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奥氏体耐热合金材料,其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算,所含组分如下:C:0.04-0.08%;Si:2.05-2.80%;Mn:1.3-2.0%;P:≤0.035%;S:≤0.030%;Cr:23.5-26.0%;Ni:19.2-22.0%;N:0.08%;Co:0.20-1.50%;Mo:0.10-0.20%;稀土Xt:0.01-1.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材料组分设计合理、制造工艺简单,高温抗氧化性、耐腐蚀性、抗疲劳、抗蠕变性能和抗冲击韧性均非常优秀。该材料在11000C高温下能够长期工作,具有较高强度与耐腐蚀能力,其高温应力强度稳定。对提高生产效率,有效延长在高温和强氧化、强腐蚀的环境下长期工作的结构件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合金钢冶炼
,特别是一种新型奥氏体耐热合金材料及其制造 方法。该奥氏体耐热合金材料能够成为在高温和强氧化、强腐蚀的环境下承受较大应力的 结构件用钢。
技术介绍
在航天、舰船、电力、石油化工等领域中,发动机、蒸汽锅炉、蒸汽涡轮、乙烯裂解炉 及制氨转化炉等有关部件被长期使用在高温中,这些部件在高温下承载拉伸、弯曲、扭着、 疲劳和冲击等各种载荷,同时还与高温蒸汽、空气或燃气接触,使表面发生高温氧化或气体 腐蚀。在高温环境下工作,钢和合金将产生原子扩散过程,从而引发金相组织转变,因此这 就要求在该环境中使用的钢种必须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及与之相适应的塑性,抗高温氧化 性,同时还要具有足够高的化学稳定性。随着技术的发展,使得其操作温度不断提高,在某 些领域所使用部件表面温度已高达ll〇〇°C,这将对钢材的性能要求进一步提高。 例如,近年来,为了实现高效率化,全世界正在新建提高蒸汽的温度和压力的超临 界压力锅炉。具体而言,还计划将迄今为止600°C左右的蒸汽温度提高到650°C以上,进一 步提高到700°C以上。这是基于,节能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用于保护环境的降低0) 2气体 排放量已成为能源问题的解决课题之一,已成为重要的产业政策。并且也是由于,在燃烧化 石燃料的发电用锅炉、化学工业用的反应炉等的情况下,效率高的超临界压力锅炉或反应 炉是有利的。 蒸汽的高温高压化使由锅炉的过热器管和化学工业用的反应炉管以及作为耐热 耐压部件的厚板和锻造品等形成的高温设备在实际操作时的温度上升至700°c以上。因此, 要求在这种严苛环境下长期使用的材料不仅具有高温强度和高温耐腐蚀性,还要求其金属 组织的长期稳定性、蠕变特性良好。 现有技术中,在上述环境中所使用的钢种是以HP系列为主,HP40钢,虽然具有一 定的抗高温氧化性能,但其制造成本高,使用寿命短,增加部件消耗,加大了生产成本,降低 了生产效率。具有体心立方结构的铁素体型耐热钢,在600_650°C温度条件下其蠕变强度会 明显下降。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奥氏体耐热钢,虽然在650°C或更高温度具有较高的高温 强度,但因其奥氏体耐热钢中存在硬而脆的σ相, 〇相在合金中形成片状且数量达到2-5% 时,晶界出现偏聚会,引起脆化效应,最终导致合金失效,部件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进一步提高奥氏体耐热合金材料的高温强 度,显著降低脆化效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材料组分设计合理、制造工艺简单,高温抗 氧化性、耐腐蚀性、抗疲劳、抗蠕变性能和抗冲击韧性均非常优秀的奥氏体耐热合金材料。 该奥氏体耐热合金材料在900°C的高温条件下,仍然具有优良的强度和与之相适应的塑性 强度;其抗拉强度可达868MPa,冲击韧性52J,该材料在900°C下循环氧化100小时的氧化 增重速度小于0. 092,该材料在900°C下时效2000小时硬度为195HB。 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奥氏体耐热合金材料, 按重量百分比计算,所含成分如下: C :0. 04-0. 08% ; Si :2, 05-2. 80% ; Mn : 1. 3-2. 0% ; P :彡 0.035%; S : ^ 0. 030% ; Cr : 23. 5-26. 0% ; Ni :19, 2-22. 0% ; N: 0.08%; Co: 0. 20-1. 50% ; Mo :0. 10-0. 20% ; Xt (稀土): 0. 01-1. 