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式双轴同步开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50498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1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旋式双轴同步开合结构,提供双轴传动顺畅、稳定及节省轴距等作用,包含于一第一轴承件及一第二轴承件之间枢置一第一轴杆及一第二轴杆,该第一轴杆上设一第一螺旋齿轮,该第二轴杆上设一第二螺旋齿轮,且第一与第二螺旋齿轮之间囓合一第三螺旋齿轮,该第一轴承件两侧分别设一第一轴接部,该第二轴承件两侧分别设一第二轴接部,该第一与第二轴接部相对接形成可供第三螺旋齿轮的转轴枢接的一轴心定位孔,使第三螺旋齿轮的转轴稳固定位于轴心定位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螺旋式双轴同步开合结构,特别是针对安装于可掀开及盖合的电子器物上且具备两支轴杆的枢纽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采用螺旋齿轮同步传动各轴杆顺畅和稳定地转动,且能够节省轴距的双轴同步开合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笔记本电脑、行动电话、PDA、数位取像机或电子书等具备可掀开及盖合能力的电子器物,其显示模组(例如:荧幕)与机体模组(例如:键盘、主机)之间,是介设有可接受外力驱动而往复转动自如的单一轴杆式枢纽,并经由掀开及盖合的动作来展缩所述显示模组与机体模组,以利于使用操作及收藏,但是这类设有单一轴杆式枢纽的电子器物的掀开角度通常不大于180度。为使电子器物的显示模组与机体模组在使用方面具备更多的操作模式和应用范围,市面上已存在一种在显示模组和机体模组之间设置双轴杆式枢纽的技术,如中国台湾第103201123号《同动式双轴铰链》专利案,是采用螺旋齿轮来传动各轴杆同步转动,使显示模组与机体模组之间可相对翻转0至360度,而产生不同的操作模式。上述双轴杆的先前技术,主要是在显示模组和机体模组之间设置二相互平行的轴杆,且各轴杆外围分别设有一螺旋齿轮,而两轴杆的螺旋齿轮之间嗫合有一中间螺旋齿轮;当其中一轴杆带着其螺旋齿轮转动时,可经由前述中间螺旋齿轮传动另一轴杆的螺旋齿轮,而驱使另一轴杆转动,令显示模组和机体模组同步摆动而产生相互开合运作。但是,该中间螺旋齿轮的转轴是枢置在一装设部内,该装设部是一种类似凹槽的结构,具有一对外开放的槽口;在此情形下,当其中一轴杆的螺旋齿轮转动而驱使该中间螺旋齿轮转动时,容易对该中间螺旋齿轮的转轴产生径向分力,迫使该中间螺旋齿轮的转轴往凹槽内部偏移;反之,当该轴杆反转,则迫使该中间螺旋齿轮的转轴往凹槽的槽口方向偏移,而产生该中间螺旋齿轮的转轴,在反复操作过程中,不断产生往返移动不定的情形,造成中间螺旋齿轮必须以移动转轴轴心方式来适应各轴杆的螺旋齿轮。其缺点在于,该往返移动不定的情况,将使得该中间螺旋齿轮与各轴杆的螺旋齿轮的传动关系具有间隙误差,各螺旋齿轮之间的误差间隙难以降低或消除,将致使各螺旋齿轮之间传动的空行程问题明显,容易产生传动稳定性欠佳、转动不顺畅、磨损结构及影响同步转动机制的精确度等缺失,而且各螺旋齿轮之间所需配置空间较大,导致整体枢纽结构的体积不易加以缩小,间接也影响了上述所运用电子器物的体积可调节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针对现有可掀开及盖合的电子器物提供一种螺旋式双轴同步开合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可采用螺旋齿轮同步传动各轴杆顺畅和稳定地转动,且能够节省轴距的双轴同步开合结构。以克服上述先前技术中,各螺旋齿轮之间的传动关系具有间隙误差,致使各螺旋齿轮之间传动的空行程问题明显,容易产生传动稳定性欠佳、转动不顺畅、磨损结构、影响同步转动机制的精确度及所需配置空间较大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述的螺旋式双轴同步开合结构,包含一第一轴杆、一平行于该第一轴杆的第二轴杆、一设于该第一轴杆外围的第一螺旋齿轮、一设于该第二轴杆外围的第二螺旋齿轮,以及一嚙合于该第一螺旋齿轮与第二螺旋齿轮之间的第三螺旋齿轮,该第一轴杆及第二轴杆共同枢置于一第一轴承件及一第二轴承件之间;该第一轴承件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轴接部,该第二轴承件两侧分别设有一可对接该第一轴接部的第二轴接部,藉由该第一轴接部与第二轴接部的对接,形成一全周包夹式轴心定位孔,该轴心定位孔能够供给该第三螺旋齿轮上一转轴的全周定位枢接。藉由上述,该第一轴承件与第二轴承件相互组合成一体,而使该第一轴接部恰好对接该第二轴接部而构成该轴心定位孔,且第三螺旋齿轮两端的转轴可于组合期间枢置于各轴心定位孔内,使第三螺旋齿轮的轴心垂直于该第一螺旋齿轮与第二螺旋齿轮所夹的平面,因此装配加工相当简便,有效提升加工效率和良率。