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琉璃佛像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63056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7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琉璃佛像座,包括底座及与所述底座相配合的装饰垫环,其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光源一,所述装饰垫环位于所述光源一的上方,所述底座后端设置有背板,所述背板上部与琉璃佛像的佛头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光源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通过设置与佛像眼部高度相匹配的光源二,从而对佛像的头部及面部进行补光,进而提高佛像整体的透光效果,使佛像整体更加具有庄重感和美观性;通过设置装饰垫环,在同一佛像座配用较小尺寸的佛像时,也能够到达提高透光效果的目的,从而提高佛像座的适用范围,进而使这种琉璃佛像座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佛教用品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琉璃佛像座
技术介绍
琉璃佛像因其色彩单纯,能够利用琉璃的透光、导光特性,通过补光增加佛像的装饰性、可视性,以更好表现佛像雕塑的细节,并且增加庄重感。通常光源设置在佛像底座,利用琉璃导光特性由底部向头部照射。因为光在琉璃内传导衰减,佛像往往底部较亮,头部较暗。随琉璃佛像体积加大、高度增加,会令光束无法传导到佛像头部,出现佛像“黑脸”现象,影响佛像的销售。所以,研制出一种可以提高琉璃佛像透光效果的琉璃佛像座,便成为业内人士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琉璃佛像座,能够提高佛像的透光效果,从而提高佛像的美观性。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琉璃佛像座,包括底座及与所述底座相配合的装饰垫环,其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光源一,所述装饰垫环位于所述光源一的上方,所述底座后端设置有背板,所述背板上部与琉璃佛像的佛头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光源二。进一步的,所述光源一,及所述光源二均包括相互连接的LED芯片及电源。进一步的,所述光源二的照射角度为90-1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能够通过设置与佛像眼部高度相匹配的光源二,从而对佛像的头部及面部进行补光,进而提高佛像整体的透光效果,使佛像整体更加具有庄重感和美观性;通过设置装饰垫环,在同一佛像座配用较小尺寸的佛像时,也能够到达提高透光效果的目的,从而提高佛像座的适用范围,进而使这种琉璃佛像座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琉璃佛像座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琉璃佛像座结构示意图之二。图中:1、底座;2、装饰垫环;3、凹槽;4、光源一 ;5、背板;6、光源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琉璃佛像座,包括底座I及与所述底座I相配合的装饰垫环2,其中,所述底座I上设置有凹槽3,所述凹槽3内设置有光源一 4,所述装饰垫环2位于所述光源一 4的上方,所述底座I后端设置有背板5,所述背板5上部与琉璃佛像的佛头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光源二 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一 4,及所述光源二 6均包括相互连接的LED芯片及电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二 6的照射角度为90-120°。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在具体使用时,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琉璃佛像座,光源一 4为主光源,光源二 6为头部。面部补充光源,其中,光源二 6的高度,按佛像座需要配套的最大尺寸的佛像眼部高度设计。光源一 4与光源二 6可使用同一种LED芯片和同一电源,也可以使用不同的LED芯片和不同的电源供电。当光源二 6为固定白色光时,佛像面部端庄;而当光源二 6为彩色变光时,能够使佛座、佛像的衣衫部分彩色变幻,赋予整体更强的装饰性。为保证佛像面部的补光效果,光源二 6的光轴线应该尽量设置于和佛像眼部水平位置齐平的高度上,其高度误差应不大于佛像头部高度的±1/4,通常因为佛像头部光线透过距离较短,光衰减较小,所以光源二 6 (PL2)的功率小于光源一 4 (PLl)的功率,通常为PL2= (0.02-0.2)PLl。当光源二 6输入功率可调时,用户可依据个人视觉感受自行调节。值得注意的是,当同一佛像座配用较小尺寸佛像时,可增加装饰垫环,以保证佛像面部与光源二6的相对位置不变。装饰垫环设有不同高度以配合不同尺寸的佛像。综上所述,借助于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能够通过设置与佛像眼部高度相匹配的光源二 6,从而对佛像的头部及面部进行补光,进而提高佛像整体的透光效果,使佛像整体更加具有庄重感和美观性;通过设置装饰垫环,在同一佛像座配用较小尺寸的佛像时,也能够到达提高透光效果的目的,从而提高佛像座的适用范围,进而使这种琉璃佛像座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琉璃佛像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I)及与所述底座(I)相配合的装饰垫环(2),其中,所述底座(I)上设置有凹槽(3),所述凹槽(3)内设置有光源一(4),所述装饰垫环(2)位于所述光源一(4)的上方,所述底座(I)后端设置有背板(5),所述背板(5)上部与琉璃佛像的佛头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光源二(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琉璃佛像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一(4),及所述光源二(6)均包括相互连接的LED芯片及电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琉璃佛像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二(6)的照射角度为90-120°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琉璃佛像座,包括底座及与所述底座相配合的装饰垫环,其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光源一,所述装饰垫环位于所述光源一的上方,所述底座后端设置有背板,所述背板上部与琉璃佛像的佛头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光源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能够通过设置与佛像眼部高度相匹配的光源二,从而对佛像的头部及面部进行补光,进而提高佛像整体的透光效果,使佛像整体更加具有庄重感和美观性;通过设置装饰垫环,在同一佛像座配用较小尺寸的佛像时,也能够到达提高透光效果的目的,从而提高佛像座的适用范围,进而使这种琉璃佛像座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IPC分类】A47G33-00【公开号】CN204580839【申请号】CN201520194904【专利技术人】陈飞宇, 王习之, 郭贺松 【申请人】东莞市一琉实业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申请日】2015年4月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琉璃佛像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及与所述底座(1)相配合的装饰垫环(2),其中,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凹槽(3),所述凹槽(3)内设置有光源一(4),所述装饰垫环(2)位于所述光源一(4)的上方,所述底座(1)后端设置有背板(5),所述背板(5)上部与琉璃佛像的佛头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光源二(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飞宇王习之郭贺松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一琉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