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自行车齿轮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5737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型自行车齿轮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中轴、后轴齿轮副和传动轴进行了改进,分别设置了齿轮间隙和滚道间隙的调节装置,传动轴与齿轮采用短圆柱面和半圆键配合,结构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车架稍有变形不影响传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合理、传动效率高运转平稳、移于加工装配维修,调节简便,适用于各式齿轮传动自行车。(*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了的自行车齿轮传动装置。现有的自行车齿轮传动装置,结构复杂且不尽合理,无法调节各部分的间隙来克服车架变形对齿轮传动的影响,加工难度大,安装调整不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并能全面调节各部分间隙而且不需要拆卸部件而进行调整,可克服车架小量变形对齿率传动的影响,且安装、加工、维修方便的自行车齿轮传动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在申请号为89211943.8齿轮传动自行车的基础上改变了中轴传动齿轮副、后轴传动齿轮副和传动轴部分的具体结构。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附图说明图1为改进型自行车齿轮传动装置的剖面图图2为齿轮座与中轴齿轮壳、后轴齿轮壳联接结构图图3为曲柄与中轴齿轮牙嵌式联接结构图图4为后轴齿轮间隙调整结构图图中标号说明1-中轴齿轮壳、2-防尘盖、3-右曲柄、4-曲柄销、5-调节螺钉、6-中轴、7-中轴齿轮、8-卡环、9-滚针轴承、10-右平叉、11-传动轴、12-推力轴承、13-后齿轮壳、14-轴承座、15-止动垫圈与螺母、16-后轴螺母、17-后轴18-调节螺圈、19-右轴挡、20-螺钉、21-防尘套、22-后轴齿轮、23-双头轴挡、24-后齿轮座、25-后轴皮、26-千斤及千斤簧、27-半圆键、28-中轴碗、29-弹力垫圈30-螺栓。参见图1、3,中轴传动齿轮副的改进是中轴齿轮壳(1)空套在中接头的右端,利用中轴碗(28)兼作固定螺母将其固定,中轴齿轮(7)空套在中轴(6)上,一端由弹力垫圈(29)托住,一端和右曲柄(3)有1个以上的凸台和凹槽互相配合的牙嵌式连轴节传动,并在中轴(6)的右端设置有一调节螺钉(5)用来调节中轴齿轮轴的配合间隙,曲柄销(4)可在调节时于中轴曲柄销平面上左、右移动一定距离,中轴齿轮壳(1)装有压入式(过盈配合)的防尘盖(2),由于取消了原有的键配合,加工、安装、调节维修,简单方便,中轴齿轮有弹力垫圈(29)托住,能保持住齿间和各部件间的间隙,使之运转平稳。牙嵌式联接的凸台与凹槽相对应的一边作成一定的倾斜度,使之始终保持接触紧密,传动平稳。后轴传动齿轮副的改进是后轴齿轮(22)采用了三道钢珠滚道配合的联接方式以增加结构的传动性能,使之运动平稳灵活,即是用双头轴档(23)通过钢珠滚道把后轴皮(25)与后齿轮座(24)和后轴齿轮(22)联接起来,后轴齿轮右边也有钢珠滚道和右轴挡联接。通过调节螺圈(18)及后轴螺母(16)固定,这套机构的特点是,一个另件起几种作用,同时利用这些另件还构成了分别调节齿轮和滚道间隙的装置,如后齿轮座既是钢珠的滚道,又是飞轮的内套,后齿轮也是钢珠的滚道,后轴皮又是飞轮的外套,通过千斤及千斤簧(26)而起飞轮的作用。双头轴挡(23)内、外表面光滑,右轴挡内表面有与后轴配合的螺纹,外表面无螺纹但有一长形槽,螺钉(20)插入槽内,这样就形成了调节滚道的间隙装置,如要调整间隙,只要旋转后轴(17)就可使右轴挡(19)沿长形槽左右移动,而推动双面轴挡左、右移动达到调整间隙的目的;调整齿轮间隙的机构则是由调节螺圈(18)构成,调节螺圈(18)内表面光滑,外表面有与后齿轮壳(13)配合的螺纹,当需要调节齿轮间隙时,只要松开后轴螺母(16),转动调节螺圈(18)即可使后齿壳左、右移动,则其后轴齿轮副的主动齿轮也左右移动来调整其间隙的大小,因此这套机构即达到了调整间隙不用拆卸另部件,为防止灰尘进入设置了防尘套(21);传动轴部分的改进是将右平叉(10)两端作成轴承座(14)与两端的传动齿轮采用了推力轴承(12)和滚针轴承(9)相配合的联接方式,同时在传动轴(11)两端分别设有卡环(8)和止动垫圈与螺母(15),轴承座(14)利用中轴齿轮壳及后齿轮壳上的开口联接耳构成的夹固式联接方式螺栓联接,这套机构即保证了传动齿轮的稳定性,又保证了传动的平稳性和灵活性;同时由于传动轴和传动齿轮接触面积小和采用半圆键(27)联接,当传动轴有小量的歪斜时,两端传动齿轮仍可保持平稳不变,加上所有的齿轮均采用零度圆弧齿形,伞齿轮或螺旋齿伞齿轮和齿轮间的可调性,因此保证了本技术的传动结构在车架少量变形时,仍可正常运转使用。