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袁贤训专利>正文

一种电子PLC数控热传导循环恒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66133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7 15:28
一种电子PLC数控热传导循环恒温装置,包括机壳,机壳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液晶显示控制面板、PLC控制装置、内传导循环恒温鼓风装置、内无刷直流传动装置、内PTC发热散热源装置、内循环风轮内循环装置,其中液晶显示控制面板与PLC控制装置连接,PLC控制装置分别与内传导循环恒温鼓风装置、内无刷直流传动装置、内PTC发热散热源装置、内循环风轮内循环装置电连接;内传导循环恒温鼓风装置位于机壳上部,在机壳内循环送风抽风;内无刷直流传动装置与内循环风轮内循环装置连接,内循环风轮内循环装置包括转轮、轴承、循环风轮和内循环外罩,循环风轮将水吸进内循环外罩内部经转轮搅拌均匀混合加热后,经过内PTC发热散热源装置使水恒温后排出内循环外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水器,特别涉及一种电子PLC数控热传导循环恒温装置
技术介绍
热水器是通过各种能量转换方式,在一定时间内使冷水温度升高变成热水的一种装置,当今社会多使用电加热方式,但大多数热水器无法保持恒定温度。授权公告号为CN2608913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温发生器热水恒温装置,它主要由筒体5、换热管束8组成,还有凝结水盘7、凝结水管6、电动调节阀2、回流管3,温度传感器I 5、计算机主板P L C,凝结水盘7位于高温发生器4筒体5内的上部,内置有换热管束8,换热管束8两端分别固定在前管板I Q和后管板I I上,在凝结水盘7下部接有凝结水管6,凝结水管6的另一端在筒体5外与电动调节阀2进水端相通,电动调节阀2的出水端通过回流管3与筒体4内相通。该恒温装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提供恒定温度热水的要求,但是其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使用不便,仍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PLC数控热传导循环恒温装置。本技术的一种电子PLC数控热传导循环恒温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PLC数控热传导循环恒温装置,包括机壳,机壳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液晶显示控制面板、PLC控制装置、内传导循环恒温鼓风装置、内无刷直流传动装置、内PTC发热散热源装置、内循环风轮内循环装置,其中液晶显示控制面板位于机壳顶端,并与PLC控制装置连接,PLC控制装置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同时,PLC控制装置分别与内传导循环恒温鼓风装置、内无刷直流传动装置、内PTC发热散热源装置、内循环风轮内循环装置电连接;内传导循环恒温鼓风装置位于机壳上部,在机壳内循环送风抽风;内无刷直流传动装置与内循环风轮内循环装置连接,内循环风轮内循环装置包括转轮、轴承、循环风轮和内循环外罩,循环风轮将水吸进内循环外罩内部经转轮搅拌均匀混合加热后,经过内PTC发热散热源装置使水恒温后排出内循环外罩。进一步地,PLC控制装置内部设置有W1-Fi模块,从而实现无线网络远程控制。进一步地,机壳上方设置有进风窗、出风窗内,内传导循环恒温鼓风装置分别与进风窗、出风窗连接。进一步地,机壳中部具有进水口,进水口下方设置有出水口,内循环风轮内循环装置与进水口、出水口连接。进一步地,液晶显示控制面板为可触摸屏。本技术的电子PLC数控热传导循环恒温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既可以方便的实现手动操作,而且可以实现远程操作和控制,使用更加便利,符合现代家庭智能化使用需求,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该电子PLC数控热传导循环恒温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该电子PLC数控热传导循环恒温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5为该电子PLC数控热传导循环恒温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图6为内传导循环恒温鼓风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电子PLC数控热传导循环恒温装置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电子PLC数控热传导循环恒温装置包括机壳,机壳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液晶显示控制面板1、PLC控制装置2、内传导循环恒温鼓风装置3、内无刷直流传动装置4、内PTC发热散热源装置5、内循环风轮内循环装置6,其中液晶显示控制面板I位于机壳顶端,并与PLC控制装置2连接,PLC控制装置2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同时,PLC控制装置2分别与内传导循环恒温鼓风装置3、内无刷直流传动装置4、内PTC发热散热源装置5、内循环风轮内循环装置6电连接,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液晶显示控制面板I为可触摸屏,PLC控制装置2采用可触摸屏操作控制,再加上无极滚轮调温,可控制热量散发在水中0-96°C任意一点的循环水滚动使得整体水温的温差在±0.5°C范围以内传温。