23)的下端与销(15)、(24)相铰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心轮式助力自行车,其特征在于筒体(5)、(29)内分别有凸台,压簧(8)、(26)的上端分别与其相接触。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偏心轮式助力自行车,它有带有车把的车架,后轮的轴偏离圆心,弹性器的上下端分别与车架及轴相连接,下横架后端与轴相连接,增力器分别与轴及弹力器相铰连;前轮的轴与车把之间连接有弹性器,车架下部通过轴与连接板一端相铰连,连接板的另一端通过脚蹬轴与下横架前端相铰连,增力器分别与轴及弹力器相铰连。它能够靠后轮的偏心形式,利用人体的重量和偏心后轮旋转的不同位置产生向前方向的力,以此起到助力作用。文档编号B60B19/00GK2495532SQ0126139公开日2002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31日专利技术者杨明勤 申请人:杨明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勤,
申请(专利权)人:杨明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