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43215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14:31
用于载重汽车的车辆充气轮胎,该车辆充气轮胎具有一个至少四层的帘线带(3),其中每个帘线带层(7,8,9,10)包含钢帘线作为增强织物,其中这些钢帘线相对于圆周方向的倾斜按照顺序右右左右或右右左左,并且第一个帘线带层(7)的钢帘线安排成45°至70°的角度,第二个帘线带层(8)的钢帘线安排成15°至26°的角度,以及第三个和第四个帘线带层(9,10)的钢帘线安排成15°至22°的角度,并且其中在该第一个帘线带层(7)径向外部形成的帘线带层(8,9,10)之一形成为这四个帘线带层(7,8,9,10)中最窄的;此外该车辆充气轮胎具有一个在该帘线带(3)径向外部形成的胎面宽度为B的胎面(6),其特征在于,在该最窄的帘线带层(10)的延伸区域的轴向外部的一个位置中在该第一个帘线带层(7)的径向外部两侧分别有一个胎肩遮盖带(11),该胎肩遮盖带具有一个至五个彼此相邻安排的平行的钢帘线(17),这些钢帘线通过多个线圈以螺旋形或螺线形盘绕地围绕着该轮胎轴线安排并且在与圆周方向围成最大5°的倾角ε下取向,并且在这两个胎肩带(11)的各自的外边缘之间的外宽度B0形成为(B/B0)<1.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载重汽车或公共汽车的径向结构形式的车辆充气轮胎,该车辆充气轮胎具有一个至少四层的帘线带,其中每个帘线带层包含钢帘线作为增强织物,这些钢帘线在每个帘线带层中分别相对于彼此平行地延伸,其中这些钢帘线相对于圆周方向(A-A)的倾斜在该第一个、径向最内部的帘线带层开始按照顺序右-右-左-右或右-右-左-左,并且在该第一个帘线带层中的钢帘线与该圆周方向(A-A)围成的角度(α)为在45°与70°之间,在该第二个帘线带层中的钢帘线与该圆周方向(A-A)围成的角度(β)为在15°与26°之间,并且在该第三个和第四个帘线带层中的钢帘线与该圆周方向(A-A)围成的角度(γ,δ)分别为在15°与22°之间,其中在该第一个帘线带层径向外部形成的帘线带层之一形成为这四个帘线带层中的最窄的;并且该车辆充气轮胎具有一个在该帘线带径向外部形成的胎面,该胎面具有一个在轴向A上测定的胎面宽度B。
技术介绍
这类车辆充气轮胎早已为人所知并且尤其适用于商业车辆轮胎的多种使用情况。然而,在该胎肩区域中形成的该帘线带的轴向延伸末端可能使在胎肩和侧壁区域中的轮胎变形,这不利地影响该轮胎的滚动阻力。已知的是形成具有额外的钢帘线带层的帘线带,这些钢帘线带层在该帘线带的整个宽度上延伸。然而,这导致加固整个帘线带,从而使得在穿过轮胎压痕(Reifenlatsches)时更难把轮胎压平,并且这也再次对滚动阻力以及磨损特性产生不利影响。此外,该设计需要额外的帘线带质量。由DE69306166T2已知形成一种具有四层帘线带的商业车辆轮胎,其中在该胎肩的区域中放置由橡胶的织物带构成的一个额外的胎肩环。在此,该织物带由增强织物编织而成,其中这些彼此交织的增强织物也具有帘线,这些帘线形成为基本上在圆周方向上延伸。在此,该橡胶的织物带在该轮胎的圆周上延伸地放置在两个径向彼此上下螺旋式地围绕着该轮胎轴线盘绕安排的层中。通过这两个彼此上下盘绕的织物层可以稍微减少该滚动阻力。为了不使该织物带打开,该织物带必须至少用其末端区段放置在该织物带的开端的重叠部分的下方。然而,该重叠导致失衡。由此磨损显著变差。然而,在DE69306166T2中详细公开的设计(在该设计中该织物带重叠直至使得构成两个在径向上彼此上下形成的层)也会导致该帘线带在该帘线带边缘的区域中形成有额外的层,从而不利地影响滚动阻力的改进。此外,在DE69306166T2中,该织物带形成为相对于该胎面的边缘具有相对大的间距并且因此形成为具有胎面宽度B与宽度B0的极大的比率。通过定位,该织物带虽然可以限制该帘线带在其帘线带边缘区域中的某些移动,但对在胎肩和轮胎侧壁中的轮胎的整个变形仅产生很小的影响。