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膜片电磁阀,包括阀体、第一先导电磁阀、第二先导电磁阀、第一膜片组件、第二膜片组件和两节能控制模块,在阀体上设有两个气室和与该两气室相贯通的通孔,第一膜片组件和第二膜片组件分别置于两个气室内,两节能控制模块分别连接在第一先导电磁阀和第二先导电磁阀上,第一先导电磁阀和第二先导电磁阀的控制端分别与阀体相连,并分别对应控制阀体内的第一膜片组件和第二膜片组件,从而对应控制两气室的开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膜片结构,使电磁阀能在小口径下提供大流量,而且扩大了电磁阀的流量使用使围。在电磁阀上加装节能控制模块,减小线圈的发热,延长先导阀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膜片电磁阀,特别涉及一种可以应用于磁悬浮离心式鼓风机中的双膜片电磁阀。
技术介绍
:离心式鼓风机广泛应用于工厂、矿井、隧道以及建筑物的通风和排尘,是一种消耗电能产生机械能,从而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流体机械。离心式鼓风机的开机和关机的过程需要控制电磁阀进行放空。现有离心式鼓风机上的电磁阀多数采用单膜片电磁阀,而电磁阀单膜片放空流量有限,对于大流量的鼓风机需要使用公称通径大的电磁阀放空;并且电磁阀长期通电,线圈发热严重导致使用寿命降低。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双膜片电磁阀。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双膜片电磁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贯穿于该阀体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一端为阀体的进口,另一端为阀体的出口,还包括第一先导电磁阀、第二先导电磁阀、第一膜片组件和第二膜片组件,所述第一膜片组件和第二膜片组件置于阀体内,所述第一先导电磁阀和第二先导电磁阀的控制端分别与阀体相连,并分别对应控制阀体内的第一膜片组件和第二膜片组件;所述阀体上设有与所述通孔相贯通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盖合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上的第一阀盖和第二阀盖,以及设置在通孔内并将所述通孔分隔成进口腔和出口腔的隔板;所述第一阀盖与第一端口之间形成第一气室,所述第二阀盖与第二端口之间形成第二气室,所述隔板的上端伸至第一气室内,下端伸至第二气室内;所述第一膜片组件置于第一气室内,并与隔板上端面相压合,所述第二膜片组件置于第二气室内,并与隔板下端面相压合,所述第一先导电磁阀和第二先导电磁阀的控制端分别与第一阀盖和第二阀盖相连,并对应控制第一膜片组件和第二膜片组件上下运动,从而对应控制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开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膜片组件和第二膜片组件均包括第一层板、第二层板、螺钉和膜片,所述膜片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之间,所述第一膜片组件中的膜片外边缘固定在第一端口和第一阀盖的结合处,所述第二膜片组件的膜片外边缘固定在第二端口和第二阀盖的结合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膜片组件中的膜片的下表面压合在隔板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二膜片组件的膜片的上表面压合在隔板的下端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内壁上分别设有支撑第一膜片组件和第二膜片组件的支撑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口内壁上的支撑部的上支撑面和第二端口内壁上的支撑部的下支撑面分别与隔板的上、下端面相齐平。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先导电磁阀和第二先导电磁阀上均设有节能控制模块。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采用双膜片结构,使电磁阀能在小口径下提供大流量,而且扩大了电磁阀的流量使用使围;(2)本技术电磁阀上加装节能控制模块,减小线圈的发热,延长先导阀的使用寿命O【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双膜片电磁阀结构图。其中1-阀体;2_隔板;4_第一阀盖;5_第二阀盖;6_第一先导电磁阀;61_第一膜片组件;7_第二先导电磁阀;71-第二膜片组件;11-通孔;12-进口 ;120_进口腔;13-出口 ;130-出口腔;14-第一端口 ;140_节能控制模块;15-第二端口 ;41_第一气室;51-第二气室;100_第一层板;101-第二层板;102_膜片;110_支撑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请参照图1,本技术一种双膜片电磁阀,具有阀体1、第一先导电磁阀6和第二先导电磁阀7,在阀体I内设有第一膜片组件61和第二膜片组件71,第一先导电磁阀6和第二先导电磁阀7分别对应控制第一膜片组件61和第二膜片组件71在阀体I内上下移动,从而控制阀体I的开闭。