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动力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推进运输机用的被驱动部进行驱动的动力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这种动力装置,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结构。在该动力装置中,通过所谓单行星类型的第一及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组合来构成具有第一~第四旋转要素的差动装置,第一~第四旋转要素的转速在共线图中满足在单一的直线上依次排列的共线关系。具体而言,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具有第一太阳齿轮、第一行星齿轮架及第一内齿轮,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具有第二太阳齿轮、第二行星齿轮架及第二内齿轮。第一太阳齿轮与第二行星齿轮架经由空心的第一旋转轴而相互连结,第一行星齿轮架与第二太阳齿轮经由实心的第二旋转轴而相互连结。第二旋转轴旋转自如地配置在第一旋转轴的内侧。在以上的结构的差动装置中,第一内齿轮相当于第一旋转要素,相互连结的第一行星齿轮架及第二太阳齿轮相当于第二旋转要素,相互连结的第一太阳齿轮及第二行星齿轮架相当于第三旋转要素,第二内齿轮相当于第四旋转要素。而且,该以往的动力装置搭载于四轮的车辆,第一旋转要素与第一旋转电机连结,第二旋转要素与左驱动轮连结,第三旋转要素与右驱动轮连结,第四旋转要素与第二旋转电机连结。在动力装置中,通过控制第一及第二旋转电机,来控制向左右的驱动轮分配的转矩。而且,作为以往的这种动力装置,还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结构。该以往的动力装置的差动装置由都为单行星类型的第一~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组合构成,且具有在相互之间能够传递动力的第一~第五要素。如图88所示,上述的第一~第五要素的转速满足共线关系,在表示该共线关系的共线图中,第一~第五要素的转速在单一的直线上依次排列。具体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装置,其用于对推进运输机用的两个被驱动部进行驱动,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能量输入输出装置,其能够输入输出旋转能量;第二能量输入输出装置,其能够输入输出旋转能量;以及差动装置,其具有旋转自如的行星齿轮架、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以及第三齿轮,所述行星齿轮架将相互啮合的第一小齿轮及第二小齿轮支承为旋转自如,所述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小齿轮中的一方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小齿轮中的另一方啮合,由所述行星齿轮架及所述第一~第三齿轮构成的四个旋转要素的转速在共线图中满足在单一的直线上排列的共线关系,所述四个旋转要素中,在所述共线图中分别位于两外侧的第一及第二外侧旋转要素与所述第一及第二能量输入输出装置分别机械地连结,分别位于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外侧旋转要素相邻的位置的第一及第二准外侧旋转要素与所述两个被驱动部中的一方及另一方分别机械地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8.01 JP 2012-1709721.一种动力装置,其用于对推进运输机用的两个被驱动部进行驱动,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能量输入输出装置,其能够输入输出旋转能量;第二能量输入输出装置,其能够输入输出旋转能量;以及差动装置,其具有旋转自如的行星齿轮架、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以及第三齿轮,所述行星齿轮架将相互啮合的第一小齿轮及第二小齿轮支承为旋转自如,所述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小齿轮中的一方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小齿轮中的另一方啮合,由所述行星齿轮架及所述第一~第三齿轮构成的四个旋转要素的转速在共线图中满足在单一的直线上排列的共线关系,所述共线图是表示所述动力装置中的各所述旋转要素之间的转速的关系的图,在所述共线图中,从表示值0的横线到纵线上的白圈的距离相当于各所述旋转要素的转速,所述四个旋转要素中,在所述共线图中分别位于两外侧的第一及第二外侧旋转要素与所述第一及第二能量输入输出装置分别机械地连结,分别位于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外侧旋转要素相邻的位置的第一及第二准外侧旋转要素与所述两个被驱动部中的一方及另一方分别机械地连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动装置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小齿轮中的所述另一方啮合的第四齿轮,由该第四齿轮、所述行星齿轮架及所述第一~第三齿轮构成的五个旋转要素的转速在共线图中满足在单一的直线上排列的共线关系,所述五个旋转要素中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外侧旋转要素与所述第一及第二能量输入输出装置分别机械地连结,所述第一及第二准外侧旋转要素与所述一方及另一方的被驱动部分别机械地连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还具备能够输出旋转能量且与所述第一及第二能量输入输出装置另行设置的能量输出装置,所述五个旋转要素中的除所述第一及第二外侧旋转要素以及所述第一及第二准外侧旋转要素以外的旋转要素即中央旋转要素与所述能量输出装置机械地连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是设置在所述第一小齿轮的内周且与该第一小齿轮啮合的第一太阳齿轮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小齿轮的内周且与该第二小齿轮啮合的第二太阳齿轮中的一方,在所述第一齿轮是所述第一太阳齿轮时,所述第二齿轮是设置在所述第一小齿轮的外周且与该第一小齿轮啮合的第一内齿轮,所述第三齿轮是设置在所述第二小齿轮的内周且与该第二小齿轮啮合的第二太阳齿轮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小齿轮的外周且与该第二小齿轮啮合的第二内齿轮中的一方,在所述第一齿轮是所述第二太阳齿轮时,所述第二齿轮是所述第二内齿轮,所述第三齿轮是所述第一太阳齿轮及所述第一内齿轮中的一方。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是设置在所述第一小齿轮的内周且与该第一小齿轮啮合的第一太阳齿轮,所述第二齿轮是设置在所述第一小齿轮的外周且与该第一小齿轮啮合的第一内齿轮,所述第三齿轮是设置在所述第二小齿轮的内周且与该第二小齿轮啮合的第二太阳齿轮,所述第四齿轮是设置在所述第二小齿轮的外周且与该第二小齿轮啮合的第二内齿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小齿轮是由与所述第一小齿轮啮合的第一分割齿轮和与所述第一小齿轮未啮合而与所述第一分割齿轮啮合的第二分割齿轮构成的双小齿轮,所述第一齿轮是设置在所述第一小齿轮的内周且与该第一小齿轮啮合的第一太阳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小齿轮的内周且与该第二小齿轮的所述第二分割齿轮啮合的第二太阳齿轮、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小齿轮的外周且与该第二小齿轮的所述第二分割齿轮啮合的第二内齿轮中的一个,在所述第一齿轮是所述第一太阳齿轮时,所述第二齿轮是设置在所述第一小齿轮的外周且与该第一小齿轮啮合的第一内齿轮,所述第三齿轮是与所述第二小齿轮的所述第二分割齿轮啮合的所述第二太阳齿轮及与所述第二分割齿轮啮合的所述第二内齿轮中的一方,在所述第一齿轮是与所述第二小齿轮的所述第二分割齿轮啮合的所述第二太阳齿轮时,所述第二齿轮是设置在所述第二小齿轮的外周且与该第二小齿轮的所述第一分割齿轮啮合的第二内齿轮,所述第三齿轮是所述第一太阳齿轮及所述第一内齿轮中的一方,在所述第一齿轮是与所述第二小齿轮的所述第二分割齿轮啮合的所述第二内齿轮时,所述第二齿轮是设置在所述第二小齿轮的内周且与该第二小齿轮的所述第一分割齿轮啮合的第二太阳齿轮,所述第三齿轮是所述第一太阳齿轮及第一内齿轮中的一方。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小齿轮是由与所述第一小齿轮啮合的第一分割齿轮和与所述第一小齿轮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多健司,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