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玉米-大豆联合收割台,属于农业机械领域。所述的玉米-大豆联合收割台包括玉米收割台、大豆收割台和动力分配与传递机构,所述玉米割台位于右侧,大豆割台位于左侧,动力分配与传递机构位于后方。所述玉米割台为卧式割台,由扶禾器、摘穗辊和外壳构成;所述大豆割台由分隔板、拨禾轮、割刀以及输送辊构成;所述动力分配与传递机构由分动器、动力输入轴、离合器、带轮、传送带、传动轴和传动链构成,可将收割机提供的动力一分为二,并传递个大豆割台和玉米割台,实现其中一个或两个割台进行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玉米-大豆联合收割台,属于农业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间套种是粮食作物高产栽培的一项农业技术,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科技措施。近年来,玉米-大豆套作增产技术在多地推广应用,因其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使用次数,改善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因而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四川为例,四川省大豆种植方式主要是玉米套作大豆其面积潜力在66.7万hm2以上。目前,限制玉米-大豆间套作模式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机械化,尤其是机械化收获。一方面是由于两种作物在收获时间上的差异,通常不采取统一收获;另一方面是由于间套行较窄,不能用两种收获机械进入田块进行收获作业。鉴于以上情况,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并统一玉米-大豆套作的行宽,使之能够适应收割台尺寸;另一方面可以调整玉米和大豆的品种和播期,达到能够统一收获的要求;最后,还需要设计一种适用于大豆-玉米套作统一收获的收割机械,最终实现玉米套作大豆的机械化收获,为该种植模式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助力。本技术就是基于上述背景及设想提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一次性收获玉米和大豆的联合收割台,实现玉米套作大豆的机械化收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玉米-大豆联合收割包括玉米割台、大豆割台和动力分配机构、动力传递机构四个部分。所述玉米割台为卧式割台,位于右侧,由扶禾器、摘穗辊、外壳构成。所述扶禾器共三组,左右两组呈倒“八”字形,与中间一组形成两个喂入口,玉米经扶禾器运输,进入喂入口,喂入口内有摘穗辊,经摘穗辊剥离得到玉米棒。所述摘穗辊共两组,一组两个,顶部呈锥形,为导锥,辊身呈圆柱形,导锥和辊身上有螺纹凸棱,两个摘穗辊之间有间隙,在两个摘穗辊的拉压作用下,实现摘穗。所述外壳盖在扶禾器上,起保护玉米割台的作用。所述大豆割台位于玉米割台左侧,由拨禾轮、割刀、输送辊和分隔板构成。所述拨禾轮共有五条梳齿,五条梳齿呈五边形放置,分别位于五边形的五个角上。所述割刀位于贴近地面的底部,由定刀片和动刀片组成,在动刀片的往复作用下,将大豆从茎部割断。被割倒的大豆在拨禾轮的作用下进入割台,并最终经由输送辊被输送至大豆割台左侧的入口,从而离开割台进行后续处理。所诉输送辊为水平横放的圆辊,右侧有输送螺纹,左侧有钉齿,在输送螺纹的作用下,大豆被向左输送,在钉齿的作用下,大豆被搅离割台,进行后续处理。所述分隔板位于大豆割台右端,起分隔大豆割台和玉米割台的作用,避免在收割过程中两种作物相互混杂、干扰。所述动力分配机构与动力传递机构,可将由动力输入轴输入的动力一分为二,分别传递给玉米割台和大豆割台。所述分动器动力输入轴位于左下方,两个动力输出轴位于右侧,两个动力输出轴各外接一个离合器。所述离合器是控制动力部分与割台连接的装置,在收割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连接其中一个或两个离合器,从而有选择性的使用其中一个或两个割台。在所述离合器的右端各有一链轮,通过带传动将动力分别传递给两个割台。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如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玉米-大豆联合收割台,在一台收割机上同时安装玉米收割台和大豆收割台,两个割台进行收割作业,能有效解决玉米套作大豆机械化收获难的问题,省工省力。