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度可调的玻璃幕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951547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20:01
一种角度可调的玻璃幕墙系统,包括立柱和立柱两侧的玻璃面板,玻璃面板内侧设有玻璃附框,所述立柱两侧底部设有内凹弧面,内凹弧面内设有通过圆弧相配合的主龙骨,立柱下方设有将玻璃附框压向主龙骨的附框压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便于制作,成本低廉,可适用于转角角度范围为45°~189°的玻璃幕墙的施工安装,安装简便,角度调整简便,施工速度快,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且能满足受力要求,安全可靠;在遵循安全可靠与弹性连接原则的前提下,可解决幕墙系统在多种转角情况下需要分别开模具的问题,大大节约模具成本,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角度可调的玻璃幕墙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玻璃幕墙
,特别涉及一种角度可调的玻璃幕墙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玻璃幕墙,特别是隐框玻璃幕墙是非常常见的幕墙系统。然而,面对现在外形多变的建筑造型,导致建筑玻璃幕墙系统中会出现很多不同角度的转角(即相邻玻璃面板间的夹角)。众所周知,在玻璃幕墙系统中,主龙骨一般选用铝合金型材,该铝合金型材的生产过程都包含有开模的步骤,开模费用极高。如果在建筑的玻璃幕墙系统施工中存在多种角度转角的玻璃幕墙时,按照常规做法,需要每个转角处都对应设计一种铝合金型材,每种铝合金型材都需要分别开模,这样势必会增加整个工程的造价,增加业主的建筑成本;另外,多种铝合金型材也会造成施工繁琐,导致施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便于调节、安全可靠和成本低廉的角度可调的玻璃幕墙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角度可调的玻璃幕墙系统,包括立柱和立柱两侧的玻璃面板,玻璃面板内侧设有玻璃附框,所述立柱两侧底部设有内凹弧面,内凹弧面内设有通过圆弧相配合的主龙骨,立柱下方设有将玻璃附框压向主龙骨的附框压块。所述主龙骨截面为半圆形,主龙骨的弧形表面设有齿状凹槽,立柱的内凹弧面设有与齿状凹槽相适应的齿状凸起;主龙骨和立柱通过齿状凹槽和齿状凸起相啮合。所述主龙骨一侧设有沿弧形表面延伸的限位边,限位边卡在玻璃附框的外侧角部。所述主龙骨和立柱通过龙骨自攻螺钉相连,附框压块和立柱通过压块自攻螺钉相连。所述玻璃面板对接处设有泡沫棒,泡沫棒周边涂覆有与玻璃面板粘连的密封胶层。所述立柱两侧玻璃面板的内侧面夹角为45°~189°。所述附框压块包括“W”形压板和“W”形压板上与立柱底部相接的两条顶筋,“W”形压板两端内侧面上设有与玻璃附框相接的凸肋;压块自攻螺钉位于两条顶筋之间。所述附框压块包括“一”形压板和“一”形压板上与立柱底部相接的两条顶筋,“一”形压板顶面上设有位于顶筋两侧的凹槽,“一”形压板通过凹槽外侧的端部顶压在玻璃附框上;压块自攻螺钉位于两条顶筋之间。所述附框压块的“一”形压板底面为内凹的弧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为:1、本专利技术包括立柱和立柱两侧的玻璃面板,玻璃面板内侧设有玻璃附框,所述立柱两侧底部设有内凹弧面,内凹弧面内设有通过圆弧相配合的主龙骨,立柱下方设有将玻璃附框压向主龙骨的附框压块,其结构合理,便于制作,成本低廉,可适用于转角角度范围为45°~189°的玻璃幕墙的施工安装,安装简便,角度调整简便,施工速度快,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且能满足受力要求,安全可靠;在遵循安全可靠与弹性连接原则的前提下,可解决幕墙系统在多种转角情况下需要分别开模具的问题,大大节约模具成本,降低施工成本。2、主龙骨截面为半圆形,主龙骨的弧形表面设有齿状凹槽,立柱的内凹弧面设有与齿状凹槽相适应的齿状凸起;主龙骨和立柱通过齿状凹槽和齿状凸起相啮合,既能提高结构强度,又能为角度调节提供便利。3、在主龙骨一侧设有沿弧形表面向下延伸的限位边,限位边卡在玻璃附框的外侧角部,对玻璃附框起到限位作用,提高玻璃面板的稳定性。4、附框压块可适应多种角度转角的安装工况,调整范围宽,调节方便,且固定可靠,受力均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附框压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附框压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附框压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主龙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的角度可调的玻璃幕墙系统,其包括方形的立柱1和立柱1两侧的玻璃面板3,立柱1两侧玻璃面板3的内侧面夹角为45°~189°。