优选地,PLC控制装置2内部设置有W1-Fi模块,从而实现无线网络远程控制,可进行开启、关闭、预约、调温、链接等操作。W1-Fi无线网络模块融合了业界最新的W1-Fi技术和微控制器技术,支持IEEE802.11 b/g/n无线通讯和多种节能模式,广泛地运用于各种新型智能化电子产品。它拥有无线络模块系列模块的最新功能全兼容。W1-Fi无线网络模块内置了主频高达120MHz的Cortex_M3微控制器STM32F205RG,拥有IM字节Flash,128k字节SRAM和丰富的外设功能。配合mxchipWNet嵌入式W1-Fi固件,用户可以方便、快速地为嵌入式设备增加W1-Fi网络通讯功能,也可以使用mxchipWNet软件库直接在模块上开发各种嵌入式W1-Fi应用。单操作电压:3.3V ;典型应用功耗:保持无线网络连接仅需约7mA电流,-以20kbps传输数据时(传输周期100ms),平均功耗约24mA-待机功耗约8 μ A,包含了 120MHz主频的STM32F2微控制器,内嵌IM 字节 Flash,128k 字节 SRAM。完整功能的 W1-Fi 联通性:支持 IEEE 802.11 b/g/n, W1-Fi频段 1-13,发射功率:18dBm@llb,15dBm@llg,14.5dBm@lln,接收灵敏度:_96dBm,数据传输率:110802.lib, 54M0802.llg, 72M0802.1ln1WPS 2.0,加密方式:WEP, WPA/WPA2 PSK/Enterprise 等。如图3-6所示,内传导循环恒温鼓风装置3位于机壳上部,内传导循环恒温鼓风装置3与机壳上方的进风窗7、出风窗8连接,在机壳内循环送风抽风,对整机体内的PLC控制装置2和内无刷直流传动装置4形成一个低恒温保护功能,使得内部元件得到一个通风效果,使用寿命更长久。内无刷直流传动装置4内部循环水加温装置采用无刷12V直流传动,采用风轮原理装置,并与内循环风轮内循环装置6连接,传动方式:内无刷直流传动装置4与内循环风轮内循环装置6中转轮、轴承连接后,驱动内循环风轮内循环装置6中循环风轮,使得水在固定的容器内得到有效循环恒温滚动,使风轮将水吸进内循环风轮内循环装置6中内循环外罩内部进行搅拌均匀混合加热后,经过内PTC发热散热源装置5优选地高精密热敏电阻感应装置使水恒温后排出循环外罩,使得水在固定的容器水温的温差在±0.5°C范围以内传温。内PTC发热散热源装置5三面发热,使得发热源均匀发热,起到快速散热传导效果O内循环风轮内循环装置6位于机壳底部,机壳中部具有进水口 9,进水口下方设置有出水口 10,内循环风轮内循环装置6与进水口 9、出水口 10连接。通过PLC控制装置2控制内循环风轮内循环装置6可使得水在固定的容器水温超温控制,低温控制,出水停止工作报警,水位低限报警,水位高限报警,并且所有故障代码会输送到(液晶显示)操作控制面上,进行校正。应当指出的是,上述内容只是本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的列举,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部分,应该理解为用本
的一般方式予以实施。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范畴内对本技术所做的等效变换和修饰,都将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电子PLC数控热传导循环恒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机壳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液晶显示控制面板、PLC控制装置、内传导循环恒温鼓风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PLC数控热传导循环恒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机壳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液晶显示控制面板、PLC控制装置、内传导循环恒温鼓风装置、内无刷直流传动装置、内PTC发热散热源装置、内循环风轮内循环装置,其中液晶显示控制面板位于机壳顶端,并与PLC控制装置连接,PLC控制装置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同时,PLC控制装置分别与内传导循环恒温鼓风装置、内无刷直流传动装置、内PTC发热散热源装置、内循环风轮内循环装置电连接;内传导循环恒温鼓风装置位于机壳上部,在机壳内循环送风抽风;内无刷直流传动装置与内循环风轮内循环装置连接,内循环风轮内循环装置包括转轮、轴承、循环风轮和内循环外罩,循环风轮将水吸进内循环外罩内部经转轮搅拌均匀混合加热后,经过内PTC发热散热源装置使水恒温后排出内循环外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铁平苏长汇张学诚
申请(专利权)人:袁贤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