本技术中阀体I上设有贯穿于该阀体的通孔11,该通孔11的一端为阀体I的进口 12,另一端为阀体的出口 13,在阀体I上设有与通孔11相贯通的第一端口 4和第二端口 15,在第一端口 4和第二端口 15上分别设有第一阀盖4和第二阀盖5。其中第一阀盖4与第一端口 4之间形成第一气室41,第二阀盖5与第二端口 15之间形成第二气室51。在阀体的通孔11内设有隔板2,隔板2将通孔11左右两侧分别分隔成出口腔130和进口腔120,隔板2的上端伸至第一气室41内,下端伸至第二气室51内。本技术中的第一气室41分别与出口腔130和进口腔120相贯通,第二气室51分别与出口腔130和进口腔120相贯通。第一膜片组件61设置在第一气室41内,第一膜片组件61包括第一层板100、第二层板101、螺钉和膜片102,膜片102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层板100和第二层板101之间,膜片102的外边缘固定在第一端口 14和第一阀盖4的结合处,膜片102的下表面压合在隔板2的上端面上。第二膜片组件71置于第二气室51内,第二膜片组件71也包括第一层板100、第二层板101、螺钉和膜片102,膜片102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层板100和第二层板101之间,膜片102的外边缘固定在第二端口 15和第二阀盖5的结合处,膜片102的上表面压合在隔板2的下端面上。本技术为了更好地将第一膜片组件61与第二膜片组件71对应支撑在阀体I内,在阀体I的第一端口 14和第二端口 15的内壁上分别设有“L”形的支撑部110,第一端口 14内壁上的支撑部110和第二端口 15内壁上的支撑部110分别用来支撑第一膜片组件61与第二膜片组件71。其中,第一端口 14内壁上的支撑部110的上支撑面和第二端口 15内壁上支撑部110的下支撑面分别与隔板2的上、下端面相齐平。第一先导电磁阀6和第二先导电磁阀7的控制端分别与第一阀盖4和第二阀盖5相连,并对应控制第一膜片组件61和第二膜片组件71上下运动,从而对应控制第一气室41和第二气室51开闭。当第一先导电磁阀6和第二先导电磁阀7失电时,第一气室41和第二气室51压力为零,阀体I中的气体压力将第一膜片组件61和第二膜片组件71同时顶起,通孔11气体排空。当第一先导电磁阀6和第二先导电磁阀7得电时第一气室41和第二气室51的气体压力差将第一膜片组件61和第二膜片组件71同时压下,通孔11停止排空。本技术为了减小上述两个先导阀的线圈发热,延长该述两个先导阀的使用寿命,在第一先导电磁阀6和第二先导电磁阀7上均设有节能控制模块140。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双膜片电磁阀,包括阀体(I),所述阀体⑴上设有贯穿于该阀体的通孔(11),所述通孔(11)的一端为阀体的进口(12),另一端为阀体的出口(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先导电磁阀(6)、第二先导电磁阀(7)、第一膜片组件(61)和第二膜片组件(71),所述第一膜片组件(61)和第二膜片组件(71)置于阀体(I)内,所述第一先导电磁阀(6)和第二先导电磁阀(7)的控制端分别与阀体(I)相连,并分别对应控制阀体(I)内的第一膜片组件¢1)和第二膜片组件(71);所述阀体(I)上设有与所述通孔(11)相贯通的第一端口(14)和第二端口(15),盖合在第一端口(14)和第二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膜片电磁阀,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上设有贯穿于该阀体的通孔(11),所述通孔(11)的一端为阀体的进口(12),另一端为阀体的出口(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先导电磁阀(6)、第二先导电磁阀(7)、第一膜片组件(61)和第二膜片组件(71),所述第一膜片组件(61)和第二膜片组件(71)置于阀体(1)内,所述第一先导电磁阀(6)和第二先导电磁阀(7)的控制端分别与阀体(1)相连,并分别对应控制阀体(1)内的第一膜片组件(61)和第二膜片组件(71);所述阀体(1)上设有与所述通孔(11)相贯通的第一端口(14)和第二端口(15),盖合在第一端口(14)和第二端口(15)上的第一阀盖(4)和第二阀盖(5),以及设置在通孔(11)内并将所述通孔(11)分隔成进口腔(120)和出口腔(130)的隔板(2);所述第一阀盖(4)与第一端口(14)之间形成第一气室(41),所述第二阀盖(5)与第二端口(15)之间形成第二气室(51),所述隔板(2)的上端伸至第一气室(41)内,下端伸至第二气室(51)内;所述第一膜片组件(61)置于第一气室(41)内,并与隔板(2)上端面相压合,所述第二膜片组件(71)置于第二气室(51)内,并与隔板(2)下端面相压合,所述第一先导电磁阀(6)和第二先导电磁阀(7)的控制端分别与第一阀盖(4)和第二阀盖(5)相连,并对应控制第一膜片组件(61)和第二膜片组件(71)上下运动,从而对应控制第一气室(41)和第二气室(51)开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健,吴立华,董继勇,李健,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磁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