此外,这种大的变形可能性减少了这类织物带对只在小范围内出现的减少滚动阻力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目的是,在不减少磨损性能的情况下,以简单的方式形成一种这样的具有至少四个帘线带层的、具有改善的滚动阻力的商业车辆轮胎,该帘线带层具有由钢制成的增强织物。该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所述的一种用于载重汽车或公共汽车的径向结构形式的车辆充气轮胎的设计来实现,该车辆充气轮胎具有一个至少四层的帘线带,其中每个帘线带层包含钢帘线作为增强织物,这些钢帘线在每个帘线带层中分别相对于彼此平行地延伸,其中这些钢帘线相对于圆周方向(A-A)的倾斜在该第一个、径向最内部的帘线带层开始按照顺序右-右-左-右或右-右-左-左,并且在该第一个帘线带层中的钢帘线与该圆周方向(A-A)围成的角度(α)为在45°与70°之间,在该第二个帘线带层中的钢帘线与该圆周方向(A-A)围成的角度(β)为在15°与26°之间,并且在该第三个和第四个帘线带层中的钢帘线与该圆周方向(A-A)围成的角度(γ,δ)分别为在15°与22°之间,其中在该第一个帘线带层径向外部形成的帘线带层之一形成为这四个帘线带层中的最窄的;并且该车辆充气轮胎具有一个在该帘线带径向外部形成的胎面,该胎面具有一个在轴向A上测定的胎面宽度B,其中在该最窄的帘线带层的延伸区域的轴向外部的一个位置中在该第一个帘线带层的径向外部两侧分别有一个胎肩遮盖带,该胎肩遮盖带具有一个至五个彼此相邻安排的平行的钢帘线,这些钢帘线通过多个线圈以螺旋形或螺线形围绕着该轮胎轴线盘绕地安排并且在与圆周方向围成最大5°的倾角下取向,并且其中该宽度B0形成为有(B/B0)≤1.20,该宽度形成在这两个胎肩遮盖带分别朝向轴向远离轮胎的边缘之间的轴向间距。通过这个设计有可能实现,正好在该胎肩和该轮胎侧壁的特别容易变形的外部延伸区域中借助于该胎肩遮盖带显著地限制该帘线带和该轮胎的移动,然而不必全部或仅在该胎肩的区域中增加这些帘线带层的数量。在此,该具有通过多个线圈以螺旋形或螺线形围绕着该轮胎轴线盘绕的钢帘线的遮盖带设计有可能实现一种可靠的设计,即在避免径向上彼此上下安排的重叠区域或额外的层的情况下不会出现该胎肩遮盖带打开的危险。由此能够可靠地避免该胎肩遮盖带的打开和失衡的出现。该具有钢帘线的胎肩遮盖带的设计有可能实现针对变形特别关键的帘线带边缘外部区域的针对性的圆周加固,这些钢帘线通过多个线圈以螺旋形或螺线形围绕着该轮胎轴线盘绕地安排并且在与圆周方向围成最大5°的倾角下取向,该帘线带边缘外部区域通过直至该轮胎和该轮胎侧壁的外部延伸区域中的比率(B/B0)≤1.20进行加固作用并且因此目标明确地阻止了在胎肩区域中的该轮胎的不期望的变形。可以防止对例如在DE69306166T2中的位于一个织物中的额外的帘线的不利影响。尽管在避免失衡和额外的帘线带层的情况下减少了滚动阻力,该设计由此仍然能够在整个帘线带宽度上可靠地实现具有限定的层数(例如四个帘线带层)的帘线带的期望的特性。由此能够在不减少磨损性能的情况下显著地减少滚动阻力。特别有利的是一种车辆充气轮胎设计,其中该胎肩形成为有一个在轴向A上测定的宽度B5,并且30mm≤B5≤75mm。特别有利于优化该轮胎滚动阻力的是一种车辆充气轮胎设计,其中沿着该帘线带的整个轴向延伸,最多四层钢帘线彼此上下安排在径向上。特别有利的是一种车辆充气轮胎设计,其中该最窄的帘线带层是第四个帘线带层。特别有利的是一种车辆充气轮胎设计,其中这些在第三个帘线带层径向上方的胎肩遮盖带分别在该第四个帘线带层的轴向延长线上形成。由此可以确保在轮胎翻新过程中进行粗挫时不会使该最上方的帘线带层暴露。特别有利的是一种车辆充气轮胎设计,其中这些胎肩遮盖带在径向R上安排在第一个与第二个帘线带层之间或安排在第二个与第三个帘线带层之间。特别有利于实现很小的滚动阻力的是根据权利要求7的特征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设计,其中该宽度B0形成为(B最大-15mm)≤B0≤B最大,其中B最大构成在轴向A上测定的最宽的帘线带层的宽度。