0%; 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奥氏体耐热合金材料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 原料配制,其中奥氏体耐热合金材料的各原料组分以及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如下: C :0. 04-0. 08% ; Si :2, 05-2. 80% ; Mn : 1. 3-2. 0% ; P :彡 0.035%; S : ^ 0. 030% ; Cr : 23. 5-26. 0% ; Ni :19, 2-22. 0% ; N: 0.08%; Co: 0. 20-1. 50%; Mo :0. 10-0. 20% ; Xt (稀土): 0. 01-1. 0%; 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2) 初期精炼,将按前述配制的原料装入感应炉中冶炼,其中初期精炼温度控制在 1540°C -1590°C,初期精炼时间为25-45分钟; 3) 电渣精炼,电渣精炼期温度控制在1540°C -1580°C,熔炼电压45-50V,熔炼电流 2600-3000A,电渣精炼时间为35 - 45分钟; 4) 锻造,锻造温度1180°C _950°C,开锻温度1180°C ; 5) 热乳,热轧温度1150°C _900°C,开轧温度1150°C ; 6) 退火,退火温度950°C -1040°C,水冷时间1. 5小时; 7) 对材料进行多次循环的拉拔一退火一拉拔,即得到奥氏体耐热合金材料成品。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7)中的拉拔是采用单车进行拉拔。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7)中的退火温度为950°C -1040°C,退火保温时 间为1小时。 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中将原料装入感应炉中的顺序为:碳C、纯 铁Fe、金属铬Cr、镍板Ni、硅Si、锰Mn、钴Co、钼Mo,最后在出炉前5分钟将所述稀土 Xt加 入钢液中,并充分搅拌均匀。 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奥氏体耐热合金材料所设计成分的原理如下: C :非常有效的硬化和固溶强化组元,保证高温强度。但常常作为裂纹源出现,如含量过 高容易形成脆硬组织而引发延迟裂纹,其成分重量%限制在〇. 04-0. 08% ; Mn :脱氧和脱硫作用,确保抗氧化性的重要元素,其成分重量%限制在1. 3-2. 0% ; Si :脱氧、提高屈服强度、耐高温腐蚀性,其成分重量%限制在2. 05-2. 80% ; Ni :镍能提高钢的强度,而又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镍对酸碱有较高的耐腐蚀能力, 在高温下有防锈和耐热能力。提高材料韧性,对强度的提高也有贡献,其成分重量%限制在 19. 2-22. 0% ; Cr :确保抗氧化性、耐高温腐蚀性、提高高温强度不可缺少的元素,含量过低,不能显现 效果,含量过高,强度和韧性显著降低,其成分重量%限制在23. 5-26. 0% ; N :在材料中起固溶、发挥其微细分散强化作用,可扩大和稳定奥氏体,N与其他合金元 素形成强化相,增加沉淀强化相的数量,有利于加强沉淀强化效应,该专利技术中,N元素的加入 主要起到抑制σ相的作用,其成分重量%限制在0. 08% ; S、P :是材料中不可避免的有害杂质元素,其含量越低越好,其成分重量%,P : ^ 0. 035%, S : ^ 0. 030% ; Co :本专利技术中Co的加入可提高原子间的结合力,减缓扩散,起到固溶强化作用,与Mo结 合其固溶强化效果更好,有效提高强度。其成分重量%限制在0. 20% ; Mo :钼能使钢的晶粒细化,显著提高晶界的结合力,强化晶界,提高淬透性和热强性能, 在高温时保持足够的强度和抗蠕变能力。本专利技术中与硅、铬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 化的作用,其成分重量%限制在〇. 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奥氏体耐热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算,所含组分如下:C:0.04‑0.08%; Si:2.05‑2.80% ; Mn: 1.3‑2.0%;P:≤0.035%; S: ≤0.030%; Cr: 23.5‑26.0%;Ni:19.2‑22.0%; N: 0.08%; Co: 0.20‑1.50%;Mo:0.10‑0.20%; 稀土Xt: 0.01‑1.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惠北特种合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