在立柱1两侧底部设有内凹弧面11,内凹弧面11上设有齿状凸起12。在内凹弧面11内设有通过圆弧相配合的主龙骨2,主龙骨2的截面为半圆形,主龙骨2的弧形表面设有与齿状凸起12相配合的齿状凹槽21,主龙骨2和立柱1通过齿状凹槽21和齿状凸起12相啮合,且主龙骨2和立柱1通过龙骨自攻螺钉6固定相连。在玻璃面板3内侧设有玻璃附框4,立柱1下方设有将玻璃附框4压向主龙骨2的附框压块5,附框压块5和立柱1通过压块自攻螺钉7固定相连;在主龙骨2一侧设有沿弧形表面向下延伸的限位边22,限位边22卡在玻璃附框4的外侧角部,对玻璃附框4起到限位作用,提高玻璃面板3的稳定性。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侧玻璃面板3的内侧面夹角α为63°,附框压块5包括“W”形压板51和“W”形压板51上与立柱1底部相接的两条顶筋52,“W”形压板51两端内侧面上设有与玻璃附框4相接的凸肋53,压块自攻螺钉7位于两条顶筋52之间。附框压块5经压块自攻螺钉7固定在立柱1的下方,此时,附框压块5两端伸入玻璃附框4内,并通过凸肋53压在玻璃附框4上,将玻璃附框4紧紧压在主龙骨2的平面上。在玻璃面板3对接处设有泡沫棒8,泡沫棒8周边涂覆有与玻璃面板3粘连的密封胶层9,密封胶层9为硅酮耐候密封胶。本专利技术在遵循安全可靠与弹性连接原则的前提下,可解决幕墙系统在多种转角情况下需要分别开多种主龙骨2和立柱1模具的问题,其使用过程为:首先,装配立柱1和主龙骨2,按照转角角度要求将主龙骨2旋转到准确角度,并与立柱1贴紧;其次,利用龙骨自攻螺钉6把立柱1和主龙骨2紧密固定;然后,安装玻璃面板3,调整其位置,用附框压块5和压块自攻螺钉7固定;最后,塞泡沫棒8,施工密封胶层9。在上述过程中,龙骨自攻螺钉6和压块自攻螺钉7的大小、长度、固定间距均需通过计算和构造需要来确定。实施例2,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附框压块5包括“一”形压板54和“一”形压板54上与立柱1底部相接的两条顶筋55,“一”形压板54顶面上设有位于顶筋55两侧的凹槽56,“一”形压板54通过凹槽56外侧的端部伸入并顶压在玻璃附框4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侧玻璃面板3的内侧面夹角β为180°。实施例3,如图5和图6所示,其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一”形压板54的底面为内凹的弧形,可适应两侧玻璃面板3的大角度转角安装工况。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侧玻璃面板3的内侧面夹角γ为189°。本专利技术适用于转角角度范围为45°~189°的玻璃幕墙的施工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角度可调的玻璃幕墙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角度可调的玻璃幕墙系统,包括立柱和立柱两侧的玻璃面板,玻璃面板内侧设有玻璃附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两侧底部设有内凹弧面,内凹弧面内设有通过圆弧相配合的主龙骨,立柱下方设有将玻璃附框压向主龙骨的附框压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度可调的玻璃幕墙系统,包括立柱和立柱两侧的玻璃面板,玻璃面板内侧设有玻璃附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两侧底部设有内凹弧面,内凹弧面内设有通过圆弧相配合的主龙骨,立柱下方设有将玻璃附框压向主龙骨的附框压块;所述主龙骨截面为半圆形,主龙骨的弧形表面设有齿状凹槽,立柱的内凹弧面设有与齿状凹槽相适应的齿状凸起;主龙骨和立柱通过齿状凹槽和齿状凸起相啮合;主龙骨一侧设有沿弧形表面延伸的限位边,限位边卡在玻璃附框的外侧角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可调的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龙骨和立柱通过龙骨自攻螺钉相连,附框压块和立柱通过压块自攻螺钉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度可调的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面板对接处设有泡沫棒,泡沫棒周边涂覆有与玻璃面板粘连的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广领贺颖蔡冲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七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