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座外壳,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底座外壳和插座端盖,所述底座外壳内设有电极插触头及分别安装电极插触头的安装部,所述插座端盖上设有与电极插触头相对应的插孔,所述插孔包括两相插孔和三相插孔,所述插座端盖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各向底座外壳方向上设有外壳脚,所述外壳脚背离插座端盖的位置上设有通孔,所述底座外壳的相对两侧设有与通孔形状大小相适配的限位块,插座端盖安装底座外壳时,限位块与通孔卡接。通过这种设置,在将插座端盖安装上底座外壳后,通过限位块与通孔的相互卡接,使插座端盖与底座外壳能够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安装牢固的插座外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座,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插座外壳。
技术介绍
插座,又称电源插座,开关插座,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电路接线可插入的座,通过它可插入各种接线,便于与其他电路接通。电源插座是为家用电器提供电源接口的电气设备,也是住宅电气设计中使用较多的电气附件,它与人们生活有着十密切的关系。公告号为CN 202423680 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积木式组合插座,包括电源接线和接线板,接线板上设有电插孔,接线板包括若干插座模块,各插座模块上均设有电插孔,插座模块上设有公接插头或母接插头,一插座模块上的公接插头与另一插座模块上的母接插头可拆固连,多个插座模块连接成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结构。所述积木式组合插座上互连的两个插座模块均通过两道卡接方式连接起来,起到了连接稳固,拆装方便的作用。但插座模块上的底座外壳和插座端盖只是通过简单的接合,在安装积木式组合插座时,插座模块上的插座端盖与底座外壳之间容易发生脱落,使底座外壳里的电极插触头外露,从而会引起短路、人身电击或电气火灾事故,给人身财产安全带来的重大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积木式组合插座时,插座端盖与底座外壳牢固连接的插座外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座,包括底座外壳和插座端盖,所述底座外壳内设有电极插触头及分别安装电极插触头的安装部,所述插座端盖上设有与电极插触头相对应的插孔,所述插孔包括两相插孔和三相插孔,所述插座端盖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各向底座外壳方向上设有外壳脚,所述外壳脚背离插座端盖的位置上设有通孔,所述底座外壳的相对两侧设有与通孔形状大小相适配的限位块,插座端盖安装底座外壳时,限位块与通孔卡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在与外壳脚的接触面为弧形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与底座外壳一体成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插座端面与底座外壳完全结合时,通过设置在外壳脚上的通孔与设置在底座外壳上的限位块卡接,从而相互之间形成一个作用力,使得插座端面与底座外壳能够紧密的连接,从而在安装或拆卸积木式组合插座,插座端盖与底座外壳之间不容易发生脱落,形成牢固的连接,增强了插座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插座端盖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底座外壳的结构图。图中:1、底座外壳;2、插座端盖;3、电极插触头;4、安装部;5、插孔;6、两相插孔;7、三相插孔;8、外壳脚;9、通孔;10、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所不的一种插座,包括底座外壳I和插座端盖2,所述底座外壳I内设有电极插触头3及分别安装电极插触头3的安装部4,所述插座端盖2上设有与电极插触头3相对应的插孔5,所述插孔5包括两相插孔6和三相插孔7,所述插座端盖2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各向底座外壳I方向上设有外壳脚8,所述外壳脚8背离插座端盖2的位置上设有通孔9,所述底座外壳I的相对两侧设有与通孔9形状大小相适配的限位块10,插座端盖2安装底座外壳I时,限位块10与通孔9卡接。