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滑板车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6294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改良的滑板车驱动机构,其主要是一种由一踏板,一固定在踏板上而且具有转向关节控制二个前轮功能的转向架,一固定在转向架上而且在踏板的纵轴上倾斜设置的转向关节销,与一枢接在转向关节销上的转向关节互相连动的轨距杆/系杆所构成的滑板车驱动机构,其中该转向架是枢接在外壳内部,而且可绕着一中心支承车轴旋转,该外壳与轨距杆是一传动机构,而且该转向关节销面对前轮的向前旋转方向是呈垂直倾斜状态,以达到有利的结构。(*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改良的滑板车驱动机构,由一踏板,一固定在踏板上而且具有转向关节控制二个前轮功能的转向架,一固定在转向架上而且在踏板的纵轴上倾斜设置的转向关节销,与一枢接在转向关节销上的转向关节互相连动的轨距杆(系杆)所构成的滑板车驱动机构。按习式的滑板车结构,如专利WO00/03773 A1中所述,为了在侧方重量偏移情况能控制前方车轴起见,在操控二个前轮方面设计了转向关节控制功能,而且其转向关节销并非垂直设计,而是面对前轮的向前旋转方向是呈垂直倾斜状态。由于当重量向某侧面偏移时,转向关节销施加在转向关节的负载侧的扭力会增加,而释放负载侧上的转向关节的扭力会减少,因此,在与轨距杆互相连动的转向关节上所产生的扭力作用,将使前轮绕着转向关节销偏向,因为转向关节销的倾斜位置会导致前轮往重量偏移该侧偏移。然而,此种前轮的偏移有其缺点,即该前轮并不能配合踏板往欲行驶曲线的内侧倾斜而是被迫往外侧倾斜,因而不利于驾驶的操控而且无法精确地操纵滑板车的行驶。此外,如果要利用轨距杆的侧方偏移来改善操纵功能时只能藉一复位弹簧的力量,如此也无济于事。此外,如美国专利案号US6,158,752A中所述的另一种已知之前轴与后轴具有转向偏移控制功能的滑板车结构,其车轮的各传动轴是固定在踏板上可绕着垂直心轴旋转,而该踏板是由一下踏板与一设在下踏板上方与一中心纵轴枢接而可旋转的上踏板所构成。该上踏板在转向关节控制范围设有枢接下踏板的凸轮,在该凸轮上分别枢接有转向关节控制的轨距杆。当上踏板倾斜时,利用凸轮功能会使转向关节控制强迫一适当的偏移。然而,此种结构有其缺点,即一方面需设置一下踏板与一在下踏板上方与下踏板枢接的具有一站立面的上踏板构成的踏板,另一方面由于转向关节的垂直旋转轴结构在转弯时经常无法阻止车轮之往侧方偏移现象。有鉴于此,本技术创作人乃潜心研究而终于有一实用的本技术产生。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滑板车的驱动装置,以便能简单而有利结构手段,方便在一重量偏移情形能使前轮配合位移作用而能同步地倾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转向架是枢接设置在外壳内部,而且可绕着一中心支承车轴旋转,该外壳与轨距杆是一传动机构,且该转向关节销面对前轮的向前旋转方向,是呈垂直倾斜状态,以达到有利的结构。由于具有转向关节以控制两个前轮的本枢动机构是设在踏板上的外壳内,而且绕着一中心支承车轴枢接,当踏板往对面利用地面上前轮支撑的转向架方向进行倾斜动作时,该轨距杆会由于与外壳互相连动而往侧方偏移,因而利用转向关节带动前轮产生相当的旋转角度。由于转向关节销的面对前轮的向前方旋转而相对倾斜,转向关节的绕着转向关节销偏摆运动视踏板的倾斜度而定,会迫使前轮往欲行驶的曲线内侧倾斜,如此只需很小的倾斜程度即能提供有利条件来操纵轨距,因为前轮在增加旋转角度时,也会增加弧度内侧的倾斜度。外壳与转向架之间的相对旋转能以不同方式用来转向关节控制轨距杆的侧面偏移。其中最简单的结构是外壳以其互相连接的轨距杆,藉一在一长孔内啮合的转向杆互相枢接传动。该共转向杆活动的长孔是供相对旋转时高度调节用途,而且该转向杆也可以设置在轨距杆上,然而,最好是枢接在外壳内部。尤其是在当转向杆可以由转向架的转向车轴距离来调节时,以便配合踏板的倾斜角度所产生之前轮纵轴操控最大角度符合各种操控需求。当然,本技术的滑板车驱动机构也可以采取进一步措施来改善操控功能,以便当前轮偏移情形可以使其恢复至原来的直行原始位置。为此目的,在转向架与外壳之间可以在旋转轴方向枢接一凸轮,以便转向架在偏移时利用一复位弹簧的弹力恢复原位。