当转动该第一轴杆及/或第二轴杆,而使该第一螺旋齿轮、第二螺旋齿轮和第三螺旋齿轮相互传动期间,该第三螺旋齿轮的转轴可包围拘束于该轴心定位孔内,藉由该轴心定位孔来抵制转动该第一轴杆及/或第二轴杆所产生的径向分力,使第三螺旋齿轮的转轴轴心不会产生偏移的情形,因此第三螺旋齿轮无需以移动转轴轴心方式去适应第一螺旋齿轮或第二螺旋齿轮,消除了传统存在于各螺旋齿轮之间的传动间隙误差和空行程问题,可提升该第一螺旋齿轮、第二螺旋齿轮和第三螺旋齿轮之间传动的稳定性,以及同步转动机制的精确度,大幅降低结构磨损的情形,且节省所需配置的空间,令第一螺旋齿轮与第二螺旋齿轮的轴心距离得以更加缩短,进而达到第一轴杆及第二轴杆同步顺畅转动的效果。依据上述结构,该第一轴接部及第二轴接部的其中之一,包含有大于180度角的轴心定位孔部分,另一包含有小于180度角的轴心定位孔部分,以合夹形成360度角的轴心定位孔。依据上述结构,该第一轴接部和第二轴接部的至少其一,设有朝向该第三螺旋齿轮的转轴的弧面,该第一轴接部或第二轴接部两者中,具有大于180度角轴心定位孔者,设有一连通该轴心定位孔的展缩空间,该展缩空间可设为凹部。依据上述结构,该第一轴接部及第二轴接部的其一设有第一扣部,另一设有夹扣该第一扣部的第二扣部。依据上述结构,该第一扣部设为嵌块,该第二扣部设为可供该嵌块置入的嵌槽。依据上述结构,该第一扣部分布于该第一轴接部两侧,且第二扣部分布于该第二轴接部两侧。相较于先前技术,本技术实具有如下的优点:1.该第一轴承件与第二轴承件两侧的第一扣部和第二扣部的凹凸结构可相互扣合,固定性良好,可针对第三螺旋齿轮的转轴给予充分的径向稳固作用,使第三螺旋齿轮的转轴不会受到转动时的径向分力影响而偏移,令第三螺旋齿轮的转轴的轴向和径向均稳固定位,精细度佳,不产生空行程和结构易耗损等问题,可确保第一螺旋齿轮、第二螺旋齿轮与第三螺旋齿轮在传动时的稳定性。2.采用该第三螺旋齿轮来传动第一螺旋齿轮和第二螺旋齿轮,驱使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同步旋转,因此齿轮转动力量的传递更为直接。3.在相同空间下,该第一螺旋齿轮、第二螺旋齿轮与第三螺旋齿轮之间相互啮合部分的面积,大于其他种类齿轮所构成的同步开合结构,故结构强度更高。4.该第一螺旋齿轮、第二螺旋齿轮与第三螺旋齿轮之间传动的行程并无起点和终点,即使过转亦不会损害整体结构。5.该第一螺旋齿轮、第二螺旋齿轮与第三螺旋齿轮之间的结构配置所占空间小,可大幅节省该第一轴杆与第二轴杆之间的轴距。6.利用该第一轴承件的第一轴接部与第二轴承件的第二轴接部直接相互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式双轴同步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轴杆、一平行于该第一轴杆的第二轴杆、一设于该第一轴杆外围的第一螺旋齿轮、一设于该第二轴杆外围的第二螺旋齿轮,以及一嚙合于该第一螺旋齿轮与第二螺旋齿轮之间的第三螺旋齿轮,该第一轴杆及第二轴杆共同枢置于一第一轴承件及一第二轴承件之间;该第一轴承件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轴接部,该第二轴承件两侧分别设有一可对接该第一轴接部的第二轴接部,藉由该第一轴接部与第二轴接部之对接,形成一全周包夹式轴心定位孔,该轴心定位孔能够供给该第三螺旋齿轮上一转轴的全周定位枢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1.27 TW 1042012521.一种螺旋式双轴同步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轴杆、一平行于该第一
轴杆的第二轴杆、一设于该第一轴杆外围的第一螺旋齿轮、一设于该第二轴杆外围的第
二螺旋齿轮,以及一嚙合于该第一螺旋齿轮与第二螺旋齿轮之间的第三螺旋齿轮,该第
一轴杆及第二轴杆共同枢置于一第一轴承件及一第二轴承件之间;
该第一轴承件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轴接部,该第二轴承件两侧分别设有一可对接该
第一轴接部的第二轴接部,藉由该第一轴接部与第二轴接部之对接,形成一全周包夹式
轴心定位孔,该轴心定位孔能够供给该第三螺旋齿轮上一转轴的全周定位枢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螺旋式双轴同步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接部及第
二轴接部的其中之一,包含有大于180度角的轴心定位孔部分,另一包含有小于180度角
的轴心定位孔部分,以合夹形成360度角的轴心定位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螺旋式双轴同步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接部及第
二轴接部两者中,具有大于180度角轴心定位孔者,设有一连通该轴心定位孔的展缩空
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螺旋式双轴同步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展缩空间设为凹
部。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螺旋式双轴同步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安赐林君翰
申请(专利权)人: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