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式热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58704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7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冷凝式热泵,包括热泵、蒸凝罐、溶液余热换热板以及冷却塔,所述热泵设有用户回水管道、用户供水管道、冷却水进水管道以及冷却水回水管道,所述冷却水进水管道设有第一水泵,所述蒸凝罐设有第一浓度调整管道以及第二浓度调整管道,所述第一浓度调整管道上设置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浓度调整管道上设置溶液余热换热板,所述溶液余热换热板上设置与第二浓度调整管道进行换热的余热换热管道,所述余热换热管道的两个端口均与用户回水管道连通,所述余热换热管道上设置第三水泵,所述蒸凝罐设有真空泵以及电加热棒,所述冷却水进水管道设置浓度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换热效果好,运行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装置,特别是冷凝式热泵
技术介绍
风冷热泵在冬季供暖时,机组将室外空气作为热源,工质从室外空气中吸收低品位的热能,并将其转化为高品位的热能,向室内空气或水中释放,以达到供暖的目的,冬季室外气温的下降会减少工质向室外空气的吸热量,导致热泵出力不足,室外气温的下降也会使压缩机效率下降,另外当冬季室外气温逐渐下降时,蒸发器盘管表面的温度降随之降低,当低于空气露点温度时,空气会在盘管表面结露,此时盘管表面发生的换热将变成相变换热,这一点将有利于提高热泵机组的制热能力,但当气温继续下降,盘管表面温度低于空气冰点温度(o°c以下),而若此时空气的相对湿度又符合条件的话,盘管表面就会结霜。如不及时化霜,霜层就会越结越厚,大大增加了空气的流动阻力,同时增大了盘管的热阻,严重影响了工质与室外空气的换热效果,从而使热泵出力不足,更严重的是,在蒸发器盘管表面有时还会结冰,由于工质液体不能得到很好的蒸发而使蒸发压力降得太低,压缩机可能会出现低压保护性的停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稳定换热、运行性能高、换热效果好的冷凝式热泵。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冷凝式热泵,包括热泵、蒸凝罐、溶液余热换热板以及冷却塔,所述热泵设有用户回水管道、用户供水管道、冷却水进水管道以及冷却水回水管道,所述热泵、冷却水回水管道、冷却塔、冷却水进水管道依次连通形成冷却水回路,所述冷却水进水管道设有第一水泵,所述蒸凝罐设有第一浓度调整管道以及第二浓度调整管道,所述蒸凝罐、第一浓度调整管道、冷却水进水管、第二浓度调整管道依次连通形成浓度调整回路,所述第一浓度调整管道上设置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浓度调整管道上设置溶液余热换热板,所述溶液余热换热板上设置与第二浓度调整管道进行换热的余热换热管道,所述余热换热管道的两个端口均与用户回水管道连通,所述余热换热管道上设置第三水泵,所述蒸凝罐设有真空泵以及电加热棒,所述冷却水进水管道设置浓度计。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换热效果好,运行稳定,冬季工况下冷却水回路与用户回水通过热泵进行换热,在冷却水中防冻液浓度降低时,第二水泵启动,浓度调整回路开始运行,真空泵使蒸凝罐内形成负压,电加热棒对蒸凝罐内液体加热,提高液体内的防冻液浓度,并通过第二水泵进入冷却水回路中,第三水泵同时启动,用户回水通过余热换热管道以及溶液余热换热版与第二浓度调整管道进行换热。优选的,为了蒸凝罐中蒸汽的利用率,加强换热效果,所述冷却水回水管道上设置支管,所述支管与冷却水进水管道连通,所述支管设有换热部,所述换热部伸入蒸凝罐内,所述支管上设置第四水泵。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增加换热效果,所述换热部呈螺旋管状。【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热泵,2为蒸凝罐,3为溶液余热换热板,4为冷却塔,5为用户回水管道,6为用户供水管道,7为冷却水进水管道,8为冷却水回水管道,9为第一水泵,10为第一浓度调整管道,11为第二浓度调整管道,12为第二水泵,13为余热换热管道,15为第三水泵,16为浓度计,17为真空泵,18为电加热棒,19为支管,20为换热部,21为第四水泵。