特别有利的是一种车辆充气轮胎设计,其中该胎面花纹形成为具有最大10%的沟纹空隙体积(空间)。该设计在胎纹和轮胎构造方面特别有利于实现很小的滚动阻力。正好在这种设计中,可以在不减少磨损性能的情况下特别有效地减少滚动阻力。特别有利的是一种车辆充气轮胎设计,其中,该比率B/B0形成为有(B/B0)≤1.10,尤其(B/B0)≤1.00。该设计在胎纹和轮胎构造方面特别有利于实现很小的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车辆充气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充气轮胎,该车辆充气轮胎呈径向结构形式并用于载重汽车或公共汽车,该车辆充气轮胎具有一个至少四层的帘线带(3),其中每个帘线带层(7,8,9,10)包含钢帘线作为增强织物,这些钢帘线在每个帘线带层(7,8,9,10)中分别相对于彼此平行地延伸,其中这些钢帘线相对于圆周方向(A‑A)的倾斜在径向最内部的第一个帘线带层(7)开始按照顺序右‑右‑左‑右或右‑右‑左‑左,并且在该第一个帘线带层(7)中的钢帘线与该圆周方向(A‑A)围成的角度(α)为在45°与70°之间,在第二个帘线带层(8)中的钢帘线与该圆周方向(A‑A)围成的角度(β)为在15°与26°之间,并且在第三个和第四个帘线带层(9,10)中的钢帘线与该圆周方向(A‑A)围成的角度(γ,δ)分别为在15°与22°之间,其中在该第一个帘线带层(7)径向外部形成的帘线带层(8,9,10)之一形成为这四个帘线带层(7,8,9,10)中最窄的帘线带层;并且该车辆充气轮胎具有一个在该帘线带(3)径向外部形成的胎面(6),该胎面具有一个在轴向A上测定的胎面宽度B,其特征在于,在最窄的帘线带层(10)的延伸区域的轴向外部的一个位置中在该第一个帘线带层(7)的径向外部两侧分别有一个胎肩遮盖带(11),该胎肩遮盖带具有一个至五个彼此相邻安排的平行的钢帘线(17),这些钢帘线通过多个线圈以螺旋形或螺线形围绕着该轮胎轴线盘绕地安排并且在与圆周方向围成最大5°的倾角ε下取向,并且宽度B0形成为(B/B0)≤1.20,该宽度形成在这两个胎肩带(11)分别朝向轴向上远离轮胎的边缘之间的轴向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12.17 DE 102012112451.51.一种车辆充气轮胎,该车辆充气轮胎呈径向结构形式并用于载重汽车或公共汽车,该车辆充气轮胎具有一个至少四层的帘线带(3),其中每个帘线带层(7,8,9,10)包含钢帘线作为增强织物,这些钢帘线在每个帘线带层(7,8,9,10)中分别相对于彼此平行地延伸,其中这些钢帘线相对于圆周方向(A-A)的倾斜在径向最内部的第一个帘线带层(7)开始按照顺序右-右-左-右或右-右-左-左,并且在该第一个帘线带层(7)中的钢帘线与该圆周方向(A-A)围成的角度(α)为在45°与70°之间,在第二个帘线带层(8)中的钢帘线与该圆周方向(A-A)围成的角度(β)为在15°与26°之间,并且在第三个和第四个帘线带层(9,10)中的钢帘线与该圆周方向(A-A)围成的角度(γ,δ)分别为在15°与22°之间,其中在该第一个帘线带层(7)径向外部形成的帘线带层(8,9,10)之一形成为这四个帘线带层(7,8,9,10)中最窄的帘线带层;并且该车辆充气轮胎具有一个在该帘线带(3)径向外部形成的胎面(6),该胎面具有一个在轴向A上测定的胎面宽度B,其中,在最窄的帘线带层(10)的延伸区域的轴向外部的一个位置中在该第一个帘线带层(7)的径向外部两侧分别有一个胎肩遮盖带(11),该胎肩遮盖带具有平行的钢帘线(17),这些钢帘线在与圆周方向围成最大5°的倾角ε下取向,并且宽度B0形成为(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延斯·克勒夫曼约阿希姆·施拉姆
申请(专利权)人:大陆轮胎德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