参照图1所示的插座端盖2,包括有外壳脚8、通孔9、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插孔5,所述插座端盖2上设有与五个电极插触头3相对应的插孔5,所述插孔5是由一个两相插孔6和一个三相插孔7组成,所述插座端盖2在一个两相插孔6组成的插入口相对另一个两相插孔6方向上设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各向底座外壳11方向上设有两个外壳脚8,所述外壳脚8在远离插座端盖2相同位置上设有矩形通孔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外壳脚8由弹性材料构成,外壳脚8具有一定的弹性,外壳脚8在受到一定大小的作用力时,可以在一定的位移幅度下不会折断,因而外壳脚8在与限位块10相接触移动时,所述外壳脚8不会发生折断。参照图2所示的底座外壳I,包括电极插触头3、安装部4和限位块10,所述底座外壳I内设有电极插触头3及分别安装各电极插触头3的安装部4,所述底座外壳I在第一侧面相对第二侧面方向的侧面上各设有两个限位块10,所述限位块10相对底座外壳I方向延伸,所述限位块10在底座外壳11上的投影形状为矩形。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限位块10在与矩形通孔9的接触面设置为弧形结构,在要将插座端盖2拆卸出底座外壳I时,只要将插座端盖2往底座外壳I另一方向移动,这时弧形结构的限位块10与矩形通孔9的端面相接触,通过插座端盖2逐渐的移动,矩形通孔9的端面可以沿着弧面来移动,并最终限位块10移出矩形通孔9内。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外壳脚8与插座端盖2 —体成型,从而可以增强外壳脚8与插座端盖2的连接强度,使得在安装过程中外壳脚8不容易因为作用力过大而发生外壳脚8与插座端盖2连接处断裂。参照图1所示,所述两相插孔6到三相插孔7的中心距离A —般为6.1?14.3mm。在设计插座时可通过调整A的大小,使插座能够适用于中国和欧美等不同国家的插头。在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将插座端盖2逐渐安装底座外壳I,四个外壳脚8沿着底座外壳I特定的位置移动,当插座端盖2逐渐插入底座外壳I时,底座外壳I时上的限位块10首先会与外壳脚8的端面相接触,在插座端盖2继续安装插入时,外壳脚8会继续向限位块10移动,外壳脚8会作用于限位块10作用力,使得限位块10也会作用于外壳脚8 —个作用力,在力的作用下,外壳脚8会逐渐背离底座外壳I位移扩大,从而使得插座端盖2能继续安装进底座外壳1,当限位块10移动到矩形通孔9边缘时,插座端盖2再继续向底座外壳I移动,直到完全与底座外壳I相结合,这时限位块10会嵌在通孔9内,通过设置在外壳脚8上的矩形通孔9与设置在底座外壳I上的限位块10卡接,相互之间形成一个作用力,从而使得插座端盖2与底座外壳I能够紧密的连接。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插座外壳,包括底座外壳和插座端盖,所述底座外壳内设有电极插触头及分别安装电极插触头的安装部,所述插座端盖上设有与电极插触头相对应的插孔,所述插孔包括两相插孔和三相插孔,其特征是:所述插座端盖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各向底座外壳方向上设有外壳脚,所述外壳脚背离插座端盖的位置上设有通孔,所述底座外壳的相对两侧设有与通孔形状大小相适配的限位块,插座端盖安装底座外壳时,限位块与通孔卡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外壳,其特征是:所述外壳脚由弹性材料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外壳,其特征是:所述限位块在与外壳脚的接触面为弧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任意一项所述的插座外壳,其特征是:所述限位块与底座外壳一体成型。【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插座外壳,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底座外壳和插座端盖,所述底座外壳内设有电极插触头及分别安装电极插触头的安装部,所述插座端盖上设有与电极插触头相对应的插孔,所述插孔包括两相插孔和三相插孔,所述插座端盖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座外壳,包括底座外壳和插座端盖,所述底座外壳内设有电极插触头及分别安装电极插触头的安装部,所述插座端盖上设有与电极插触头相对应的插孔,所述插孔包括两相插孔和三相插孔,其特征是:所述插座端盖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各向底座外壳方向上设有外壳脚,所述外壳脚背离插座端盖的位置上设有通孔,所述底座外壳的相对两侧设有与通孔形状大小相适配的限位块,插座端盖安装底座外壳时,限位块与通孔卡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晓,唐朝峰,
申请(专利权)人:李晓晓,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