【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可知本技术冷凝式热泵包括热泵1、蒸凝罐2、溶液余热换热板3以及冷却塔4,所述热泵I设有用户回水管道5、用户供水管道6、冷却水进水管道7以及冷却水回水管道8,所述热泵1、冷却水回水管道8、冷却塔4、冷却水进水管道7依次连通形成冷却水回路,所述冷却水进水管道7设有第一水泵9,所述蒸凝罐2设有第一浓度调整管道10以及第二浓度调整管道11,所述蒸凝罐2、第一浓度调整管道10、冷却水进水管7、第二浓度调整管道11依次连通形成浓度调整回路,所述第一浓度调整管道10上设置第二水泵12,所述第二浓度调整管道11上设置溶液余热换热板3,所述溶液余热换热板3上设置与第二浓度调整管道11进行换热的溶液余热换热管道13,所述余热换热管道13的两个端口均与用户回水管道5连通,所述余热换热管道13上设置第三水泵15,所述蒸凝罐2设有真空泵17以及电加热棒18,所述冷却水进水管道7设置浓度计16,所述冷却水回水管道8上设置支管19,所述支管19与冷却水进水管道7连通,所述支管19设有换热部20,所述换热部20伸入蒸凝罐内,所述支管19上设置第四水泵21,所述换热部20呈螺旋管状。本技术工作时,冬季工况下冷却水回路与用户回水通过热泵进行换热,支管中冷却水与蒸凝罐中蒸汽进行换热,冷却水中加油防冻液,在冷却水中防冻液浓度降低时,第二水泵启动,浓度调整回路开始运行,真空泵使蒸凝罐内形成负压,电加热棒对蒸凝罐内液体加热,蒸发水分,提高液体内的防冻液浓度,并使蒸凝罐内液体通过第二水泵进入冷却水回路中,第三水泵同时启动,用户回水通过余热换热管道以及溶液余热换热版与第二浓度调整管道进行换热,达到余热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冷凝式热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泵、蒸凝罐、溶液余热换热板以及冷却塔,所述热泵设有用户回水管道、用户供水管道、冷却水进水管道以及冷却水回水管道,所述热泵、冷却水回水管道、冷却塔、冷却水进水管道依次连通形成冷却水回路,所述冷却水进水管道设有第一水泵,所述蒸凝罐设有第一浓度调整管道以及第二浓度调整管道,所述蒸凝罐、第一浓度调整管道、冷却水进水管、第二浓度调整管道依次连通形成浓度调整回路,所述第一浓度调整管道上设置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浓度调整管道上设置溶液余热换热板,所述溶液余热换热板上设置与第二浓度调整管道进行换热的余热换热管道,所述余热换热管道的两个端口均与用户回水管道连通,所述余热换热管道上设置第三水泵,所述蒸凝罐设有真空泵以及电加热棒,所述冷却水进水管道设置浓度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式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回水管道上设置支管,所述支管与冷却水进水管道连通,所述支管设有换热部,所述换热部伸入蒸凝罐内,所述支管上设置第四水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式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呈螺旋管状。【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冷凝式热泵,包括热泵、蒸凝罐、溶液余热换热板以及冷却塔,所述热泵设有用户回水管道、用户供水管道、冷却水进水管道以及冷却水回水管道,所述冷却水进水管道设有第一水泵,所述蒸凝罐设有第一浓度调整管道以及第二浓度调整管道,所述第一浓度调整管道上设置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浓度调整管道上设置溶液余热换热板,所述溶液余热换热板上设置与第二浓度调整管道进行换热的余热换热管道,所述余热换热管道的两个端口均与用户回水管道连通,所述余热换热管道上设置第三水泵,所述蒸凝罐设有真空泵以及电加热棒,所述冷却水进水管道设置浓度计,本技术换热效果好,运行稳定。【IPC分类】F24D15-04, F25B30-00, F25B47-00【公开号】CN204593947【申请号】CN201520138712【专利技术人】杨家华, 王超生, 荆国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冷凝式热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泵、蒸凝罐、溶液余热换热板以及冷却塔,所述热泵设有用户回水管道、用户供水管道、冷却水进水管道以及冷却水回水管道,所述热泵、冷却水回水管道、冷却塔、冷却水进水管道依次连通形成冷却水回路,所述冷却水进水管道设有第一水泵,所述蒸凝罐设有第一浓度调整管道以及第二浓度调整管道,所述蒸凝罐、第一浓度调整管道、冷却水进水管、第二浓度调整管道依次连通形成浓度调整回路,所述第一浓度调整管道上设置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浓度调整管道上设置溶液余热换热板,所述溶液余热换热板上设置与第二浓度调整管道进行换热的余热换热管道,所述余热换热管道的两个端口均与用户回水管道连通,所述余热换热管道上设置第三水泵,所述蒸凝罐设有真空泵以及电加热棒,所述冷却水进水管道设置浓度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家华王超生荆国政朱小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河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