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叶、风机及空调器。该风叶包括轮毂和叶片,所述叶片围绕所述轮毂分布,所述叶片的外端点C与所述叶片的内端点A的连线为弧线,所述弧线的圆心B、所述叶片的内端点A以及所述轮毂的中心O形成直角三角形,其中∠AOB为直角,以达到减小叶片的气流流动不均匀度,抑制叶片的气流入流分离、叶间涡等多类紊流流动,提高风叶出流的均匀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风机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叶,含有该风叶的风机,以及含有该风机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目前,大部分风机的风叶采用直叶片或者圆弧翼型结构的叶片。直叶片或者圆弧翼型结构的叶片便于开模加工,但是这种结构在部分工况与入流条件下易产生较大的叶片前缘压力,进而会使得气流分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对于风机的气动性能与噪声水平有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风叶易产生前缘压力进而导致气流分离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叶间流道的气流流动不均匀度,抑制叶片的气流入流分离等紊流流动的风叶,含有上述风叶的风机,以及含有该风机的空调器。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风叶,包括轮毂和叶片,所述叶片围绕所述轮毂分布,所述叶片的外端点C与所述叶片的内端点A的连线为弧线,所述弧线的圆心B、所述叶片的内端点A以及所述轮毂的中心O形成直角三角形,其中Z AOB为直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片的厚度相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片的高度h随所述叶片的外缘上的任意一点与该点到所述轮毂的轴线之间的距离而变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片的外缘的截面形状为斜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片的外缘的截面形状为弧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片的外缘与水平面之间存在夹角Q1,且0,90°,所述叶片的前缘与竖直面之间存在夹角θ2,且θ2〈8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片的外缘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16°,所述叶片的前缘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02的范围为15° <θ2〈3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毂与所述叶片之间以及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叶片之间形成叶间流道,所述叶间流道的面积S保持恒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叶还包括前盘,所述前盘安装在所述叶片上,且所述前盘的表面形状与所述叶片的前缘的表面形状相适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盘紧贴所述叶片的前缘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盘与所述叶片之间存在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为1.5mm ?6mmο还涉及一种风机,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风叶。还涉及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技术特征所述的风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风叶、风机及空调器,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采用叶片的外端点C与叶片的内端点A的连线形成弧线形结构的叶片,能够保证叶片之间的的动量矩Ucu沿叶片的弧线方向保持恒定,叶片之间的气流流场分布形式能够大大减小叶片的气流流动不均勾度,抑制叶片的气流入流分离、叶间涡等多类紊流流动,提高风叶出流的均匀性,进而提高风机的性能,同时还能够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风叶的等环量翼型结构的风叶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不的风叶的气流流动的不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风叶一实施例中叶片的前缘与竖直面平行的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风叶另一实施例中叶片的前缘与竖直面之间存在夹角的剖视图;图5为图4所示的风叶中风叶的前缘为曲面结构的剖视图;图6为图4所示的风叶中风叶上安装前盘的剖视图;图7为图4所示的风叶各截面的气流流速分布示意图;其中:100-风叶;110-后盘;111-轮毂;120-叶片;121-外缘;122-前缘;130-前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风叶、风机及空调器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风叶100,包括后盘110和叶片120,后盘110的中心位置为一截面形状为环形的轮毂111,环形的轮毂111能够便于风叶100的安装,进而带动风叶100转动。轮毂111凸出于后盘110的表面,叶片120围绕轮毂111均匀分布,气流与风叶100的外缘121相接触。轮毂111的外表面的下部的截面形状为弧形,且弧形的终止位置为后盘I1的内环,叶片120的一端位于后盘110的内环上,叶片120的另一端位于后盘I1的外环上。均匀分布能够保证各个叶片120上所承受的冲击力相一致,减小风叶100的振动,同时保证气流能够在风叶100上平稳流动。凸起的轮毂111与叶片120之间以及任意相邻的两个叶片120之间形成叶间流道Q,气流通过凸起的轮毂111与叶片120之间的叶间流道Q流入到任意相邻的两个叶片120之间的叶间流道Q,这样能够大大减小气流在叶间流道Q流动的不均匀度,抑制叶片120的气流入流分离、叶间涡等多类紊流流动,提尚风叶100出流的均勾性,进而提尚风机的性能。叶片的外端点C与叶片的内端点A的连线为弧线,该弧线为等环量翼型骨线的弧。等环量翼型骨线的弧AC采用圆弧拟合方式生成。叶片120的等环量翼型骨线的弧的生成方式一般是采用曲线近似拟合的方式。在本技术中,叶片120的等环量翼型骨线的弧AC是采用圆弧结合方式来生成的,进而生成等环量翼型骨线的叶片120。如图1所示,O为后盘I1的中心(也为轮毂111的中心),A为后盘120的内环上的一点(即为叶片120的内端点),选取Z OAB= β,ΖΑ0Β = 90°,分别做线段OB与线段ΑΒ,使得线段OB与线段AB相交于点B。再以点B为圆心,线AB为半径,由点A起始至与后盘110的外环交于点C(即为叶片的外端点),形成叶片120的等环量翼型骨线的弧AC。以叶片120厚度分布在等环量翼型骨线的弧AC的上下两侧形成叶片120,以避免气流在入口侧与叶间流道Q的入流分离流动。气流在任意相邻的两个叶片120之间的叶间流道Q的流动如图2所示的箭头方向。此时,叶片120与后盘110的外环的交点C、叶片120与后盘110的内环的交点A的连线为弧线,该弧线为等环量翼型骨线的弧AC,等环量翼型骨线的圆心B、叶片120与后盘110的内环的交点A以及后盘110的中心O形成直角三角形。叶片120呈狭长状,采用圆弧拟合方式生成所述叶片120的等环量翼型骨线,形成叶片120的等环量翼型结构。本技术的风叶100中的叶片120为等环量翼型结构,或者称为无功叶片120结构,其理论依据是叶片120的做功能力主要体现在叶间流道Q处的动量矩Ucu的变化。气流从轮毂111处流入轮毂111与叶片120之间叶间流道Q,流经任意相邻的两个叶片120之间叶间流道Q并从任意两个相邻的叶片120之间的边缘位置流出。也就是说轮毂111处为气流的入口侧,叶片120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叶片120之间的边缘位置为气流的出口侧。在入口侧,所涉及的速度均为气流在入口侧时的速度值,气流的径向速度U1与叶片120的相对速度双1合成为气流的绝对速度c CU1为气流的绝对速度c工在气流的径向速度U1所在直线上的分量,U1= ΓιΧ ω,其中,ω为叶片120的转动角速度,F1为入口侧与后盘11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在出口侧,所涉及的速度均为气流在出口侧时的速度值,气流的径向速度U2与叶片120的相对速度w 2合成为气流的绝对速度c 2,CU2为气流的绝对速度c 2在气流的径向速度U2所在直线上的分量,U2= r2X ω,其中,1*2为出口侧与后盘11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动量矩Ucu沿叶片120的等环量翼型骨线方向保持恒定,气流的流速没有明显的加速或减速,气流在叶间流道Q的流动较为平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叶,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111)和叶片(120),所述叶片(120)围绕所述轮毂(111)分布,所述叶片(120)的外端点C与所述叶片(120)的内端点A的连线为弧线,所述弧线的圆心B、所述叶片(120)的内端点A以及所述轮毂(110)的中心O形成直角三角形,其中∠AOB为直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俊杰,刘池,彭勃,熊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