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除保持了齿论传动装置的全部优点外,还有各部分的间隙全可调,采用自行车通用件多,拆卸、维修方便,在齿轮传动的硬性联接中,增加了少量变形的缓冲性,同时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自行车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型自性车齿轮传动装置包括中轴齿轮传动副、后轴传动齿轮副、传动轴,其特征是1)由中轴碗固定的空套在中接头上的中轴齿轮(1);2)空套在中轴(6)上的中轴齿轮(7)与曲柄(3)是牙钳式联轴节;3)中轴(6)上设置有调节中轴齿轮间隙的装置;4)后轴齿轮是三道钢珠滚道联接,并且分别设置了调接滚道间隙和齿轮间隙的装置;5)右平叉(10)上的轴承座(14)与中轴齿轮壳(1)和后齿轮壳(13)是夹固式联接;6)轴承座(14)与传动齿轮的联接是用推力轴承(12)和滚针轴承(9);7)传动轴两端设置了固定齿轮和调节滚道间隙的装置;8)传动轴(11)与齿轮的配合是短圆柱面配合,传递扭距的是半圆键(2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传动装置其特征是中轴(6)上的调节齿轮间隙的装置是由弹力垫圈(29)和调节螺钉(5)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齿轮传动装置,其特征是牙嵌式联轴节是由中轴齿轮(7)和曲柄(3)上有相互配合的一个以上的凸台和凹槽构成,并且其相对应的一边倾斜一定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传动装置,其特征是三道钢珠滚道联接是后轴齿轮(22)用双头轴挡(23)和右轴挡(19)构成,把后轴皮(25)齿轮座(24)和后轴齿轮(22)联接起来的三道钢珠滚道联接机构。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齿轮传动装置,其特征是调节滚道间隙的装置是由外表面光滑但有一长形槽,内表面有与后轴辊(17)螺纹相配合的右轴挡(19)以及插入长形槽中的螺钉(20)组成。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齿轮传动装置,其特征是调节后轴齿轮间隙的装置是由内表面光滑、外表面有与后齿轮壳(13)相配合带螺纹调节圈(18)构成,调节螺圈(18)伸出后齿轮壳(13)外,并且在外的一端有可用搬手调节的二个或四个平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传动装置其特征是传动轴两端固定齿轮和调节滚道间隙的装置是卡环(8)和防松垫圈和螺母(15)组成。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所有齿轮用的是零度弧形齿、伞齿轮或是螺旋齿伞齿轮。专利摘要一种改进型自行车齿轮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中轴、后轴齿轮副和传动轴进行了改进,分别设置了齿轮间隙和滚道间隙的调节装置,传动轴与齿轮采用短圆柱面和半圆键配合,结构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车架稍有变形不影响传动。本技术结构紧凑合理、传动效率高运转平稳、移于加工装配维修,调节简便,适用于各式齿轮传动自行车。文档编号B62M11/02GK2098457SQ91220678公开日1992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1991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1991年8月12日专利技术者蔡维新, 吉朝阳, 彭美雅, 邓正怀, 魏敏时 申请人:湖南省湘华机械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型自性车齿轮传动装置包括中轴齿轮传动副、后轴传动齿轮副、传动轴,其特征是:1)由中轴碗固定的空套在中接头上的中轴齿轮(1);2)空套在中轴(6)上的中轴齿轮(7)与曲柄(3)是牙钳式联轴节;3)中轴(6)上设置有调节中轴 齿轮间隙的装置;4)后轴齿轮是三道钢珠滚道联接,并且分别设置了调接滚道间隙和齿轮间隙的装置;5)右平叉(10)上的轴承座(14)与中轴齿轮壳(1)和后齿轮壳(13)是夹固式联接;6)轴承座(14)与传动齿轮的联接是用推力轴承(1 2)和滚针轴承(9);7)传动轴两端设置了固定齿轮和调节滚道间隙的装置;8)传动轴(11)与齿轮的配合是短圆柱面配合,传递扭距的是半圆键(2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维新吉朝阳彭美雅邓正怀魏敏时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湘华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