本技术的一种玉米-大豆联合收割台,配备了分动器,可将原有收割机的动力一分为二,分别输送至两个割台,并可根据具体实用需求选择动力接入,使用其中一个或两个割台,从而降低动力损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土壤取样钻的整体结构图。图中标记:1-扶禾器,2-摘穗棍,3-外壳4-分隔板,5-拨禾轮,6_割刀,7_送辊,8-动力输入轴,9-分动器,10-1号离合器,11-2号离合器,12-2号带轮,13-2号传动带,14-1号带轮,15-1号传动带,16-传动链,17-传动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案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玉米-大豆联合收割台,包括玉米割台、大豆割台和动力分配机构与动力传递机构四个部分。所述玉米收割台为卧式割台,位于右侧,由扶禾器1、摘穗辊2、外壳3构成。所述扶禾器I共三组,左右两组呈倒“八”字形,与中间一组形成两个喂入口,玉米经扶禾器运输,进入喂入口,喂入口内有摘穗辊2。所述摘穗辊2共两组,一组两个,顶部呈锥形,为导锥,辊身呈圆柱形,导锥和辊身上有螺纹凸棱,两个摘穗辊之间有间隙。所述外壳盖3在扶禾器上。所述大豆割台位于玉米割台左侧,由拨禾轮5、割刀6、输送辊7及分隔板4构成。所述拨禾轮5共有五条梳齿,五条梳齿呈五边形放置,分别位于五边形的五个角上。所述割刀6位于拨禾轮5下方,由定刀片和动刀片组成,在动刀片的往复作用下,将大豆从茎部割断。所诉输送辊7为水平横放的圆辊,右侧有输送螺纹,左侧圆周上有均匀分布的钉齿,钉齿处有大豆割台出料口。所述分隔板4安装在大豆割台右端两个割台之间,伸出两割台前端 20cm。所述动力分配机构包括动力输入轴8、分动器9,所述动力输入轴8位于分动器9左侧,动力输入轴8的动力经由分动器9被一分为二, 一组带动玉米割台,一组带动大豆割台,所述分动器9由三组外啮合的齿轮构成。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括I号离合器10、2号离合器11,2号带轮12、I号带轮14, 2号传动带13、I号传动带15,传动链16,传动轴17。由分动器9输出的动力分别连接I号离合器10和2号离合器11,所述I号离合器10和2号离合器11右端分别连接I号带轮14和2号带轮12。所述I号带轮14和2号带轮12上分别安装有I号传动带15和2号传动带13。所述2号传动带13另一端连接大豆割台上的带轮,带动大豆割台工作;所述I号传动带15另一端连接玉米割台传动轴17左端的带轮,所述传动轴17安装有两条传动链16,通过传动链16带动玉米割台工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玉米-大豆联合收割台,包括玉米割台、大豆割台、动力分配机构和动力传递机构,所述玉米割台位于右侧,所述大豆割台位于左侧,所述动力分配机构与动力传递机构位于割台后方,为割台提供动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大豆联合收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豆割台:大豆割台右端有分隔板(4),伸出两割台前端20cm,保证玉米割台与大豆割台在工作中互不干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大豆联合收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分配机构:包括动力输入轴(8)和分动器(9),所述动力输入轴(8)位于分动器(9)左侧,所述分动器(9)内部由三组齿轮构成,所述动力输入轴(8)的动力在经过三个齿轮外啮合传动后,输出另一动力。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大豆联合收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括2号带轮(12)和I号带轮(14),所述2号带轮(12)和I号带轮(14)分别位于2号离合器(11)和I号离合器(14)右端,所述2号带轮(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玉米‑大豆联合收割台,包括玉米割台、大豆割台、动力分配机构和动力传递机构,所述玉米割台位于右侧,所述大豆割台位于左侧,所述动力分配机构与动力传递机构位于割台后方,为割台提供动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荣朝,刘波,马菁,吕小荣,雷小龙,张黎骅,秦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