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机专利>正文

车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6248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该车把采用一个十字方向接头将车把立管和前叉直管连接起来,这样车把无论前后左右偏到哪个位置都可以掌握行车方向,在方向接头和立管后面有一个摇臂,该摇臂与立管配合,使立管不能左右移动,而只能和摇臂一起前后摆动,摇臂的前后摆动通过连杆传递给装在车架上的曲轴,使曲轴作圆周运动,该圆周运动和中轴的脚踏圆周运动一起驱动车轮,从而使自行车的驱动力大大加强.(*该技术在199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行车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给脚踏车增加驱动力的车把结构,它既可掌握行车方向,同时又作为驱动机构。目前的自行车普遍采用脚踏式,车把仅仅掌握行车方向,整车的动力都来自两条腿,两只手和整个上身基本上都不用力,因此,人自身的动力没完全发挥出来。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供人的上身和两条腿一起对车轮施加驱动力的车把,该车把既能作驱动机构,同时还不影响对行车方向的灵活操纵。 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车把立管通过十字万向接头与前叉直管相连,这样,车把无论前后左右偏到哪个位置,都可以灵活地掌握行车方向。在十字万向接头和立管后面有一个摇臂,它的下端与车架上的一个活动轴相连,摇臂可以绕该轴摆动,摇臂的上端与立管配合,使立管只能和摇臂一起前后摆动,而不能左右移动。在车架上装有一个曲轴,通过拉杆便可将摇臂的前后摆动转化为曲轴的圆周运动,然后通过皮带或链条将曲轴的圆周运动传递到中轴上,于是,手和脚的力量便同时施加在车轮上,从而使自行车的驱动力得到大大的加强。 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车把结构图,图2是图1上经放大的A-A切面视图,图3是图1经放大的B-B切面对曲轴的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车把立管〔1〕与前叉直管〔3〕之间,通过十字万向接头〔2〕连接起来,在立管〔1〕和十字万向接头〔2〕后面有一个摇臂〔4〕,摇臂〔4〕的下端与装在车架〔5〕上的活动轴〔6〕连接,上端通过滑槽与滑轮〔7〕配合,滑轮〔7〕又与套在立管〔1〕上的轴承〔8〕配合(见图2),这样,立管〔1〕在摇臂〔4〕的约束下只能前后摆动,而不能左右移动,同样,人手推或拉车把把手〔11〕时,摇臂〔4〕一起前后摆动。无论车把立管〔1〕与摇臂〔4〕前后摆到哪个位置,立管〔1〕在轴承〔8〕中都可以自由转动,同时带动前叉子左转或右转。车架〔5〕上还有一个曲轴〔9〕,见图3,摇臂〔4〕前后摆动的力通过拉杆〔10〕传递到曲轴〔9〕上,使曲轴〔9〕作园周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脚踏车车把,它既可掌握行车方向,同时又作为驱动机构,其特征是:a、车把立管〔1〕与前叉子直管〔3〕之间是通过十字万向接头〔2〕连接起来的。b、车把立管〔1〕与十字万向接头〔2〕后面有一个摇臂〔4〕,摇臂〔4〕的下端与轴〔6〕配合,并 可以绕轴〔6〕前后摆动。c、立管〔1〕与摇臂〔4〕之间是通过轴承〔8〕和滑轮〔7〕配合起来的。d、摇臂〔4〕与车架〔5〕上的曲轴〔9〕之间,是通过拉杆〔10〕连接起来的,它将摇臂〔4〕的前后摆动传递给曲轴〔9〕,使曲轴〔9〕作圆周运 动。

【技术特征摘要】
脚踏车车把,它既可掌握行车方向,同时又作为驱动机构,其特征是a、车把立管[1]与前叉子直管[3]之间是通过十字万向接头[2]连接起来的。b、车把立管[1]与十字万向接头[2]后面有一个摇臂[4],摇臂[4]的下端与轴[6]配合,并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机
申请(专利权)人:郑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