当转架面对外壳旋转时,则由于凸轮功能藉复位弹簧的弹力允许转向架进行径向调节而创造有利的结构条件,因为该复位弹簧可以是在纵向作用的压缩弹簧结构。因此,该压缩弹簧可以简易方式来调整其张力。为进一步揭示本技术的具体内容,以配合图示说明的方式,详列记述于后,谨提供审阅参考。其中,说明所引述图示,分别是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滑板车驱动机构的简单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滑板车驱动机构的侧剖面视图。图3是本技术滑板车驱动机构未图示外壳的前视图。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改良的滑板车驱动机构,具有一踏板1,在其前方设有一外壳2,在该外壳2内部枢接一可绕着中心纵轴旋转的转向架3。为此目的,设计了一螺固在外壳2内可带动转向架3旋转的支承车轴4。在该转向架3往左右两侧延伸的支撑臂上设有具控制前轮7功能的转向关节销,而且在该转向关节销6上枢接有转向关节9以带动前轮7的心轴8。该转向关节9是利于一轨距杆10互相连接而形成一节流联杆。在转向并节9之间的中心点,该轨距杆是形成一垂直的长孔11,以容纳枢接在外壳2内部,而且与支承车轴4互相平行的转向杆12。当由于一重量负荷使踏板1在地面上由前轮7支撑的转向架3对面绕着支承车轴4旋转时,则该转向杆12视踏板1的倾斜方向而定会带动轨距杆10,因而会使前轮7做适当的转向偏移。如图2所示,该转向关节销6是与前轮的向前旋转方向13呈垂直而且倾斜设计。因此,当转向关节9偏移时不但可以限制前轮7绕着一垂直轴旋转,而且也可以绕着一纵轴旋转,以便前轮7往欲行车的曲线内侧倾斜。利用此结构,在转弯行车时前轮7与地面之间就能提供有利的力量传输条件。为了使前轮7在转弯后能够返回其直行的原始位置起见,该转向架3具有一环绕着支承车轴4的凸轮14而且在凸轮上支撑着外壳2的导向装置15。由于该转向架3是利用一充满张力的复位弹簧16往外壳2方向负载,因此,当外壳2面对转向架3的相对旋转运动时,由于复位弹簧16的弹力与凸轮14的作用能迫使转向架3在支承车轴4上径向位移,以便利用复位弹簧16在偏移时所逐渐增加的弹力来控制转向关节机构,使返回直行的原始位置。至于原位弹簧16的张力可以简单方式利用固紧螺丝来适当调整。如图2所示,该转向杆12并非与外壳2僵直连接。其与支承车轴4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为此目的,设置有一蜗轮17,其心轴是在内螺纹内贯穿转向杆12。随着转向杆12与支承车轴4的径向距离的改变,以及外壳2面对转向架3的旋转,该转向杆12的旋转宽度也会跟着改变,因而轨距杆10的侧面偏移也会改变而能使前轮7偏移。为了便于在重量偏移时操控起见,在外壳2上可以设置一转向柱18,以便能够灵敏的操控踏板1的倾斜度来控制前轮的动作。利用此种转向柱18,可以将转向柱18僵直地销定在踏板1对面的使用位置上,而且必要时可以将该转向柱18往踏板1方向折叠,以方便于包装,节省运输成本。综上所述,本技术无论就目的、手段与功效上,在显示其迥异于习知的技术风貌,其创新组合,突破习用滑板车驱动机构的缺失,而具有功效增进的实用性,乃为肯定。权利要求1.一种滑板车驱动机构,主要是由一踏板、一固定在踏板上而且具有转向关节控制二个前轮功能的转向架、一固定在转向架上而且在踏板的纵轴上倾斜设置的转向关节销和与一枢接在转向关节销上的转向关节互相连动的轨距杆所构成,其特征在于,转向架是枢接在设置在外壳内部而且可绕着一中心支承车轴旋转,该外壳与轨距杆是一传动机构,且该转向关节销面对前轮的向前旋转方向是呈垂直倾斜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驱动机构,其中该外壳与其互相连接的轨距杆是与一啮合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板车驱动机构,主要是由一踏板、一固定在踏板上而且具有转向关节控制二个前轮功能的转向架、一固定在转向架上而且在踏板的纵轴上倾斜设置的转向关节销和与一枢接在转向关节销上的转向关节互相连动的轨距杆所构成,其特征在于,转向架是枢接在设置在外壳内部而且可绕着一中心支承车轴旋转,该外壳与轨距杆是一传动机构,且该转向关节销面对前轮的向前旋转方向是呈垂直倾斜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国
申请(专利权)人:光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